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朱光潛教授反對胡适先生關于「白話詩」即詩歌口語化的說法。他認為「詩是一種音樂,也是一種語言」,我只是以為朱教授的論述比較全面。因為自古詩樂一家,從【詩經】【楚辭】一直到【宋詞】【元曲】都如此。

當然,我們不否認脫離音樂的文人詩歌一直都存在,但不能反過來否定那些一直與音樂結合在一起的現代民歌(有人說那是現代版詩經﹞,以及流行歌詞﹝有人說那是現代版宋詞﹞的存在。其實現代中國,似乎只有這兩種藝術形式,才完全符合朱光潛教授那個「詩是一種音樂,也是一種語言」的論述。

或者我們把朱教授的上述論述改一改,改成民歌是一種音樂,也是一種語言」,或「流行歌詞是一種音樂,也是一種語言」,詩人們會比較容易接受?

其實我真誠的希望,中國的詩人們,【東方詩風】的詩友們,能分出一點時間與精力,去關注、研究一下現代民歌與流行歌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4 2:22:20编辑过]

TOP

我觉得可以这样说:

诗是一种富有音乐性的语言艺术。

TOP

孙逐明先生及众诗友:

很高兴能在这里与你及众诗友讨论诗学方面的问题,我觉得运是件有意义的事呢。

朱光潜教授的【诗论】我以为至今仍很有指导意义。虽然,我对他的某些论述仍有一些地方想不明白,例如他关于「诗、乐、舞分家」之说。无疑,一部分诗是朝脱离音乐方向走了很远,但并不是所有的诗都如此;至少我们还有民歌与城市歌曲没有脱离音乐。朱教授也说,在澳大利亚一些部落以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还存在那种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民歌﹞。我一直在想:对这些并没有与音乐脱离的诗歌,总不会、不应该,因为它「原始」「落后」,就把它「开除」出诗歌大家族了?再说,这种诗、乐一体或诗、乐、舞一体的艺术形式,不但一直存在,而且从来也未停止过发展,尤其视听艺术高度发达的现代,发展更是一日千里,它们一点也不「原始」与「落后」。如果我们不去发掘它,研究它,轻易地把它「开除」或者打入「另册」,至少是诗学上的偏失。

此外还有另外一两个疑问,有机会再向大家讨教。

TOP

先生的意见值得思索。

我提到“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为后面的推论结论作前提的,即:诗歌是一种富于音乐性的语言艺术形式。

诗歌形式的发展,其实朱光潜先生说得很清楚,大概的意思是:

第一阶段的诗、歌、舞三位一体的阶段,此时诗歌的音乐性主要依赖于音乐曲调,这是诗歌音乐性的初级阶段。就文人诗而言,唐代以前的诗体就是处于此阶段。

第二阶段,诗歌的音乐性逐步摆脱作为音乐曲谱附庸的地位,求得文字本身声调节奏中的音乐性,这是诗歌格律产生的动因。此时是诗歌音乐性的成熟阶段。成熟的近体诗、宋词、元曲就处在这个阶段。

第三阶段,诗人过分追求文字本身的音乐性,把格律复杂化、烦琐化,此时诗歌格律就走向了方面而消亡了。后期的词律和曲律就是处于这个阶段。

任何时期的民歌,都是处于第一阶段。文人诗当然应该从民歌里吸收营养的。

TOP

謝謝唐兄:

其實是我引的胡适先生那段話很值得我們思考;朱光潛教授那些關于詩歌的基本理論﹝見【詩論】﹞很值得我們思考。

我很佩服【東方詩風】仝人關于提倡新格律詩的主張。孫逐明說「詩是語言的藝術」之說,如果把這裡的「語言」闡述成「帶音樂的語言」,那麽,與朱光潛教授關于「詩是一種語言,也是一種音樂」之說,不就不謀而合了嗎?

其實「帶音樂的語言」,或「能用嘴唱的文字」,從最基礎的理論上來說﹝即先不論它是好詩還是不好﹞,它們就是律詩。因為,「帶音樂的語言」或「能用嘴唱的文字」,并不是随便一段散文分行就行了,它要符合音樂的規「律」,即節奏,押韻,高低起伏等等。我有一位台灣著名老詩人朋友向明先生,在我們【奇異網】<文學社區>發表了一篇文章【我第一次寫歌詞】很說明問題,也很有趣。我把它摘錄轉貼在下面:

從來不會寫歌詞,認為那是詩之外的另一種專業‧一九八七年的時候,王永慶先生的明德基金會,以非常高的代價徵求歌詞,一時寫新詩的人趨之若鶩,都寫出最好的詩去應徵‧評選出來之後,獎金也發了,下一階段是要找人譜曲‧結果幾位有名氣的作曲家看了之後,沒有一首得獎的作品可以譜曲呤唱,他們說你們這種長長短短,既無韻味,也乏節奏感,更不合對位技巧的現代詩,叫我們如何將音符配上去唱出來‧作曲家好友莊奴先生原來也是寫新詩的,他發現詩和歌已經不對路,所以改行專寫歌詞,雖然他被好多詩人駡,駡他不成才,去寫那麼「簡單」的東西‧現在發現不「那麽簡單」根本沒法唱‧

主辦單法很辣手,只好再請一些詩人和作曲家來商量,看能不能把那些用重金徵來的詩改造一下,以便向董事會交代‧當時我不知怎麼也被請了去,當然也請了莊奴先生和一些名詩人和名作曲家‧大家把那些得獎作品看了之後,無論寫詩的和作曲的都感無能為力改造那些新詩傑作‧因為那些作品都是被綿密的高深意象所苦纏,根本無法解救出成一首可以朗朗上口唱出的歌詞,自此大家才承認,有些詩是寫出來專門讓人默讀並思考,而獲得詩的高深樂趣﹔而有些詩是用平白而有韻味,用聲音即可傳達出詩意的作品,這種詩寫得好的就可譜曲唱出‧主辦單位看到得獎的作品实已無法挽救成為歌詞‧乃退而求其次,放棄那既成事實的得獎作品,要求在場的詩人和作曲家合作寫幾首可唱的詩歌,稿酬另計‧這時主辦單位才告訴我們,王董事長一向勤儉持家,對於他的大企業也是要求員工要勤勉任事,絕不可奢糜浪費,他所要求的歌詞就像台灣民謠「透早就出門‧天色漸漸光」(農村曲)一樣通俗,是要他的員工都能唱能哼、並能從歌詞中得到啓示‧我們這一群人自此才明白這次徵求歌詞的本意‧記得為電視節目<大陸尋奇>作歌詞的名作詞家黄瑩曾經對我說‧他對歌詞的要求是用「文雅的白話‧通俗的文言」,作曲是隨着歌詞走的,如果寫詞的人未能掌握以上要求,作曲者就很難配合了‧我乃根據他教我的基本法則,勉力寫出這首<勤儉歌>,並經作曲家認可才交卷‧至於後來有沒有正式譜曲唱出來,就不得而知了‧

(見【奇異網】www.chiwi.net 之【文學社區】「現代詩歌論壇」欄)

TOP

游子的建议值得我们思考。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http://blog.sina.com.cn/liushuiluohuachunquye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