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好诗。

TOP

发不发是自己的事情,读不读是别人的事情,如果不写,别人如何可以读到?如果读了不回,写者怎么知道你读过?

确实不错,生前人管不了身后事!除了阿炳,还有很多的诗人,学者,真正的公仆,不都是在逝去之后才得到重视吗?现实当中,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珍惜眼前的东西?!

很少听二胡,觉得太凄凉,不过很久以前就有一盘“二泉映月”的带子。

TOP

提一提。
容淡华伫,材不材间。

TOP

我想这是唐古一惯的风格,但作品的厚度显然更上了水平,不错的诗。下来再细读。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xstk

TOP

我想这是唐古一惯的风格,但作品的厚度显然更上了水平,不错的诗。下来再细读。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xstk

TOP

“有一段时间里,夜夜的听二泉,那胡琴就轻轻的拉,缓缓的割,却要在人的心上割出印痕来。遂有了写写二泉写写阿炳的冲动,然怯于其深刻与厚重,终究没敢去触碰”--昨夜里和凤舞聊起曲子聊起二泉。

索性,凤将唐古《无锡往事》提了起来。

--诗歌以小节串联,字长情长,却是唐古一直以来的风格。这首总计五十小节,如唐古言“阿炳,非长诗不足以写完他的动人”,然,点头并喜欢。

于诗者对阿炳对曲子的参悟也好诗作本身的技术含量也好,一读再读罢,与诸友一道表示褒扬和赞赏。

再觉得若将二胡版的二泉贴上做背景,将给阿炳牵引竹杖的女人稍作描摹,将阿炳的向上有所勾勒......一相情愿的认为就更完美了。当然,也许就别一个基调了。

TOP

少年时候落下的“病后”,这个该叫“诟病”?

哈,又逮到一个:指挥家小泽征“二”?

TOP

好诗,妒忌得踢上一脚!

TOP

这首写得不错.将诗歌的语言和本诗中的主题融合的不错.

这首诗,让我想起了古龙的文字。

握手!

TOP

都几年的作品了,今才见,竟觉陌生得没读过似的,再细看时间,原来才知,那时我正在病中,的确没读过。今读着,尽管是一口气读完了,若不是细读评,我想,我是白读了的。于诗于评,我都想说:感谢诗友们教我长见识。
诚交天下友,广结四方客,真诚为我本,潇洒走一回。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