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什么是典型的戏剧呢?梅兰芳、斯坦尼拉夫斯基、布莱希特等三大戏剧流派的所给的定义,应当最具典型性和权威性了。可时代在不断变,戏剧体系也在随之而变。随着新传媒手段的出现,传统的典型的戏剧在悄悄没落了。自电影诞生后,尤其是电视剧的普及,典型的戏剧受到严峻的挑战。我国当代的经典国剧〔哪怕是梅派戏剧〕,已经是门庭冷落车马稀了,外国的歌剧和芭蕾舞剧也有类似的境遇。   显然,电视剧决不符合三大典型戏剧流派的定义。它虽然广为流行,可良莠不齐,大都品味并不太高,优秀作品不多,粗制滥造者比比皆是。这种局面也同样使戏剧理论家们忧心忡忡。   可是,戏剧理论家们似乎并没有在电视剧是不是“典型戏剧”的问题上作文章,更没有想开除电视剧的“剧籍”,而是在作两件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也更有作用的事情:   一是在探讨如何加强电视剧的品味,在努力提高电视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其中也包括探讨电视剧如何从典型戏剧里吸取营养的探讨。   二是组织力量挽救国剧。诸多举措中,培养优秀的国剧演员,推出大家喜闻乐见的国剧作品来,这才是最关键的一步。」

典型的戲劇向影視劇發展,不必「憂心忡忡」,我為戲劇理論們「一是在探讨如何加强电视剧的品味,在努力提高电视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其中也包括探讨电视剧如何从典型戏剧里吸取营养的探讨。二是组织力量挽救国剧。诸多举措中,培养优秀的国剧演员,推出大家喜闻乐见的国剧作品来,这才是最关键的一步。」叫好!

一個類似的情况是,流行歌詞﹝或套用朱光潛教授的話叫「它是一種音樂,也是一種語言」;余光中教授說它是最大眾化的詩歌;魯迅先生說「可以嘴唱的詩歌」﹞,以及詩樂舞一體的藝術,它們的影視化發展,我希望我們的詩歌論家們,也像戲劇理論家一樣「一是在探讨如何加强流行歌曲的品味,在努力提高流行歌曲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其中也包括探讨流行歌曲如何从典型詩歌里吸取营养的探討。二是组织力量挽救新詩。诸多举措中,培养优秀的新詩詩人,推出大家喜闻乐见的新詩作品来,这才是最关键的。」

第二點大家一直在努力中,【東方詩風】的同人關于新格律詩的努力更令人敬佩;然而我想被大家忽略了的第一點更加重要。

TOP

以下是引用诗酒自娱在2005-9-10 15:57:54的发言:

诗是什么?至今还没有一致的看法。但是,诗与音乐的血肉关系是历史地客观地存在的。

现在有人尽量让诗远离音乐,是在屠戮,戕杀诗歌,断送其前程。

但是,我以为,恢复诗的音乐性,并不=叫每一首诗都可以歌唱。

我所说的音乐性,主要是指文字内部的节奏的规律。

当然,有的诗作,可以谱曲歌唱;这样的“歌诗”是值得肯定的。

詩洒自娛兄:可否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這個問題:在大眾流行文化中有一種文學形式叫「歌詞」,一些非常好的詞作品不但要有好的音韵之律,而且有非常好的詩意,它們可以不可列入現代音律詩的范疇?你說的對,自古以來都不是所有詩都可以入樂,但入樂的詩在傳播上占有非常有利的條件。

窃以為,中國新詩要講大眾化,與音樂結合是一條可行之路;而這個結合,是需要把詩的音律「物理化」,即使它變成真正可以誦、吟、歌、唱的「聲詩」,把「內在音樂性」變成外在的、物理的,而不是抽象的。﹝我發現幾乎所有的詩歌論壇,都把「誦」當成最後的界限而不敢越雷池一步,何吔?而中央電視早些時候舉辦的一個詩歌朗誦會,所有的朗誦人都是電視臺的名主持人,聲線好得不得了,但全都是在「講」詩,一點音樂性、音樂感都沒有。我們新詩為甚麼要廻避、忌諱吟、唱、歌這些實實在在的音樂性呢?﹞

我這樣提倡,相信不會貶低詩的規格吧?我無意要求所有的「陽春白雪」都下降為「下里巴人」,我們也不必把所有「下里巴人」都提成「陽春白雪」;相反,「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共存共榮,是詩歌繁榮昌盛的重要標誌。﹝然而我們的詩學研究似乎都忽略「下里巴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5 2:05:05编辑过]

TOP

当时的讨论是多么热烈哟!
如今大家还有这样的兴趣吗?

TOP

我再补充一条朱光潜语录:

诗是有音律的纯文学。

TOP

诗是什么?既然你不知道我不知道他也不知道,那诗就是一个我们不知道的陌生的地方。写诗,就是想办法用最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引领读者到达那个陌生的地方。最具有亲和力的语言一定是鲜活的,能读得懂的,能让读者亲近的,有乐感的语言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