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鼓浪屿的最初印象,要回溯到20年前吧。那时好象从哪首歌里发现了这个名字,觉得很美,便在想象中种下了一颗向往的种子。只凭这个名字,便在心里为它画好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种子一直沉睡在土里。后来毕业以后,友来到厦门。开始在电话里对我说起厦门的好。最不该的是,有一天情绪高昂地打电话对我说,她在去往鼓浪屿的路上,为了去鼓浪屿,她已牺牲一双鞋了!实在是诱惑哇。10月打的电话,11月我就义无返顾地冲到厦门了。
坐火车68小时,从白雪飘飘的北国,路过衰草败荷的江南水乡,来到如花红树绿的厦门。一路心情起伏澎湃,仿佛穿越了四季。脚刚站稳,便跑去鼓浪屿。初见鼓浪屿,其实是失望的。那里多是人文景致,离我想象中的那隐于浓荫深处的人家,远处小楼飘来的琴声,海拍岩岸的涛声,舒婷的火红木棉树...相差甚远。吸引游人们的,与其说是它的景致,不如说那条两边被店铺挤得窄窄的小街。店铺里摆着挂着琳琅满目的小装饰品,有珍珠项链,各色石头、玻璃手链,有女孩子喜欢的小背包,服饰,还有些干海鲜类。说珍珠,好象离海算是近些,不过细看来,却都是浙江诸暨一带的产品。总之,除了标明”鼓浪屿馅饼“ 的馅饼之外,基本没见到什么商品跟鼓浪屿或厦门有关系。失望之余,再没想过去鼓浪屿,虽然与它是这么的近了。
再去鼓浪屿,是2年后陪着母亲去的。这回连人文的景致也难欣赏了。看到的是密匝如蚁的人群。有很多外地的旅游团,团员们戴着统一样式的帽子,在炎热的阳光下走着。看不出他们脸上有什么惊喜,只看到晒黑的脸上闪着油亮的汗渍。人们或是涌入小街在那里讨价还价,或是茫目地由小路引着向着走。海滩上堆着人群,树荫下也堆着人群。总之,到这里来,我想大多数人是跟我们一样出于慕名,可是也会跟我们一样,发现原来到这里,不过是来看更多的人罢了。
其实在黄昏时候,走入深巷,你还是能够发现这里曾是那么地清幽,古朴,娴静而美丽。你会发现一丛绿树之后,掩着深红色飞檐的小楼;偶尔从哪栋小房子里,会飘出清脆的钢琴声;你也会发现几眼还有绿水充盈的古井,古井旁坐着偏着衣襟的老太,眯着眼悠然地乘凉,好象一切喧哗都不曾有过。在沙滩僻静的一角,还可以驻足看海上落日的余辉,听潮水渐近的脚步声...... 只是这一切,在白日,被暄嚣淹没了。
坐上回去的船,踏上岸的时,回头蓦然发现,鼓浪屿在夜色里是那么美。它的古老与现代那刻真正地溶为一体:墨色的丛林,参差的小楼,明灭的灯火....母亲惊奇地问:“这就是我们刚才去过的地方么?”
我便认知,原来我并不曾在想象中美化鼓浪屿。其实它原本就是我想象中的样子,甚至更美。它从前少了许多看客,可是,它的世界和生活一定是悠闲的,惬意的,自足自乐的:看海,听海,缅怀流云的往事。当海风梳理绿色的枝条,就象它苍老的胡须在轻轻地飘......如今,在喧闹的外表下面,它的心是多么地寂寞、孤独和无奈。只能向夜空坦露苍桑的心迹,在夜风里与海涛默默相诉。
鼓浪屿是寂寞的,这寂寞缘于浮华和喧嚣。有多少人能够看得到这样的寂寞。寂寞的,不只是鼓浪屿,还有被践踏得只剩下半身的爱情;菲薄得只剩一杯咖啡的友情;功利得只剩金钱的亲情。有多少人看见了爱情在夜里哭泣,友情在回忆中忧伤,亲情哭天喊地的悲恸?
寂寞鼓浪屿,寂寞的人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19 12:32:1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