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是甚麽?
––再論有沒有【微型小說詩】?
游子
轉載自【奇異網】<文學社區>www.chiwi.net
本網【文學社區】由澳洲作家俗子的「誰在動?」一文開頭,引動了對於「微形小說詩」能否成詩,各地作家的熱烈討論。
游子以為,要得正确的結論,應先回答「甚麼是詩?」這個基本題問題。如果舍本求末,將得不到正确的答案。
甚麼是詩?
【辭海】對【詩】的注解是:有聲韻可歌詠之文字謂之詩。周禮春宮大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
著名詩論家朱光潛教授在【詩論】中曰:「詩源于歌」,「詩是一種音樂,也是一種語言。音樂只有純形式的節奏,沒有語言的節奏,詩則兼而有之。」
臺灣余光中先生在【余光中談詩歌】曰:『「詩歌」一詞,「歌」占其半而實僅指「詩」。古人亦稱「歌詩」,李賀詩集就稱為【李長吉歌詩】,古詩取題亦每用歌、行、曲、調、操、引、樂、謠之名,足見其間渊源之深。』
不但李賀的詩集,李白的詩也是歌詩。近現代一些學者的研究證明,唐代的詩歌包括律詩,都是入樂的歌詩。就是說,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元曲】,中華詩歌全都與音樂有不解之緣。
然而,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是:近一百年來,不同于上述傳統詩歌,出現了一種新興的文學形式即自由新詩。這種自由新詩,早先有大陸冰心的「分行的散文」,後來有臺灣紀弦先生的「現代詩」。他們之間不同點是:冰心女士從開始到最後都否認她那篇被主編「分行排列」的散文是詩;紀弦先生則一開始就強調「橫的移植」與分行排列。﹝注:所謂橫向移植是指移植西方的現在詩,割斷與傳统詩歌的縱向繼承。紀弦先生很強調分行的重要,以為倘若分行分得不好,會大失詩意。﹞
另一個事實是,盡管許多學者與詩人﹝包括冰心本人在內﹞,都不同意這種散文化的詩為詩,它還是在一定領域內流傳了近百年。一百年來,這種新的文學形體在中國文學史上特別是詩歌史上,占居了主導地位,其發生的作用與其价值,是不可抹煞的。
但是,一百年的歷史比起五千年的中華文化史,畢竟只是暫短的一瞬。那種脫離中華文化傳统的「現代詩」能否成為渊遠流長的詩體戴入史冊,則值得懷疑。
君不見,近十幾年來,當中華民族逐漸走上復興之路,當中華傳統文化開始被中國人重新認識為優秀文化,當傳統中國歌詩開始蓬勃發展之際,中港臺的「現代詩」詩壇巳經在憂虞現代新詩的出路;「新詩的危機與出路」成了詩壇內各種講壇、論壇的主題。
為甚麼為這樣呢?其實現代詩在知識精英羣體中的流傳并未發生根本的變化,只是,與那些在民間廣泛流傳的詩歌相比,這種「現代詩」脫離大眾而顯得頗為孤獨與蒼白,使現代派詩人感到了壓力罷了。
我知道很多人會不同意我這種說法,但是,請讓我引用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的一段論述作為本文的結束語:
『「老實不客氣地說一句–﹝當前﹞真正大眾化的詩,既非李杜,也非徐志摩,更非陳散原,而是流行歌曲。」「詩歌一體,自古己然。【毛詩大序】:“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突,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這種抒請言志的過程,始於訴說而終於歌唱,更繼以舞蹈,簡直把詩歌舞溯於一源,合為一體了。古人如何由詩而歌、由歌而舞我們無緣目睹,但是當代的搖滾樂,由貝瑞到貓王到邁可傑克森,倒真是如此。強烈的情感發為強烈的節奏,而把詩、歌、舞三者貫串起來,原是人類從心理到生理的自然現象,想必古今皆然。」』﹝以上摘自江西高校出版社【余光中談詩歌】一書﹞
2005/8/1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0 14:29:3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