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追随在东方诗风的杏黄旗下,就有一种异常的亲切感,是一种灵魂寻到栖息地的感觉。究毕闯荡诗江湖有年,从最初的迷信组织到进入网络,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和选择。信息时代的青年,很难理解我们这一代人的思维模式。想来许是受几千年传统观念的影响,做事总要谋求个出身。当我决定重新提起诗笔的时候,也是首先寻找组织;从基层到地方;从市级到中央。硬是沿着这通天的阶梯,一步一叩拜的登上,中华诗词学会的殿堂才罢休。哪里像现在的小青年韩寒们只潇洒的呸一声:文联算个屁!就如当年赵子龙大战长板坡,横枪跃马早在文坛杀个七进七出了。
职业需要决定了,我是能比较早接触到计算机的。尽管一开始仅仅用于业务,只闲下来作写字板用。整理自己的日记和先前散失的诗文。并成功的利用计算机,编辑了我的第一部个人诗集。但我们那机器,是内部运转,没有联网的。一怕遭遇病毒,影响病历资料的保存;二是相信当时主流媒体,对网络的负面宣传。避之唯恐不及,自然不会去主动招惹。以至一直拖到进入新世纪后,才打破精神上的桎梏,开始了在网络的游走,真正体会到了新生的快意。但我发现,因前些年专意找米,养家糊口去了。仿佛落伍几十年。面对即看不懂也学不来的当代新诗,只得龟缩在传统诗词的圈子中慢慢操练。直到零六年,在诗酒和微斋兄引导下进入东方诗风。才大有相见恨晚,真正找到了组织的感觉。特别是参加了东方之风零七的重庆之旅。结识了一批在三回归和诗体重建大旗下,倡导现代格律体新诗的朋友。从此学习有了目标,创作有了方向,精神有了归依。并义无反顾的自觉成为,格律体新诗旗下的马前卒。
尽管现在的诗坛、网络聚会,早已是的一种很平凡的社会现象。但如果抛开官方和半官方举行的活动不算,一个纯文学的论坛,能在完全自费的情况下,坚持一年一度的聚会。而且,每次的活动都搞得有声有色。这样的情况委实不多。其中的组织、领导和承办人员,所付出的心血和精力,非世俗之人所能理解。东方诗风的旗帜,就是被这一批忘我的无私付出的缪斯信徒高高擎起,才能在中华大地上到处飘扬。
零八的邯郸学步,我受阻于五、一二大地震;零九的湘西行;我错失于自驾游。今年刚刚完成了行业的宝岛考察旅行,按常理是得等一段时间,再作出游安排。但不得不承认,是沙场点兵的精心策划,真正打动了我。大有不作之行,定当产生辜负了他一番美意的歉疚,便破例决定参与。并且是独断专行,悄悄地自己定好了车票,才通知办公室要去省城参加个会议。怕因太多的俗务干扰,最终破坏了好心情。
临行前夜,想上网再查询一遍相关事项,不期看到了诗酒兄,采用中国式十四行诗形式写的“行前”:
收拾行装,又将远行
去会朋友,去看风景
我们“东方”的旗帜
将飘扬在赣水之滨
车轮滚滚,汽笛长鸣
四面八方,向着“国宾”
我们优雅的吟咏
将唤醒那沉睡之神
难以平息,激动心情
诗的盛会,即将来临
我们宏伟的规划
将诞生在陶令之门
为了友谊,我们出发
为了诗歌,我们远征
这诗的节奏明快、音韵铿锵,一韵到底。读来令人心情振奋、血液沸腾,当即拍案叫绝,此行有队歌了!何况自学习格律体新诗以来,我最钟情的也就是这种,从西方引进后,被驯化了的中国式十四行诗。因此也更不犹豫,就踏着诗兄的旋律,临屏和诗兄“临行”:
东方诗风,旗帜飘扬
南昌城下,同声吟唱
格律体新诗正在崛起
我们有着共同的方向
*
东方诗友,青云谱降
长歌短调,滕王阁上
诗意的生活令人陶醉
万里长江为我们鼓掌
*
琵琶亭阁,浔阳楼窗
白鹿书院,西林诗墙
诗歌的盛宴再次来临
天然韵律石钟山奏响
*
吴头楚尾鄱阳湖地久天长
田园菊花陶夫子万世留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