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节奏的“板式”——诗歌音乐美探索系列之6
速度的缓急是音乐节奏十分重要的一环。乐曲不同的演奏速度会形成各种板式,通常三分为快板、中板和慢板;更细的区分则有庄板、广板、慢板、柔板、小广板、行板、小行板、中板、小快板、快板、急板、最急板等等。
完全相同的乐曲,若改变速度,就会对节奏的性质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战时期,西方国歌大都是模仿军队步伐的雄壮行板,战后大都为了适应和平的节奏而减慢速度。如法国著名的 La Marseillaise 马赛曲,无比激昂,满怀激情和力量,听起来让人热血沸腾……配合歌词来看,甚至有点杀气腾腾。据说战后法国政府多次减慢这首曲子的速度,就是为了让人感觉不再那么有侵略性。
2008年北京奥运会颁奖仪式上,担任指挥的北京交响乐团团长谭利华首次透露我国国歌加长两秒,谓“国歌加长两秒后,更显宏大气势”云云。
乐曲有缓急板式是人所皆知的,却很有人知道,诗歌的节奏也有自己的缓急板式。
例如,同样是五言绝句,根据不同的内容,应当采用不同的朗诵速度。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朗诵速度宜从容不迫,相当于中板;卢纶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朗诵速度宜稍快,相当于小快板;张祜的《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朗诵速度宜慢,相当于慢板。余可类推。
乐曲根据旋律发展的需要,还会中途改快慢板式。诗歌的节奏也是这样。例如朗诵杜甫的《石壕吏》时,平静的叙述部分宜中速,描述老妪急切的请求时,速度宜加快,篇末描写诗人沉重的叹喟,速度就宜缓。
诗歌的这种朗诵速度的缓急,虽然不宜冠以“快板、中板、慢板”之类的术语,其原理和规律与音乐却是一脉相承的。
我在《节奏型的构成》里讨论了各种长短句式的节奏特色以及擅长表现的情绪,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同一种节奏型也能表现多种情绪,就在于节奏缓急的变化所导致。
上面所论的诗歌节奏速度的缓急,是诗歌内容所决定的,不在形式法度之内,所以很容易被诗人和诗歌格律研究者忽视。全面地了解这些基本常识,无论是诗歌写作或是诗歌欣赏乃至诗歌格律的研究,都会有所裨益。
要牢牢记住这条原则:任何具体作品的音乐美是所有条件的总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