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林海雪狐 于 2014-2-16 10:58 编辑
周洋的这句感谢特实在
索契冬奥会上,憨憨的周扬在1500短道速滑比赛中,又来了个后发制人,在最后两圈时内圈超越,逆袭韩国、意大利名将,一举夺得该项目冠军,史无前例的实现了该项目的蝉联,并帮助中国队夺得了第三块金牌。
不知现场的这位裁判是不是上届冬奥会采访周洋的那位记者,但这位记着肯定知道上届冬奥会周洋有关感谢的故事。而这一次索契冰山体育馆,,站在女子1500米最高领奖台上的依旧是周洋。当周洋手捧鲜花来到赛后新闻发布会现场,眼睛笑得眯成了一道缝时,记者也笑着问道: “相比4年前,你更成熟了,我想很认真问你,现在最想感谢谁?”记者此话一出,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聚焦在夺冠的周洋身上。
只见周洋连个顿都有没打,很自然地回答道:“最先想感谢习主席。这次比赛之前他和我们有一次见面,零距离接触到习主席,他给了我们很多的鼓励。”周洋笑着说道,显得激动真诚而平静。
记得上次冬奥会周杨夺冠后的有关“感谢 ”的话题,一时成为了媒体的热点甚至焦点话题,主要就是针对周扬在接受采访时只说了感谢父母和教练,而没有很套地说些套套的话,引来了一片片的指责声。说实话,再看这些文字时,我当时简直有些为这个20岁不到、一脸憨态的小姑娘鸣不平了——说些大话、场面上的话,你们会说运动员世故、不真诚。不说这些又会被人说成是不懂感恩,国家花钱培养了你,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弄得一些小运动员们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不知怎么说为好了!而你们的文章出来了,眼球也转到了,着实有些不地道,我觉得。
事实上,在我们国家,极少数人有例外,许多体育项目的运动员,都是国家和社会花钱投入培养的,说说感谢的话,也是应该的,但绝没有必要要求每个人在每次每个场合都必须说说感谢那样场面的话,那样也就千篇一律了、落入俗套了。记得文化大革命时,早请示、晚汇报,于是我们几个小孩子,早饭、晚饭前都搞个仪式,“首先祝......再祝......”没搞一阵子也厌烦了,感到索然无味了。现在的朝鲜,据说大会小会前都要搞搞仪式,什么“没有谁谁谁,我们都会......”之类的,这在主流社会的人们看来,不是神经是什么!
当然,一个人若是在某些或某个方面取得一些成绩或成功,除了个人的天赋努力以外,一定还需要求他许多辅助的因素,需要感谢的人或单位组织确实很多,看一些体育比赛和影视颁奖仪式,获奖者说的感谢的话真的不少,甚至让人觉得这个人只会说感谢感激之类的话,其他的话不会说,没有说辞了似的,总是给人千人一面、很显单调的感觉,可是想想,他们说的也是实在话呀,赞助商你不说说感谢他的话,他会高兴吗?不说的话,他少拿钱打造你、包装你,看你咋办!即使这样,我还是觉得,感谢在心里,回答在行动。对于这些演员、运动员的答记者问或致辞之类的东西,还是不要要求他们一个脸谱、一种腔调为宜。李娜的答问现在已经历练出来了,富有个性和幽默感了,有“国际范”的味儿了。这次,周洋的答问,更加大气而得体,实诚而自然。
本次索契冬奥会开幕前,出席开幕式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意前往奥运村,看望了备战冬奥会的中国健儿,而周洋就在其中。在这次会面中,习近平鼓励中国运动员,成绩不仅仅在于能否拿到或拿到多少块奖牌,更在于体现奥林匹克精神,自强不息,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而他也希望大家保持良好心态,力争发挥出自己应有的竞技水平。可以说,周洋夺冠受到了这样的鼓舞也属正常,所以这时她作出这样的回答,不是她学刁了、学滑了,应该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切身感受的本真吐发。没有被人吐槽也就是很正常的事了,必定网上还是好人(正常的人)多啊!
写于 2014年2月16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