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关于诗词的几点感想

[转帖]作者苏援

我想,古诗词的形式和技巧,有的在当时是好处,而现在成了不好处。有的在当时是不好处,现在倒成了好处。研究诗词不是为了把诗词写得和古人一模一样,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古代诗词,同时也是为了写好今天的诗词和今天的白话诗。

一、关于格律 说到诗词,格律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而且争论也最多。格律对于诗词果真那么重要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格律不仅是诗词的形式,现在来看,已经是诗词的生命了。因为没有了格律,诗词就不称为诗词了,只能称作一般的诗了。这是用唯物辩证法来分析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白话普及、诗词已濒临被淘汰的情况下,说格律是诗词的生命是不为过的。对于格律,象我一样初学诗词的人,应该有这么几个问题要注意。

1、什么是格律?格律的目的是什么? 我和大家一样,从小学起就从课本上读一些诗词,但真正明白格律是什么,还是近一两年的事情。格律的内容虽繁琐,但归根到底是对韵脚、平仄、对仗、句数字数的要求,主要是为了突出诗词的形式和音韵之美。

2、格律不是形式美和音韵美的全部 大家写格律诗之前,不知想过这个问题没有:格律的目的是什么?我的理解是为了朗诵和传唱。当然现在不传唱了,只剩下朗诵这个目的。不管某些专家或诗人如何谈论格律的重要性,我也仅把它理解为朗诵的目的,其它争论都是形而上的东西,无法论证也无法反驳。说到底,格律是构成诗词结构美和音韵美的一个方面。对于结构,基本都能掌握。但对于音韵,就不那么简单了。有人说,写近体诗词,只要按平仄填,音韵就没有问题。这是一种很不正确的认识,律诗的平仄只是一个框架,按照它的要求填,一般来说从抑扬顿挫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并不是解决了所有问题。比如一首诗中相邻或相近的两个字读音相同或差不多,再比如一首诗中韵脚的读音相同或相近,虽然从平仄上说没有问题,但朗读效果肯定不好。比如:“元”、“渊”、“圆”几个字在一句子中,或同作为一首诗的韵脚。还有句子的结构,处理不好也会影响朗诵的效果。所以不能说一首诗符合格律就在音韵上没有问题了。

3、格律并不神秘

初学古诗的人会觉得格律神秘复杂,其实并非如此。只要会拼音就知道了平仄,只要学过语法的人,就会明白什么是对偶。这已经足够了。所谓平仄,我认为其根本就是平仄相间,句与句间寻求变化,这样解释起来,格律的神秘感消失了,大家就不会惧怕它,或痛恨它,或以掌握它而自视高人一等。 我说过,我在不懂格律前也写过古诗。后来对照《诗词格律》,再回过头看这些诗,从格律上说,当然漏洞很多,但自然而然也形成了一定的规律。比如,一联中上联尾字用仄声,韵脚用平声。再比如首句压韵时不自觉地用了平声。再比如中间两联,一开始不是有意识地采用对偶句,后来在构思时自然就想到了对偶。这当然与阅读有关,但我读过的古诗并不多。我想这是写完后自已朗诵并感觉的效果。所以如果明白了格律的用途,稍加揣摩,就能很好地掌握。

4、怎么看待格律诗和古体诗的关系

有人一提古诗,就以为格律诗是精华,古体诗是摆设。这也是极不正确的观点。说到底,格律诗只是诗的一种形式而已,诗的好与坏并不取决于有无格律。我前段时间买了一本杜甫诗选,里面真正的律诗占了不到四成。而且就其律诗来说,除几首很出名的外,我感觉其余的并不如古体诗写得好,不是说不够严谨,而是内容不如古体诗充实深刻。古体诗可长可短,一句的字数可多可少,更能灵活地表达思想和情感。当然,有的律诗也是非常深刻的,但受格律限制,表现的内容和思想就没有古风体雄阔深广,如山崩海啸般涤荡肺腑。 从诗歌发展历程上来说,也是先有古体,才有律诗。而且古体一直是占多数的。《诗经》、《乐府》都不是律诗,但谁能说它不好呢?所以我们可以把格律看成是对诗歌音韵规律的总结,但不能把符合这种规律的诗歌就看成是最好的诗歌。因为评价一首诗的好坏,不仅仅看它是否具有音律美。这就和人一样,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我们知道他具备某项专长,但不能说他一定是好人,而那些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就是坏人。技能和品质到底不是一回事。 这样说来,我们就知道古诗不一定非要写成格律诗,只要有助于表达就行。试想想,李白面对蜀道,如果他刻意要写一首七律或五律的话,也可能写出精雅工整的传世之作,但我们就很难领略到他在“噫吁戏,危乎高哉”的豪情和胸怀。

5、新旧音韵

作为当代人写诗,我认为要用今声新韵,这没有什么含糊的。至于为什么要用今声新韵?刚才讲了,格律是为了传唱和朗诵,当代人当然用当代口音朗诵。有些老同志不熟悉拼音,就用古韵写也可以,还有些人研究古诗词,也要熟悉古韵,也无可厚非。一些年轻人,以为诗必古韵才好,也跟着用,好象写诗是为了让古人去读。这和故意写繁体字给今人看一样,迟早要行不通的。殊不知用古韵写的诗词必须用古代的发音来读才好,现在有几个人知道古代每个字的发音。比如:“我”,听老人说,上私塾时,先生教念“ě”,和陕西话差不多。你现在再那样念,别人听了就会笑话。显然古音和今音变化很大。再比如在古韵中,“回”“来”压一个韵,用古音读起来可能是压韵的,但现在读起来根本就不压韵,有人偏说要这样压,不是有些刻舟求剑吗?而且背离了格律诗追求音韵美的本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是维护格律诗,其实是破坏格律诗。

(待续)

愿你的鼠标点出海霞升腾 绚烂成不褪色的一串珍珠

霜林醉先生转帖的苏援先生的这篇文章,针对当代诗词的现状,就诗词的继承与创新的问题,我认为提出了十分正确的意见,非常支持这种(就此文已转帖的上述部分中所阐释的)观点.

建议大家(尤其是初学者)关注此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25 9:10:41编辑过]

□■□■□■□■□■□■□■□■□■□■□■□■□■微斋先生    weizhai@ebaobao.cn

TOP

严格地说,我国古典诗歌几乎没有自由体诗歌,绝大部分是格律体,少数是半格律体。

古风体与近体诗是两类不同风格的格律体。

近体诗以及之后的宋词元曲,讲究平仄递换,形成一种“流美婉转”的旋律风格。

古风体以及之前的诗经之类诗体,它们的格律主要体现在节奏和韵式的对称上。其平仄虽不能如近体诗一样递换,却能形成“刚健沉着”的旋律风格。

这两大类诗体各有自己的艺术魅力,片面地强调任何一方都是不正确的。

还有一个现象也值得大家注意,就是近体诗成熟以后,诗人再写作出来的古风体往往受近体诗的影响,诗句大多平仄入律,只是不讲究粘对,也不避免拗句,如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长恨歌》,李白和李贺的大部分古体诗就是,这种诗体被王力先生称之为“入律的古风”。这种诗体一方面能形成流美婉转的旋律风格,又有相对的写作自由,是最值得推荐的诗体。

由此我们是不是可以悟出“自由”和“格律”的相互关系呢?

TOP

古风有字数、韵脚(七言可换韵,可用杂言而五言不能)之规定,也可以说是一种较近体而言宽松得多的格律,同样具有音乐美。

没有音乐美,就会使诗的前提条件有了缺失,也就很难成其为诗了。

一首诗不能只看音乐美,应是相对于内容而言,因为她还应该同时具备意境美(包括绘画美和情趣美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25 10:15:49编辑过]

□■□■□■□■□■□■□■□■□■□■□■□■□■微斋先生    weizhai@ebaobao.cn

TOP

已阅,同意.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qnb413.blog.163.com

TOP

以下是引用虞廷在2006-2-26 14:42:52的发言: 已阅,同意.

虞庭同志是不是在批阅文件?

要不要加上一句“请某某同志酌情办理”?

□■□■□■□■□■□■□■□■□■□■□■□■□■微斋先生    weizhai@ebaobao.cn

TOP

我们入学就学普通话,考的也是普通话,不知道平水韵是如何读音的,新韵有两个平声,旧韵一个平声,按新韵的哪个平声发音啊?

我用平水韵就觉太费劲,是查韵表填平仄,写完了用旧韵不会读,用普通话读了也不顺.不知文友们是何感受.

用新韵,同平水就有大差异,原有的平仄是按平水定的,新韵的两个平韵就需要重新考虑.所以我说,新韵平仄不如说四声,新韵大有研究的必要.

愿你的鼠标点出海霞升腾 绚烂成不褪色的一串珍珠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