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先生可能没有详细读我们的有关论述。 我所说的“对称说”是“最根本最完备的诗歌格律法度”是有前提的,是有解说的。 第一,对称原理仅仅是格律诗的基本原则,而自由诗当然不遵守对称原理。 第二,对称原理不等于不允许对称破缺,局部对称破缺是必然现象。在西方物理学称之为“对称性自发破缺”。比如我们的西服上衣是对称的,但是纽扣处和口袋处有对称破缺,不影响整体大致对称的美感。 第三,对称并非一定是“整齐”,参差错综里面也可以呈现对称。 五七言古体诗的对称单元是句。 错综的长短句有一部分就属于“参差对称式”,它的对称单元是句组,以李煜的《浪淘沙》为例: 往事只堪哀! 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行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 壮气蒿莱。 晚凉天静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它的第二段和第一段是对称的。 参差对称也可以有对称破缺作为补充的。例如: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改头〕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第二段改头与第一段对称。 第四,我所说的对称是广义的对称。西方物理学是这样定义对称:对称性的精确数学定义涉及到“不变性”的概念。在西方科学理论中所说的对称,往往不单纯指几何图形的对称,它还指某种作用量的不变性;某种物理现象发生了变化,当其中某种作用量等价不变或协变等价不变,就被视为对称,尽管可能几乎看不到几何图形上的位移对称。我们平常在几何图形中经常运用到的“平移对称”、“轴对称”、“镜象对称”、“旋转对称”、“中心对称”等等,也都是图形发生变化了,但其中有某种性质保持不变,这就是对称的本质。
不管形式如何变化,只要有一种“对称不变量”存在,它就是对称。 诗歌格律里的对称现象有三种形式: 一是音步的对称。我称之为节奏格律体。 二是韵式的对称。“韵脚”不断在句尾出现,这就是一种“对称不变量”。按一定法度押韵的诗体,我们称之为韵式格律体。 三是声调的对称。平声为上扬的声调,仄声是下抑的声调,上扬调和下抑调的对比也是一种对称,西方物理学称之为“对偶对称”。就律句的形成而言,就是双平双仄“对偶对称”而形成的句法上的对称。另外,近体诗的粘对,就是篇法上的对称。对于平仄对称的诗体我们称之为“旋律格律体”。 这三种对称现象不是任何格律体诗体都同时具备的。 古风五七言,就是节奏格律体和韵式格律体的交叉。 近体诗就是节奏格律体和韵式格律体旋律格律体的交叉。 先生所说的音步不对称而平仄入律且押韵的诗体就是“旋律格律体”“韵式格律体”和“节奏自由体”的交叉。
请金谷先生继续指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8 16:44:2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