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原创]关于新诗格律问题的思考

关于新诗格律问题的思考

在当今诗坛乱云飞渡、新诗有逐步被边缘化危险之际,一批新诗人及理论家,出于责任感而力挽狂澜,提倡新诗格律。数年来产生了一批成果,在理论与创作实践上都有一定的收获,成绩是主要的。如果继续努力,格律新诗可期蔚然成风,而拓展新诗的一代新路。因此,对于提倡新诗格律,我是赞成和支持的。

但因生性不敏,学习之余,正如王国维之诗所言:“知识增时只益疑”那样,对当前君所提出的有关新诗格律的一些论点,本人虽然多为赞许,但是对其中的一些看法,反思之后,又䝉有惑焉。特简言之,以请教于高明。

首先,新诗的格律是什么?正如有的专家在文章中所言:当前新诗格律化的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诗歌格律的概念还不够明晰,缺乏共识,导致新诗格律化的追求目标不明。2、新诗格律的法度还不够完备,不同程度存在以偏概全的弊病。”

缺乏共识,并不是坏事,这说明“天下一致而百虑,途殊而同归”;但应当考虑的是,为什么各自追求的目标不一致?这说明还须努力去探讨,寻找出大家都能接受的目标来。除了理论探求之外,更主要还是创作实践,五七言格律的成熟,从永明体到盛唐,经历了长时间的摸索。如果没有初唐诗人的创作实践,就没有盛唐格律诗的繁荣。

另外,有的文章认为:对称说是最根本最完备的诗歌格律法度。诚然讲究对称,是形成格律的一种要素,但如果把它推到至高无上的顶端,作为最根本最完备的法度,那么汉语诗歌的格律形式还有没有其它最根本音律?

词曲是长短句,虽然有某些对称,但不完全要求诗行的音步或音节对称,为什么又有严格的音律的最基本法度?

楹联要严格讲求对称,但又不是它的最根本法度,而其最根本的法度是马蹄韵律。这又是为什么?

再者,从当前的一些文章看,似乎划分音步乃是格律体新诗的主要法则。当然,有整齐对称的音步,可以增加新诗的形式美,作为新诗格律中的法则之一又未尝不可,但把它作为唯一的法度,对于我来说,也会引起一些疑惑。其原因是诗歌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节奏。音步是形成节奏的重要因素。五七言古风诗未尝没有匀称的音步,但它没有格律。古体格律诗,有严格的音步,但其还有其它主要的游戏规则。

当前的流行音乐,许多歌词没有整齐划一的音步,既然能够歌唱入乐,能说它没有格律?新诗只有对称的音步,能不能入乐?谱成歌曲进入流行歌曲的市场?要入乐,还缺少一点什么主要因素?

因此我认为大家还是应当把认识统一到什么是诗歌的音律问题上来。传统的经典著作对于诗歌音律的解释,是否不适用于新诗?新诗的格律,除了对称、音步、节奏、押韵等外,还有没有其它更重要的东西可以去研究它、探索它、发掘它?

 

 

转贴:

金谷
版主




UID 76
精华 0
积分 0
帖子 17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4-23
来自 重庆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7-7-10 21:4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孙先生在上述文中云:
“我主张对称是诗歌格律的基本原则的,但是从来没有把它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且多次提到,对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无对称则无和谐,对称过度则缺乏生机。美总是在对称和对称破缺之间寻求平衡点。”我国古代诗词曲给我们作出了榜样,我们应当不断从它们身上汲取营养。”
而本人认为:
“对称是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与对称(或曰匀称)美相对的还有错综美。说对称是诗歌格律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对的。但孙先生云:“对称说”是“最根本最完备的诗歌格律法度”,就是含有“至高无上”的意味。因为两个最字之后是根本与完备,其它就不能再有什么了吧!

    至于将以长短句为主的词曲,也要把它们纳入“对称”的框架之内,恐有“削足适履”之嫌。如李珣的《河传》,在同一阙内及上下阙的句子及音步就是不对称的。这又作何解释?难道它们不是格律诗?”




金谷
 引用  报告 回复 顶部

孙逐明
一般用户
Rank: 1



UID 121
精华 0
积分 0
帖子 19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5-20
状态 在线
发表于 2007-7-14 05:5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先生所说的音步不对称而平仄入律且押韵的诗体〔如李珣的《河传》〕就是“旋律格律体”“韵式格律体”和“节奏自由体”的交叉。

[ 本帖最后由 孙逐明 于 2007-7-14 05:59 编辑 ]
 编辑  引用  报告 回复 顶部
孙逐明
一般用户
Rank: 1



UID 121
精华 0
积分 0
帖子 19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5-20
状态 在线
发表于 2007-7-14 06:0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的确与对称(或曰匀称)美相对的还有错综美。

但是错综美的诗歌是自由诗,而不是格律诗。

李珣的《河传》在节奏上是自由体。它仅仅在韵式和旋律〔平仄〕上是格律体,而它的韵式和旋律却是受对称原理制约了的。

先生对于“对称原理”的“最根本最完备“两个定语反感,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首先,因为大至宇宙,小至夸克,万事万物都受对称原理的制约,几乎所有科学理论都受”对称原理“的制约,”对称原理“是宇宙和一切科学理论的根本原理之一,这可不是我的一己之见,先生可以参阅美国阿·热的《可怕的对称》和威尔的《对称》。

诗歌格律偏重于形式,所以对称原理当然是它最根本的原理之一。

我说“对称原理”“最根本最完备“,是有”对称性自发破缺“作为补充的,没有后者作为补充,就不可能”完备“。先生可以参阅哥德尔不完备定律,可能有新的看法。

另外,所谓根本和完备,只是针对”格律“而言,不是针对所有的诗歌美学。

TOP

祝先生旅游快乐。

TOP

上面己经举过姓李的词人的作品了。词曲是入乐唱的,是符合音律的,至于是否是孙先生说的全是对称,甚至是半格律或自由体,我还没有听到著名的词曲理论专家说过。先生可坚持你的看法。我认为不然是我的看法。对则听之,不对则当耳边风。不必再论了。因为在外渡暑假和旅游,手边只有一支笔,一个手机,更没有多的时间。恕不奉陪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1 23:16:07编辑过]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金谷在2007-7-10 21:28:51的发言:
孙先生的上述解说,仍然无法解释在格律诗体内的词曲里面的长短句中的参差不齐的问题。有很多词曲,除了句子、音步不对称之外,各句的平仄,因句式不同而不对称,根本不能把它们纳入你的对称说的框架内。敬请三思。

先生不能对“长短句中的参差不齐的问题”泛泛而谈什么“无法解释”,要作具体分析。先生可以引用具体的实例。我们再讨论如何?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金谷在2007-7-10 21:28:37的发言:
孙先生的上述解说,仍然无法解释在格律诗体内的词曲里面的长短句中的参差不齐的问题。有很多词曲,除了句子、音步不对称之外,各句的平仄,因句式不同而不对称,根本不能把它们纳入你的对称说的框架内。敬请三思。

只要诗句入律,必然平仄递换,在句子内部它的平仄就对称了。

如果平仄不能严格递换,它就是旋律半格律体;若全然不递换,就是自由体。

是不是格律体,得由它自己的内秉结构决定。内秉结构无对称现象,就不是格律体,哪怕大家都照它的格式写;内秉结构有对称现象,就是格律体,哪怕是全新创作的。

也请先生思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0 21:52:51编辑过]

TOP

孙先生的上述解说,仍然无法解释在格律诗体内的词曲里面的长短句中的参差不齐的问题。有很多词曲,除了句子、音步不对称之外,各句的平仄,因句式不同而不对称,根本不能把它们纳入你的对称说的框架内。敬请三思。

TOP

孙先生的上述解说,仍然无法解释在格律诗体内的词曲里面的长短句中的参差不齐的问题。有很多词曲,除了句子、音步不对称之外,各句的平仄,因句式不同而不对称,根本不能把它们纳入你的对称说的框架内。敬请三思。

TOP

另外,自由体和格律体之间还有中间地带,格律体、半格律体和自由体无非是对于“对称原理”遵守的情况不同而已。

对称原理对于诗歌格律有制约作用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世界万物,大至宇宙、小至夸克,都受对称原理制约;几乎所有的科学理论都受对称原理的制约。诗歌格律偏重于形式规律,自然会受它的制约了。

TOP

金先生可能没有详细读我们的有关论述。

我所说的“对称说”是“最根本最完备的诗歌格律法度”是有前提的,是有解说的。

第一,对称原理仅仅是格律诗的基本原则,而自由诗当然不遵守对称原理。

第二,对称原理不等于不允许对称破缺,局部对称破缺是必然现象。在西方物理学称之为“对称性自发破缺”。比如我们的西服上衣是对称的,但是纽扣处和口袋处有对称破缺,不影响整体大致对称的美感。

第三,对称并非一定是“整齐”,参差错综里面也可以呈现对称。

五七言古体诗的对称单元是句。

错综的长短句有一部分就属于“参差对称式”,它的对称单元是句组,以李煜的《浪淘沙》为例:

往事只堪哀!
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行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
壮气蒿莱。
晚凉天静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它的第二段和第一段是对称的。

参差对称也可以有对称破缺作为补充的。例如: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改头〕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第二段改头与第一段对称。


第四,我所说的对称是广义的对称。西方物理学是这样定义对称:对称性的精确数学定义涉及到“不变性”的概念。在西方科学理论中所说的对称,往往不单纯指几何图形的对称,它还指某种作用量的不变性;某种物理现象发生了变化,当其中某种作用量等价不变或协变等价不变,就被视为对称,尽管可能几乎看不到几何图形上的位移对称。我们平常在几何图形中经常运用到的“平移对称”、“轴对称”、“镜象对称”、“旋转对称”、“中心对称”等等,也都是图形发生变化了,但其中有某种性质保持不变,这就是对称的本质。

不管形式如何变化,只要有一种“对称不变量”存在,它就是对称。

诗歌格律里的对称现象有三种形式:

一是音步的对称。我称之为节奏格律体。

二是韵式的对称。“韵脚”不断在句尾出现,这就是一种“对称不变量”。按一定法度押韵的诗体,我们称之为韵式格律体。

三是声调的对称。平声为上扬的声调,仄声是下抑的声调,上扬调和下抑调的对比也是一种对称,西方物理学称之为“对偶对称”。就律句的形成而言,就是双平双仄“对偶对称”而形成的句法上的对称。另外,近体诗的粘对,就是篇法上的对称。对于平仄对称的诗体我们称之为“旋律格律体”。

这三种对称现象不是任何格律体诗体都同时具备的。

古风五七言,就是节奏格律体和韵式格律体的交叉。

近体诗就是节奏格律体和韵式格律体旋律格律体的交叉。

先生所说的音步不对称而平仄入律且押韵的诗体就是“旋律格律体”“韵式格律体”和“节奏自由体”的交叉。

请金谷先生继续指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8 16:44:26编辑过]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