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旋律美——诗歌音乐美探索系列之11
音乐的旋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旋律指音高抑扬起伏形成的“音调线”〔又称旋律线〕,而广义的旋律则指节奏、音调线和调式的综合体。
显而易见,音高的抑扬起伏是旋律美的决定性因素,没有音高变化的音乐是无旋律美可言的,例如鼓点音乐;小提琴增添了音高的变化,这才能奏出如歌的旋律美。
诗歌的旋律美同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旋律美是音高抑扬起伏的“声调线”或“类声调线”,广义则指节奏、声调线〔类声调线〕和韵式的综合体。
本文主要讨论狭义的旋律美。
音乐音调线有四大类:平行旋律,上行旋律,下行旋律和弯曲旋律。一般而言,上行旋律适合表现昂扬的情绪,如《义勇军进行曲》里“起来,起来”所配的曲谱;下行旋律适合抒发压抑的感情,如民歌《小白菜》的主旋律;平行旋律适合表现平稳的情绪,如《买报歌》“啦啦啦,啦啦啦”配的曲谱;弯曲旋律多表现委婉的情致。一般而言,先抑后扬的弯曲旋律接近于上行旋律,例如《义勇军进行曲》里“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配的曲调,先扬后抑的弯曲旋律接近于下行旋律,如“冒着敌人的炮火”配的曲调。
诗歌语言同样存在类似的“声调线”〔有声调的语种〕或“类声调线”〔无声调的语种〕,当它附着在节奏型之上,并由韵式组合成有机的整体,就能能形成诗歌语言特有的旋律美感。
由于语音要素的不同,东西方诗歌旋律美形成的机制有较大的差异。
西方轻重律和长短律的诗歌里的旋律美是节奏美的连带效应,是一种附带性质的产物。
英语和俄语主要利用轻重音区分词义,一般来说,多音节的单词里的重读音节的音调比较高,轻读音节的音调比较低,因此“重轻式”单词类似于下抑声调〔可称之为“类声调,下同〕,“轻重式”单词类似于上扬声调,“中重式”单词类似于弯曲声调。正因为如此,轻重格、重轻格和轻重轻格诗歌又被诗家称之为“抑扬格”、“扬抑格”和“抑扬抑格”。
显而易见,“重轻格”〔扬抑格〕的每一个音步都是下行旋律,其“类声调线”的旋律模式如图所示:
同理,“轻重格”〔抑扬格〕的每一个音步都是上行旋律,“轻重轻格”〔抑扬抑格〕的每一个音步都是弯曲旋律,其旋律模式可类推。
很多诗论家把“音调抑扬”看成是节奏的必要条件,这是一个严重误区:纯粹的节奏与音调抑扬是毫无无关的。最纯粹的节奏美要算鼓点,而鼓点是没有音高变化的,根本不可能抑扬;在所有有旋律美的乐曲里,轻重拍子与抑扬也根本没有必然对应关系。音调抑扬之美就是旋律美。西洋诗歌的轻重节奏与音调抑扬只不过是恰好吻合而已,这是必须厘清的。
长短律的诗歌里,长音的音调比较高,短音的音调比较低,其抑扬的旋律美规律可以类推。
西方音顿体系的法诗的旋律美也有类似情况。朱光潜在《诗论》里指出:“法文则字音轻重分别甚微,几乎平坦如流水,无大波浪,不过读到顿的位置时,声音也自然提高延长着重,所以法文诗的节奏也是先扬后抑。”这段话里的“节奏”二字应当改成“旋律线”就很正确了。
法文格律诗全部是上行旋律,也是节奏律的连带效应。下面是“46式十音诗旋律示意图”:
西洋格律诗由于每一个诗篇只有一种前进方向的旋律线,它们的旋律美感是比较单调的。
汉语诗歌的节奏律也是顿歇律。与所有西方非声调语种不同的是,汉语的每个字〔音节〕都有声调,且其声调线与音乐音调线的进行方向十分相似。以现代普通话的四声为例:
阴平为高平调55,类似于平行旋律;阳平为中升调35,类似于上行旋律;上声低降升调214,类似于弯曲旋律;去声全降调51,类似于下行旋律。
正因为汉语声调的抑扬起伏十分像音乐的音调线,所以富于旋律美,外国人也因此而感觉中国人说话像唱歌。古代近体诗合理安排平仄声调,还可以形成“流畅圆转”的旋律美,用周正甫先生的话说是“流美婉转”。这种流畅圆转旋律美形成的原因如下。
汉语诗歌旋律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两两为节的“音步”,每一个音步字音声调的最后音高决定了旋律的进行方向。
最典型的律句必须双平双仄递换,根据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可以简化为“⊙平”音步和“⊙仄”音步相间。〔“⊙”表可平可仄〕这五种声调在音步里的平仄组合有两小类16种形态。
1、“⊙平”音步有八种形态,它们的声调线如下:
①阴阴:55、55;②阳阴:35、55;③上阴:211、55;④去阴:51、55;⑤阴阳:55、35;⑥阳阳:35、35;⑦上阳:211、35;⑧去阳:51、35。〔按:上声在非上声前面变调为211〕
“⊙平”音步都以最高度5结束,不是上行旋律就是先下行后上行的弯曲旋律。唯有“阴阴”是高音部的平行旋律,可如果它的前面还有词语的话,在律句里必定是仄声,相比之下,“阴阴”也相当于上行旋律了。
换言之,“⊙平”的基本特征是上行旋律,其声波图的共同特点是上扬。其中“仄平”的上行趋势比“平平”更加鲜明。
2、“⊙仄”音步也有八种形态〔因近体诗两字音步全部在句中,上声全部为变调,不可能读出完整的214〕:①阴上:55、211;②阳上:35、211;③上上:34、211;④去上:52、211;⑤阴去:55、51;⑥阳去:35、51;⑦上去:211、51;⑧去去:51、51。〔按:上声在上声前面变成“34”,去声在上声前面变成“52”〕
“⊙仄”都以最低度1结束,不是下行旋律就是先上行后下行的弯曲旋律。其基本特征是下行旋律,其声波图的共同特点是下抑。其中“平仄”的下行趋势比“仄仄”更加鲜明。
很显然,“⊙平”和“⊙仄”交替出现时,诗句的声调线就一升一降地交替前进,如同流畅的波浪一样抑扬起伏,这就是律诗“流美婉转”的由来。
下面是平起式七律声调线的示意图:
综上所述,西方语言不能有意识地调配音节的音高,其旋律美只能是节奏律的被动的连带效应,每一首格律诗里的旋律美是比较单调的。汉语由于能够主动调配音节的音高〔声调〕,形成风格独特的“流畅圆转”旋律线,且能通过“粘对手法”编织出丰富而有序的旋律图案,其旋律美感是西洋诗不可企及的。
上面初步介绍了诗歌旋律美的基本常识。还有很多与旋律美有关的专题以后再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