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歌词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意义的论纲
ersonName ProductID="陆棨" w:st="on"> 陆棨ersonName>先生的文章,经过修订贴出了。他的文章基本上保持原貌,并把他原在会上兴之所至吟唱出的词句引文,注明了出处。经统计,他涉及的抗战歌词近30首。其中有熟悉的,有的还是新知道的。陆诗人已经论述过的,我无复赘言,现只从新文艺运动的方向入手,对抗战歌词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意义,作一些提纲性的论述,以供大家讨论的深入,待资料搜集完成后,再作详细补叙。
(一)
抗战歌词流传至今已经有60余年了,人们常唱常新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其具有鲜明的特色:
1、现实性强,内容广泛,堪称时代的号角。它表现了中国人民在民族危机严重时刻,为了热爱和平、反抗侵略,而敢于与强大的敌人进行殊死斗争、并争取胜利的信心和决心,具有崇高的爱国精神与民族自豪感。正如陆诗人所言,它能鼓舞起人民群众抗日救亡的战斗精神,起到其它抗战文艺不易起到的作用。
2、在形式上,明快凝练,风格多样,具有多种形式的审美作用。既有急昂雄壮、能激励人昂首迈进的战斗进行曲,体现了人们需要的壮美精神;也有凄凉愁楚,令人荡气回肠的悲歌,给人以优美的感染作用;既有气势磅礴的史诗性的组歌,也有明白朗畅的民间流行的短调。既贴近大众,又能雅俗共赏,它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审美需求。故而当时工农兵学商、男女老少壮,全民都在唱。因此,抗战歌词才真正算得上—次新诗歌大普及,占据着社会生活的中心。
3、在音乐艺术上,既借鉴了西洋乐曲之长,又继承了民族音乐与民间曲调的优良传统,是外国音乐与民族音乐结合的典范。
由于有这这些特色,所以它经受了当时现实与历史发展的考验,深深地打动人心,埋藏在记忆中经久不灭。
(二)
从“五四”新文艺运动方向上来考察,抗战歌词是五四白话文运动在诗歌领域内,对中国古代诗词曲的一次革新。
它用白话歌词,打破了文言旧体诗词曲格律的束缚,在歌诗中迎来一次大的解放和革新。
它对外国诗歌有所借鉴,但又继承了中国诗歌的歌词与音乐结合的优良传统;同时深深地札根在大众与现实的土壤内和全民族的心中。
它与新诗的脱离传统、远离大众的缺限相比较,抗战歌词的确代表了“五四”新文艺运动的正确方向,是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民族形式在新文艺中的体现,更是在中国歌诗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对具有音乐与诗词紧密结合的中国歌诗传统的不断发展,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三)
抗战歌词能取得如巨大成绩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文艺源于生活,现实与时代的要求和需要,催生了抗战歌词。同样
在反抗外侮,但在义和团时期不能产生。如果没有9、18以后民族危机,没
有做亡国奴危险的沉痛打击,没有全国人民的猛醒,没有全民抗战的现实
斗争,就不可能产生大量的抗战歌词。这是抗战歌词“郁云起乎翰林”的
实基础。
2、 文艺规律的反映和先进文艺理论指导下的实践。
中国诗歌有与音乐密切结合的优良传统,发展至现代,这种文艺内部规律可以说最先是体现在抗战歌词与歌曲上;
从理论上看,在抗战歌词产生之前,文艺界内进行过多次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和实践,而且在抗战中还进行过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理论界呼唤的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民族形式的作品,最先诞生在抗战歌词与歌曲领域,是“五四”新文艺运动自觉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这是抗战歌词产生的文艺思想条件。
3、文艺作品是作家思想感情的体现,没有诗人与音乐家的重视及自觉努力结合,共同创作,是不可能产生大批高质量的抗战歌词与歌曲的。星海与光未然合作催生黄河大合唱,就是这种合作的光辉典范。这是抗战歌词能诞生的人的决定因素。
4、有政权机构或一定的组织领导与提倡,是促成诗人与音乐家结合的组织保证。抗战初期的大量的抗战文艺服务队和演出队,到前线与大众中去;在国统区有三厅、在解放区有鲁艺,都在领导并促进诗人与音乐家结合,创作抗战歌词与歌曲,为抗战歌与音乐结合,展翅高翔提供了组织基础。
(四)
重视抗战歌词的成就和历史经验有以下现实意义:
1、可以使中华民族千秋万代,在和平幸福生活中,牢记用血与肉换来的历史教训和经验,从而在和平崛起与伟大复兴的现实中,增强民族团结、民族凝聚力及自豪感。
2、抗战歌词的成功经验,可以在建设新的文化特别是创造新的歌诗活动中,促进诗人与音乐家的结合,更能为克服新诗当前的危机,提供上述丰富的历史经验和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所借鉴。
3、以史为鉴,可以促使社会各界认识提倡歌诗的重要性,从而支持新提出的歌诗活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9 20:56:5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