“他从灰暗的簇叶下走来, 一身灰暗如同这座橄榄园, 他把盖满了灰尘的额头 埋进满是尘垢的灼热的双手。 这是在一切之后。这是终点。 既然快要失明了,此刻我必须离开, 你为何像这样情愿,我得说 你存在,但我不复能将你找见。 我再也找不到你,你不在我的心头,不在。 不在别人心头。也不在这岩石里面。 我再也找不到你。我孤独无依。 ……” 一个人永无法和过去重逢。他既不会遇见自己,也不会遇见曾经岁月里的人。 上面里尔克的诗句是今天在蒋韵的小说《隐秘盛开》里读到的。在文中的寓意且先不谈,我们只读这句子本身。 在一切之后,在终点,我们已经和最初的自己,最初的向往相背离。我们在追寻着一些,然而这是永无结果的追寻。是的,总有一天我们会到达,只是当我们到达的时候,罗马已经不是罗马。当我们来到彼岸,彼岸就变成此岸。风景与我们隔水相望的时候已经不同。这时候你难道不会是孤独无依的吗?印象中的至美风光已经不在,最终抵达的只是一种似是而非。即使你的热情尚未全然消耗尽,它们又将该投掷向何方? 彼岸是永远无法到达的,我们没有彼岸,只有航程。
“你存在,但我不复能将你找见。我再也找不到你。” 人生有离别。所有的离别都是永别。没有任何一种东西经得起弃置,总是不知不觉中变化了模样。“你”,或者是一个人,或者是一个美梦一个理想一种信仰。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的,不断失去一些,新增一些。最后“你”终究不复是原来的你,而在遭逢了无数个时间空间途程中的“你”之后,新的印象挤走旧的,一层层的颜料涂上去,谁还能辨别清楚心版上最初的图案? 泰戈尔的诗说:我寻求那找不到的,我找到我没有寻求的。也可以和里尔克的这句对照来读。 我再也找不到你,读着,真的是字字句句都是无奈和伤怀。 曾经有一个朋友说:过于思念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的面目反而会在脑海中模糊不清。固然也有一种原因是你老盯着一样东西看,会看得眼花。 而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凡有爱,凡有思念,所爱所思者在这个人的心中往往都是理想化了的样子。美好的一面被反复强调,不停加以修饰,最终简直成了完美和至善的化身。这时候真面目当然也会渐渐模糊淡化。我们有这样的经验,对自己喜欢的人,不自觉的会搜集他的优点、他的可亲可爱之处,欣赏怜惜,爱意越来越深,一般而言,父母对自己孩子尤其会这样。反之,对自己讨厌的人,会不断发掘其可厌之处,许多人的成见不容易改,正在于此。于是因为心态和视角不同,所见的东西也截然不同,尽管都是真实的。 局部的真实和真实有着很大的差别。差别就如盲人所认识的大象。 所以,对人和事看得过于透彻的,饱受清醒的痛苦。里尔克是这清醒者,他说:我再也找不到你。此外的理想主义者和浪漫主义者,是比较容易能够获得幸福的。因为他们只看自己想看到的东西。并且真能看见自己要看见的东西。 2009-0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