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祭江词——云间第一桥上吊陈子龙

本帖最后由 三生石 于 2012-6-7 09:54 编辑

    祭江词
      ——云间第一桥上吊陈子龙


追你,追出了巷尾,追尽了长堤,
  始恨我大悲的手势,
  晚来了好几个世纪,
未能赶在水花溅起的一瞬息,

伸臂,收指——提稳了你的领子
  拔开了异域的狼烟,
  从早已沦陷的中原,
将你连人带衣,拽出了乱世!

而今,明知沿桥去不了晚明,
  也要沿桥剔一块青苔
  看疮痂揭开后的色彩,
是不是也有我胸膛里的鲜红。

啊,桥身似案台,石磴如竹简
  历史的卷牍沿山坡
  从鞋底铺过了对河——
我,怅立桥头,把故事诉向人间。

我将在春阳里上桥,一步一阶
  去听你击节的悲歌,
  去和你拍拦的长啸
去访你脉管中那股贲张的气血。

终于,踩阅完那些悲烈的情节,
  我有幸登上了桥顶
  却在波光和云影中,
以头击石——望你的项背拜别!

但,我不悲伤,既然错失你的风华,
  就让左岸的几行柳色
  伴着右岸的满城灯火
共祭你的亡灵,于这蓝天之下吧,

且容我捡一枚石子投向江心,
  如同你殉节的忠骨
  擂响了江面的缸鼓,
余音留给岸听,及岸边的生灵听;

且将我一叠诗笺当冥钱抛送,
  落江化成了万朵白莲,
  流出江南,流过关山,
流满这整幅雄鸡版图的心胸!


陈子龙(1608—1647)明末官员、文学家。初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轶符等。汉族,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于跨塘桥(云间第一桥)上投水殉国。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七言歌行、七绝,被公认为“明诗殿军”。陈子龙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石兄果然出手不凡。

TOP

感叹。精彩。显然还没有完工。建议再短一点,压缩两节,这样情节和气势更连贯。仔细体会,前四节和尾两节很好。略弱的是中间三节,仅供参考。
手握灵珠,心开天籁

TOP

诗人的想象力得到完美展示,堪称佳作!

“将你连人带衣,拽出了乱世!” 尤喜这一句。

TOP

无比喜欢。收藏起来,随时细品学习。
当我坐在那架破旧古钢琴旁边的时候,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慕。    ——海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TOP

好喜欢,让我好好学飞。:)
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三毛

TOP

这怕是三生失眠了三个夜晚才写得的。精美,就是略嫌长了点哦。
诚交天下友,广结四方客,真诚为我本,潇洒走一回。

TOP

好诗歌,提一提。

TOP

一、二两节想象、手法堪称奇丽,然而对于历史和历史悲剧人物的错误解读,使得作者感情的宣泄和切入,在悲悯的幻想中失去了方向,以致迅速落入了怀疑“是不是也有我胸膛里的鲜红”的俗套,接下来的情绪的紊乱和纷杂,之所以毫无新意也就可想而知了。作者在起笔之时有可能获得巨大成功的瑰丽而又别具一格的想象,莫名其妙的被作者自己葬送了!是作者被自己的想象惊呆了吗?为什么不去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弄出现在这样的虎头蛇尾,而写出完全不一样的结果来呢?

TOP

回复 9# 马上


    照我的理解,“是不是也有我胸膛里的鲜红”,不是怀疑,而是在说作者自己胸中也有如陈子龙一般的家国情怀和热血。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