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原创]旅台诗抄

[旅台诗抄]

黑 珍 珠(外一首)

黄中模(金谷)

当我离开台北的时候

友人赠来一袋“黑珍珠”

说是在天上莲台和雾种()

因此她的本名叫“莲雾” 

 

咧开笑口的红红嘴唇

松软细嫩的绵绵果脯

圆润的面庞似少女

内心更晶洁如白玉 

 

带回家里请亲友品尝

听我把她的家珍细数

传说她的原籍是南洋

几个世纪前在宝岛落户 

 

她是喜爱温暖的情种

青出于蓝札根在热土

黑珍珠育成新的珍品

芳甜汁水胜过瑶池甘露 

 

据说一年可获五熟

年产十万吨而滞销路

因海峡氷山溶化一角

成为在北京相会的礼物 

 

是她标志着同根的友爱

是她凝聚着两岸的情愫

从此她高贵的身价倍增

零关税而受追捧于大陆 

 

黑珍珠啊,黑珍珠

两岸崇爱的品牌和财富

一颗颗鲜艳香蜜的硕果

铺成相互沟通的五彩路

():莲雾外形状似观音菩萨的莲台 

 

外一首:细雨飘飘

灿灿秋光

像昨天日月潭中

倒映的一天云锦 

阳明山下的亭阁

线条格外分明

我和街头行人     

都充满喜悦 

 

霎那间四布彤云

秋风飒飒、细雨飘飘

国父纪念馆的房檐下

连绵地滴着

泪花似的水珠

整个城市的心情

像我的衣裳那样

沉重了几分 

 

旁边模糊的101大厦

像个巨人站在

一百零一层高楼上

翘首向天发问

何时才能驱除愁云

在台北空中

挂上一道彩虹

附记:《细雨飘飘》是于20061115日下午,因由台北诗人台客,引导本人游台北,遇雨而即兴创作的。晚上六点,在台北市南海路教师会馆,由葡萄园诗社的朋友为我们赴台访问举行了欢迎宴会。诗友聚会一堂,本人朗诵此诗,聊助兴也。 

附:

[诗讯]   与台北诗人相会在深秋

作者:黄中模

20061115,大陆北方已是雪花满天,而台北虽入深秋,但和暖如春。下午还不到6点,坐落在南海路的教师会馆,已是灯火辉煌了。为我们作响导、游览台北,辛苦了一整天的《葡萄园》诗刊主编台客先生,仍然毫无倦意,在会馆餐厅安排欢迎我们访问的宴会和诗歌座谈会。

我们先在高雄、台南、彰化与文化、诗歌界朋友交流访问,最后来到台北。其目的之一,是因近几年我对海峡两岸新诗的发展,较为关注。除了在海峡两岸的报刊与互联网上,发表一些评论文章和诗篇外,还抽了一些时间来关心台湾诗坛的发展现状。其中《葡萄园》诗刋,是我关注的重点之一。经过努力及台湾朋友的帮助,赴台有了把握之后,才认真作准备。其时,南京诗人蔡克霖知道我要去台湾,便极力主张我去访问他的一些诗友,促进海峡两岸诗界的交流。他开列了一些访问对象名单。其中便有《葡萄园诗刋》的台客与金筑。

这两位台湾的著名诗人,早先来重庆访问,我们曾相见、会餐并照相、互赠书籍,读了他们的作品,萌生了给他们写诗评的念头。只因对他们缺乏了解,暂且被搁下。此次到台湾,利用当天他引导我们游故宫博物院、士林官邸、囯父纪念馆,101大厦、凯撒格兰大道……等间隙时间的并排行走中,经过交谈,对他的经历、诗歌创作道路、审美观点……等有了较为全面的探索,很受启发。

晚上六点正,《葡萄园》诗社的朋友们准点到达,他们是:该社名誉社长文晓村、社长金筑、主编廖振卿(台客)、《秋水》诗刋编委、三月诗会.海鸥诗社诗人麦穗(杨华康)、《华夏春秋》杂志社社长、诗人陈福成……等。我方参加会议的是我和重庆大学中文系教授敖依昌、安微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诗歌评论家沈晖。根据他们的安排,先是欢迎晚宴,然后才是交流座谈会。餐桌上摆满了各种菜肴,有海鲜及台湾的特色蔬菜,非常丰盛。我们估计,这一席起码在3000台币(合人民币1200)以上。他们都不嗜酒,我也不太爱喝酒。酒水只是点缀而已。席间热情闲谈,交流了名片、书籍作品。餐后即在会舘五楼举行了座谈会。

会议由文晓村先生主持。他先致热情的欢迎词,然后介绍了《葡萄园》诗刋及台湾诗坛的现状。接着要我发言。我先感谢此次台湾从南到北、特别是在座诗人的热情接待,简单地说明此次访问是为了向台湾诗歌界朋友学习、促进两岸诗歌界的交流,对《葡萄园》诗刋坚持“健康、明朗、中国”的方针表示钦佩和赞赏;同时介绍了我所知道的大陆诗歌界的状况,并重点介绍了我所参与的如东方诗风、《诗歌报》网站和一些诗刋的情况,朗诵了我当天即兴创作的《细雨飘飘》小诗。敖、沈两位教授介绍大陆高校师生的诗歌活动情况。

台北诗友们作了热烈的发言,总体大意是:1、一致肯定《葡萄园》诗刋坚持中国作风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它是沟通海峡两岸诗人的桥梁,由民间自筹资金,坚持了四十四年,从未间断,实属可贵;2、他们反对台湾一些诗刋发表的所谓本土化、宣扬去中国化及制造族群分裂的诗,反对一些低级的、搞文字游戏的诗;3、他们希望海峡两岸加强诗歌交流,促进中国诗歌的发展。4、我们对他们的刋物交流的对象和寄投方式,提了一些建议。他们表示可以考虑。

在会议进行中,大家对诗人金筑用他那富有中国传统韵味的独特方式,吟唱了黄中模在台南成功大学创作的《贺新凉》词,作了热情的赞扬;认为他的吟唱,是坚持中国快失传了的传统吟唱方式的继承的表现;金筑也介绍了他应邀在贵阳和山西用这种方式吟唱中国诗词受到欢迎的情况。最后金筑还为大家特别吟唱了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他那悠扬婉转、铿锵圆润的声调,获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会议在苏词的余音绕樑的韵味中结束……。

次日台北著名诗人雪飞赶到莺歌来与我们同游,同观大海,与台客一起在海滨餐厅为我们饯行,最后送我们到机场,挥手惜别,颁望相会在明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1 11:58:08编辑过]

先问候金谷兄,晚上有时间再来细读诗文。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http://blog.sina.com.cn/liushuiluohuachunquye

TOP

嘿嘿,斑竹露面了,可没什么精彩之评啊,那我也晚上来看吧------

千踩万踏重重过 迎风傲雪婷婷立

TOP

两首都是很有激情的诗歌,我想在宴会上朗诵起来,一定会很有感染力的。

看了作者的诗文,有时候想,李登辉陈水扁之流的文化台独,真得有点螳臂挡车的味道。

在文化的力量面前,政治,枪炮,甚至于原子弹的力量,都显得那么软弱。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http://blog.sina.com.cn/liushuiluohuachunquye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唐古拉山风语者在2006-11-21 20:12:39的发言:

两首都是很有激情的诗歌,我想在宴会上朗诵起来,一定会很有感染力的。

看了作者的诗文,有时候想,李登辉陈水扁之流的文化台独,真得有点螳臂挡车的味道。

在文化的力量面前,政治,枪炮,甚至于原子弹的力量,都显得那么软弱。

嘿嘿,诗歌不会谈,政治倒谈的挺溜的,作者借的景,状的物,指的意,精彩的构思,和欠缺的地方咋不说一和二呢?这叫啥评么?呵呵----

千踩万踏重重过 迎风傲雪婷婷立

TOP

本来没什么出色彩的地方么,应酬的作品,唱和的作品能好到哪里去?不过很健康.有些来头的作品在网络上不吃香哟.我总觉得我们网协的作品相对而言要好一点点,言之有物的多一点点,个性化这个词还挺鲜活,温柔的,贤淑的,快人快语的,愣是不饶人的都有.呵呵.睡了一个白天,酒醉饭饱之后又来了,正是网游好时光,怎么大家都不见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2 21:54:15编辑过]

TOP

同意阿平。

朗读诗大约也只能写成这样,让读起来听起来,都简单。不管朗读者的语速再慢,也不太可能给人太多的思考和回味的时间。听过就听过了,记住三两句也好,什么都没记住也没什么,鼓掌是必要的。这样的场面,不能失了礼数。

这样评帖,并不是存心对作者不敬。不过如果作者的不是为了应景或朗读的诗也只能写到这类的水准。则风筝对作者的崇敬心会少上许多……

TOP

写眼前事,抒心中情。很明快的两首诗。问候金谷兄。:)
容淡华伫,材不材间。

TOP

看来金谷兄收获不小,满载诗歌而归, 问候.

[em22]

TOP

    感谢唐古、凤舞、桥的关注。

    自今年五月本人与诗酒自娱将诸位的诗编好,组织学生朗诵,并两度彩排之后,即将正式开朗会的前两天,不幸去云阳开会跌伤左臂骨折。于是住医院、养伤、忙杂事,差不多与诸位久违有半年了吧!

   此次赴台,满目新鲜事,台湾朋友对大陆诗友很热情。既然开欢迎会,免不了要朗诵诗,就不得不凑数来应付吧,上面那首《细雨飘飘》是在20分钟内草成,就开始欢迎晚宴了。你们说着急不?好得还是应付了。正如上面说的:聊助兴也。

    好得与台湾朋友达成交流意向,今后我们一起去同他们交流、朗诵。诗歌应走出家门,面向社会,发出朗诵与吟唱的声音。不知你们以为如何?敬请对拙作多加批评指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2 23:08:04编辑过]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