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不是桃源 胜似桃源

不是桃源 胜似桃源
文  /   林海雪狐
    农墩石,好地方,不是桃源,胜似桃源。这是我去过农墩石——这个位于大别山北路山口,六万寨脚下的小村落之后,给我留下的最主要的印象。
     晋代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幅宁静优美、自由淳朴、和谐安乐的一个世外桃源的图画。“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或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而当你若不注意,由上土市、漫水河顺路而下,车过鹿吐石铺小集镇驶向落儿岭时,你根本不会注意到这个“318”省道对面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村落的,即使看到了,你也许只会觉得那只是一些零零落落的农家庄舍吧,你更不会知道从哪里可以进入这个小村落呢!其实,车过鹿吐石铺小街后,下行不到二百米的地方,有一座小小水泥桥,驶过桥时,你仍然不会看到什么特别之处,可是当你穿过一小段大约50米的小山口时,哇!你简直会有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这是怎样一幅美丽的图景啊!热闹与静谧、随性和刻意、自然与人文,那么完美地完美结合在一起,无疑会给你一种“如在画中”的感觉呢。
      我在那时,反正是又自然地想起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那里面的描写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而所有的这些描写,与我们今天这静谧的小山村——农墩石,这个偷闲于现代社会的小村落相比,怕也有点自愧弗如了吧?
    一条小水泥路从村西通向村东头,不太宽也不太窄,就像一条飘忽的乳白色的绸带,随风逶迤,自然顺畅。水泥路两旁,坐落着连成排或自成单元乡村小别墅,装饰讲究、新潮典雅。这些房屋大多因势而建,依山傍水。其间也留有一些虽有些年龄但却相当硬朗的老式砖瓦房,白墙黑瓦,装饰一新,点缀于小洋楼之间,给人一种参差错落、相映成趣的自然美的享受。水泥路外侧的“墩子”上,几家农户还把房舍建在农田或水塘的旁边,房子的一部分就立在水中的柱子上,小楼或平房的身影倒映在水中,别具一格,更加富有情趣。
     村子西头建了一个篮球场、一个羽毛球场,相当地标准优质。运动场旁边,配有好几套供老年人健身和少年儿童活动的器材设备。再一旁还有几张供人休息用的石凳和石桌,年轻人在劳动之余,打打球、下下棋,并且还能照顾到老年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好一幅“老少同乐图”啊!呵呵!不远处,还有一方养鱼塘,微风一吹,水波涟漪。“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有两个人不就在那塘埂上徘徊吗?一个是在那里朝塘里抛青草,一个在那里追着塘里的鱼群看,逗鱼儿取乐呢!平时养养鱼、钓钓鱼、后来还能把水放掉,把鱼捞起来,到市场上去卖掉,一石三鸟,多么惬意的诗意生活呀。
   我在想,把民居生活的舒适性和他们的生产经营的便利性有意识地连成一片,怕就是这个居民点设计者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之一吧,你看,这个村子里的几个公厕,就建在了居民们菜地的旁边,用起来是多么地方便呀。而村东头那个停车场,不正是为那些家中有车,而因房子建在塘边或山坡,车子不便于进出的少数农户准备的吧,是不是呢?停车场旁边那棵老干虬枝、绿叶婆娑的千年老青檀,似乎认可了我的这个推断,我问过之后,它好像在“嘿嘿嘿”地笑着回答我呢。
   前不久,几位城市里来的文墨大师们来到这里之后,被这六万寨怀抱荫护下的小山村的美景感染了、陶醉了。踟蹰徘徊,流连忘返之际,不禁由衷地发出感叹:“退休之后,若是能来这里定居,不啻是多少年修来的福分啊!”
写于2014年5月28日

好美的小村,得大自然的眷顾,人工建造的地方,若真是设计者从民生出发为老百姓办的实事,那真是善莫大焉。

TOP

是 省级 示范小区  乡村示范点。真是的 不虚夸。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