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以下是引用孙逐明在2006-2-12 21:26:19的发言:

词体是对近体的改革,元曲是对词体的改革,它们都不曾抛弃原有格律的精华。不掌握和理解原有格律的精华,根本谈不上什么改革的。

打游体可以聊备一格,说成是改革,就未免夸大其词了。

孙逐明先生是赞成改革的,但对格律的理解有误.

目前的新诗大量的是散文,不知算不算诗,算不算改革,算不算遵从你的格律观?

脱离现实,脱离自己的创作实践高谈阔论,不是认真态度.

愿你的鼠标点出海霞升腾 绚烂成不褪色的一串珍珠

TOP

我以为需要改革的是新诗,而不是旧体诗词。旧体诗词的形式能改的天地不大了。

TOP

以下是引用孙逐明在2006-2-13 9:39:45的发言:

我以为需要改革的是新诗,而不是旧体诗词。旧体诗词的形式能改的天地不大了。

非常正确!

□■□■□■□■□■□■□■□■□■□■□■□■□■微斋先生    weizhai@ebaobao.cn

TOP

注意到逐明先生微斋先生的基本意见,如

孙逐明: 其实大家的意见并无本质的分歧。

微斋先生:少数旧体诗人坚持用过时的平水韵,虽然显得不合时宜,然亦是他们的自由,未可厚非.

我再转个旗帜鲜明的

愿你的鼠标点出海霞升腾 绚烂成不褪色的一串珍珠

TOP

何 鹤:新韵,新语,新格调

新韵相对于旧韵。其实,本来不应有什么新旧之说,韵,就是韵。

在诗词的创作过程中,由于时代的因素,加之地域的差异,流传至今的诗韵仍是平水韵。而平水韵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人们创作诗词的需要,特别是年轻人的需要。我们现在接受的是普通话的教育,普通话成为公认的官方语言,在中国,它是唯一能够通行全国的语种。因此,用普通话创作诗词就显得尤其的重要。

传统诗词的韵,与普通话的韵有着相当的差异。目前,诗词还属于阳春白雪,是圈内的事。究其原因,与用韵有关。创作诗词的大多数人,仍以传统为正格,苛守平水韵。而平水韵与我们今天的发音局部已经脱节。轻者,是调的轻重不同;重

者,根本就不在一个韵部。这对我们现代人欣赏古诗是一个障碍。我们现代人用平水韵写诗,无疑是人为地给我们自己设置了障碍。要想让诗词走出书斋,走进民众,成为一门普及的群众艺术,就必须用现代人能看懂,读来顺口的韵来创作。普通话入诗成为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以普通话为根据的韵叫新韵。

经过了无数人的努力,新韵已经初步为人们特别是后生们的认可。有人也力主用新韵创作。并在积极地实践着。而诗词领域,重平水轻新韵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些资深的学者,专家,前辈都倾向平水韵。这对新韵入诗是一个巨大的阻力。所以有人用新韵不长的时间就生归平水韵,以示自己同业内保持一致。见于这种情况,笔者在《长白山诗词》发表了《提倡新韵,从我做起》的文章,全国各大网站也纷纷进行了转载。但

这仅仅是一种呼吁,起不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给人以空喊的感觉。光说不练,不足以信。为此,本文从新韵入诗谈起。

新韵入诗只在韵的不同,其它同平水韵无二。所以操作起来非常简单。如果你地道地握了普通话,那就像我们指挥自己的手一样地可以自如地进行新韵的创作。如果还不是很地道,那赵京战的《新编十四韵》,秋枫的《中华新韵》也可以让你自如地走进新韵。

新韵被岐视,除了是新生事物这个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些立得住脚,叫得响的代表作品。只有有了品牌作品,才能让人对新韵更加的信服。

愿你的鼠标点出海霞升腾 绚烂成不褪色的一串珍珠

TOP

以下是引用霜林醉在2006-2-13 8:04:04的发言: 虞廷:

基本赞成微斋的观点.诗词格律是应该遵守的,其实对于诗词爱好者而言,格律只是最基本的东西,可以说是小菜一碟,把格律对写作者的束缚过分夸大是不切实际的,成熟的作者不讲格律反而不习惯,谈不上什么困难.当然,如果你又要想写律诗又怕花工夫去学习格律,那就没办法了,那就最好是不写,更不要去谈什么改革,因为改革是成熟诗人的责任,你连基本格律都害怕,还有什么资格谈改革.过多的纠缠于格律的开放是很无聊的,因为要写出好诗,最主要的不是格律,而是在掌握格律以后更重要的东西,如境界、气格、襟怀等,老是纠缠于小儿科的问题,对诗词的发展与提高毫无意义。为什么不去讨论更高层面的问题呢,朋友们。 

==============================

很高屋建翎的论调.很有教师爷味,请讲成熟的虞廷大作帖出让初学的又谈轮改革的一瞻.

不然更无聊.

先生如果真的想看本人的拙诗并不难,在本论坛就能搜索到,如果还想看更多的可以去搜索<诗刊>和<中华诗词>等.另外还可搜索百度,除了网名外也可以用鄙人的真实姓名:陈仁德.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qnb413.blog.163.com

TOP

1.格律只是最基本的东西,可以说是小菜一碟,----格律这碟小菜,古今的味变了,且格律不能涵盖古典诗歌.大大小之说是各人的认识,在我看来,它并不象有些人吹的那么重要,音韵是为诗所用,但音律不是诗,本就是小菜,亦或调味品而已.

2,把格律对写作者的束缚过分夸大是不切实际的,----这句说的对

3.成熟的作者不讲格律反而不习惯,谈不上什么困难.----这句太狂,先生以为杜甫们成熟吗?他是"两句三年得",似乎不易.

4.毛老爷子说它束缚思想,你以为如何?想见你高于毛的大作?你不怪罪吧?!

愿你的鼠标点出海霞升腾 绚烂成不褪色的一串珍珠

TOP

以下是引用霜林醉在2006-2-13 23:50:37的发言:

1.格律只是最基本的东西,可以说是小菜一碟,----格律这碟小菜,古今的味变了,且格律不能涵盖古典诗歌.大大小之说是各人的认识,在我看来,它并不象有些人吹的那么重要,音韵是为诗所用,但音律不是诗,本就是小菜,亦或调味品而已.

2,把格律对写作者的束缚过分夸大是不切实际的,----这句说的对

3.成熟的作者不讲格律反而不习惯,谈不上什么困难.----这句太狂,先生以为杜甫们成熟吗?他是"两句三年得",似乎不易.

4.毛老爷子说它束缚思想,你以为如何?想见你高于毛的大作?你不怪罪吧?!

1,音韵是为诗所用,但音律不是诗——完全正确,只是应该补充一下——没有音律就不是诗。

2 ——同意

3 "两句三年得"——是说写诗难工,不是说格律难掌握。

4 毛老爷子说它束缚思想——你不说毛老爷子还好,说起他我就恶心。他的诗只是很一般的水平,我不想评价他。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qnb413.blog.163.com

TOP

*一部中国文学史,就是一部永不停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史。尤其是代表一国民族文化、语言精粹的诗歌,更是首当其冲

*所谓格律,包括“韵律”(押韵)、“声律”(声调)、“节律”(节奏)、“章律”(章法)、“言律”(定言)、“句律”(定句)、“对律”(对仗),----四声和谐,即声律,表出抑扬,是作者情感的支使,是读者领略的再创作,是作品内在的表达要求,怎能由千古不变的死式呢?况,它如衣如履,要适体合脚,为人服务,削足以适履,为衣来决定增肥减瘦,是人之不取,若有人今天穿着杜甫的衣衫在大街行走,才真有轰动效应呢!

许多谈改革的一提平仄则退避三舍,讳莫如深,而遵古者,就拿这个平仄量诗,这本来就是偏颇作法,四声在人之口,抑扬存于吟咏,若是谱曲传唱,还要按曲声变字调,那有那么神秘?我要问的是,创作诗词,是不是表情达意言志为主呢?一个人的人格不是相貌决定的,一个人的品德不是衣履决定的,诗怎么能本末倒置呢?

古风(有几解),它遵从创作规律,崇尚自然(暂停)

愿你的鼠标点出海霞升腾 绚烂成不褪色的一串珍珠

TOP

讨论这么久了,才来看。好热闹哟。家现象!说明大家关心。

我觉得,确实是真理愈辩愈明,各位的已经越来越接近了。

我认为,韵的问题已经很清楚了:双轨制,各行其是,自得其乐。不要惟我独尊。

声律问题,平仄是要讲的,但是我早进发表过意见,入声可以不管了(要管也悉听尊便)。照普通话,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不讲平仄也可以,那就写古风(当然也要照古风的规矩。有人认为古风是古代的自由诗,错!中国“五四”前没有什么自由诗),自度曲(反正是自度,随你怎么个度法,别人管不着,但是喜欢不喜欢,那可是别人的自由)。

就是这么简单,还有什么呢?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