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韩洪刚文《中国人为什么没有礼貌》摘而叹之。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彭林在国人日感“失礼行为”泛滥道德标准滑坡的当今时代,他大胆提出“重新认识传统礼仪,制订当今时代的礼仪”。 封建礼仪施不全 殖民主义少关联 万家一统称同志 蹈矩循规恍忽间 注:因父亲早丧兄长外出,无人教我封建礼仪。出校门进半封闭的工厂,对社会社交亦茫然也。解放后亦未听说有成文或不成文的社会主义礼仪规则。我实是个过渡时代的人。
社会各阶层都感觉到了“文革”对人际关系造成的负面影响…礼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长项一个特色,现在却成了我们的一块心病。 脏话铿锵重庆声 雄鸡一唱忽归真 河西三十河东吼 拔扈男人愧女人 注:这是我直接的感受,解放后脏话多偃旗息鼓了,哪知几十年后今胜昔,世俗中青年女子尤甚,街头漫步时前后风闻,谈笑间每不堪入耳。
我(彭林)有一个韩国学生…来了之后非常失望,学生见了老师都不行礼,他感到很不习惯 万国衣冠拜汉唐 礼崩乐坏忍飘香 白山黑水谁家主 鸭绿江南口角忙 注:无怪乎中朝韩近年打起了高句丽古历史官司。
在车上让个座见人问声好…这只是礼的枝节,但是现在只能谈这个层面的东西。因为目前我们连这些东西都没有. 文质彬彬你我他 赏心乐事向阳花 多情已见春江水 难入寻常百姓家 注:古称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原有的传统礼仪都被破除了,而新的礼仪又没有,想学都没有地方学。 万家何去又何从 我亦彷徨问九重 好个彭林觅绝响 两千年有叔孙通 注:西汉之初叔孙通只是制订汉官仪,万民移风易俗却非一两代之功。
国家的形象需要每一位国民来塑造,问海外人对中国人的形象,答案常常就是粗俗没有礼貌. 亭堂馆所好烟萝 形象工程四海多 白纸一张苍白久 摇红烛影已婆娑
在文化上我们要么全盘苏化要么全盘西化,我们民族自己的文化始终站不起来…因种族屠杀而灭亡的民族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找不到,然而因文化消亡而消亡的民族就很多。 苏化风流西化迟 汉家特色有谁知 邓公已老欲天问 莫到山穷水尽时 注:现在“中国特色”越来越泛化烂用,礼仪之重建实应纳入其中,树人殆百年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