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iceffice" />
9月7日下午,在紫光一束家里,"东方诗风"论坛在渝诗友又一次欢聚一堂.这次是由虞廷发起,为紫光的诗词创作"把脉"\"会诊".参与者为"东方诗风"诗词版4位"斑竹":微斋先生\虞廷\青木之灵\天许,以及金谷\苦瓜居士\酒肆买酒不买醉.重庆电视台科教频道要为盲女诗人可人拍一专题片,关于她诗词活动的部分也借此场景进行拍摄.
紫光君是退休的高级工程师,自己又办了一家企业,生意红火.然而他在业务繁忙之余,还雅好摄影\诗词。其人个头不高,腹挺,头秃,被咱们的武胜美女诗友弄木蝶谑称“地方拱卫中央”。然而其为人热情,慷慨,人皆喜与之交。
两年前,由书画篆刻家郭计生引见,与我们一帮诗友认识后,他就和大家相处甚得,每有活动,辄义务摄影,冲印分赠,分文不取。而他对诗词的兴趣亦与日俱增,水平亦有长进。但是苦于遭遇瓶颈,觉得难以继续提高,遂于某日求教于虞廷。虞廷沉吟片刻,乃建议他自选作品若干,备下酒馔,邀请大伙来找病挑刺,拈过拿错。紫光依计而行,便有了这次雅集。
两点以后,我们夫妇和天许、酒肆一起去到直港大道附近的紫光家里,随后金谷、虞廷、微斋、青木、苦瓜也相继到达。重庆电视台科教频道正为盲女诗人可人做一个专题节目,也借这个场景报道她诗词方面的成绩,意外地为这次活动增添了光彩。
“会诊”前由紫光简短致辞,表示诚恳接受帮助,欢迎“拍砖”。虞廷补充道,现在的诗词创作重点在于提高,而不是普及;需要的是批评,而不是表扬。必须通过批评来达到提高的目的。不过大家在发言中还是实事求是地肯定了紫光对诗词的热爱,对自己要求的严格。从事诗词也创作丰富、充实了他的精神世界,提升了晚年生活的品格。他喜爱旅游,旅途也不忘行吟,收获颇丰,值得赞赏。如在邯郸那首《登丛台怀古》就相当好。他在生活中寻觅和发现诗意,一般都能表达出来,让读者了解。
大家的批评也确实不客气,“一点面子也不讲”。为了节约篇幅,就不一一叙述各人的意见,也不列举具体诗例,而是梳理一番,概括如下:
一、关于应景诗:紫光作品中有一些应景诗,一般不成功。因为作者为事而作,对所写内容缺乏了解、体验,不能抓住精彩动人的细节,概念化严重。如一首歌颂聂荣臻的七律,就空洞无物,不如不写。
二、有些作品过于客观,作者没有融入诗境,感情投入不够。
三、一些作品,尤其是七律,往往前半尚可,而后力不济,虎头蛇尾,颇煞风景。有的作品结尾草率,“压不住称”。
四、用词造语尚有一些生硬之处,甚或生造词语,在诗中形成“疙瘩”。
五、诗宜生动形象,切忌平直枯燥;诗善于抒情,而拙于叙事。
六、竹枝词一组,没能很好地掌握体裁特点。
七、七律中间二联有时不够工稳,且句式没有变化,显示功力不足。
指出以上“毛病”后,大家还开出了“药方”:希望紫光还要多读经典,充实“库府”,做到腹有诗书,这样无论遇到什么题材,就都能得心应手,应付裕如。
不仅是紫光,在座的朋友都表示这样认真的批评很有好处,一下午获益匪浅。苦瓜表示,他愿作下一个“靶子”,让大家也这样来“会诊”一番。
到了6点多种,大家还兴犹未尽,言犹未尽。乃转移战场,在“铁锅们”餐馆围了两桌,于觥筹交错中,延续着话题,至酒酣耳热时,仍滔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