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秀玲文章老更成

——读邢秀玲散文集《西部神韵》
获赠邢秀玲新著、散文集《西部神韵》,我就知道,这就欠下了一笔文债,无论如何也得为之置评,不然怎么也说不过去。
邢秀玲是一位数十年如一日,执着于散文创作的作家。在我的印象里,她似乎没有写过小说、诗歌什么的。就是偶尔涉足评论,也是评说散文吧。她不仅自己热爱散文,而且热衷于散文作家的队伍建设,散文活动的组织,于重庆散文的发展功不可没。她多年任职重庆市作协散文创委会主任,参与了重庆散文学会的组建工作,至今仍然担任会长和《重庆散文》杂志社社长。众所周知,重庆的女散文作家十分了得,常年坚持沙龙活动,有一个“红粉兵团”呢。而她,就是她们公认的“大姐大”。不仅如此,她还是巴蜀陕散文作家论坛的组织者之一,就是在中国蔚为大观的西部散文作家的阵营中,她也占有重要地位。
当然,以上种种,并不构成我那种“负债感”的理由。我之所以不能不为此书写点什么,是因为打自邢秀玲来到山城,重返报纸副刊岗位,我们便因同行而有许多交往,成为亲密文友。此前一直没有为她写过只言片语,这次再不发言,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就实在不好交代了。
《西部神韵》是秀玲的第四本散文集,虽说不是选集,却应该能够代表她的风格,成就,算是总其成的代表之作。我编过秀玲的散文,读过的更多,却没有这样集中地读过,这样愉快地享受她捧出的精神大餐。于是老杜《戏为六绝句》中的两句诗便浮上脑海:“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这篇文章也就有了这个套用的题目,我觉得这一点儿也不夸张,还很是得意了一阵子。
原来只知道秀玲乃一饱经风霜的高原女子,后来又随夫来渝定居,其作品颇具豪气顺理成章;这才得知她也有江南血统,也许这与她作品中细腻的一面不无关系吧?加之人到晚年,见多识广,阅历丰富,如今她更有可能以深刻地眼光关照事物,参透人生,叩问历史,作品自然又因之增加了厚度。这些因素,决定了她作品总的质地。书名《西部神韵》,正是表明作者有一种自觉的体认,要以高原的精气神为其作品的魂魄。
诗意是一切文学以至艺术作品共有的品格,决非诗歌的专利。诗意充盈是秀玲散文的一大特色,一大亮色。有的精彩片段如果分行排列,就使你无法否认其诗的身份,甚至远远胜过那些不知所云的分行劳什子。每当我读到这样的地方,总有圈点的冲动。
秀玲的散文还往往以其提炼出来的人生哲理给人以教益,令人掩卷沉思。而那些写人的散文,其最佳者甚至浓缩了他(她)的一生,大悲大喜,千回百转,让读者为其命运而感叹,乃至唏嘘。如果有共同点,就会引发联想,去“补充”作品的内容。例如从她的婆母,我想到自己的母亲,她们是同龄人,经历也有类似处,连卒年都同是那难忘的1982••••••
秀玲几十年在散文园地里精耕细作,收获多多。这不仅有赖于生活无心的馈赠,也得益于她自己主动的开拓,发掘。看得出她爱好阅读,勤于积累,腹笥甚丰,所以她才能在需要的时候,恰到好处地引经据典,为作品增光添彩。这不比那些獭祭爱好者,显摆学识,以高深饰浅陋,惹人厌烦,甚至适得其反,徒留笑柄。
当然,金无足赤,我们不能求全责备。本书中相对平淡的篇什也是有的,微瑕而已。舞文弄墨虽说驾轻就熟,也难免个别有失推敲之处,稍加留心,不难杜绝。我觉得倒是有的时候不经意习惯地使用了“记者之笔”,秀玲今后需要戒之。
由于精力有限,也可以说因为懒惰,以上的一些观感皆未举例,秀玲其谅之!
末了,为了聊补此过,还是玩一把集题惯技,以答谢秀玲雅赠吧:
        读邢秀玲散文集《西部神韵》,集题以报
                 一
            故乡美人  小镇的花
            草原往事  总是难忘
            梦回阳关  穿越星星峡
            深秋的九寨  绿色的瀑布
                  二
             跋山涉水访库区
             云顶寨上觅香魂
             徜徉花海人欲醉
             黄桷古道思绪长
                  三
             《藏獒》背后的故事
              记忆瓶中的五彩珠
              托起大漠雄关的人们
              寸心至今如丹
                     10-24渝州悠见斋

这篇评论句句发自内心,诚挚之极。祝贺秀玲老师!

TOP

2013年4月23日至24日,秀玲老师随市文联采风团来我们双桥经开区,我有幸得到了她的散文集《西部神韵》。秀玲老师在扉页上这样写道:“冬日相识黑山谷,初夏重逢龙水湖。你我实属有缘......”去年采风万盛时的情景又浮现在脑海。送走客人们,我就迫不及待翻开散文集,顿感豪放壮美且不乏细腻的西北风扑面而来,令我不忍释手。结合万老师精到的点评再来看这部散文集,认识更深刻了。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