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以下是引用韩石在2006-5-22 21:25:38的发言: 这位兄弟~~如果你是来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的话~~这里随时欢迎~~要是只是想来捣乱的话~~说句实话:这里不欢迎你~~[em03]
呵,这么小家子气啊?

TOP

以下是引用没文化在2006-5-22 20:58:46的发言:

呵,这么卖力的辩解

亲爱的,难道你真的不爱我了么?(赵本山小品)

这位兄弟~~如果你是来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的话~~这里随时欢迎~~要是只是想来捣乱的话~~说句实话:这里不欢迎你~~[em03]
在这片蓝天下,如果有一双眼睛陪我一同哭泣,那么生命就值得我为之受苦.

TOP

梦飘飘的这首诗好不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诗歌创作中〔包括文学创作〕如何对待引用前人的诗句这种创作方法?

要是没文化先生愿意认真讨论,我当然非常欢迎。如果只是冷嘲热讽、耍嘴皮子,太乏味,恕不奉陪。

TOP

梦飘飘的这首诗好不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诗歌创作中〔包括文学创作〕如何对待引用前人的诗句这种创作方法?

要是没文化先生愿意认真讨论,我当然非常欢迎。如果只是冷嘲热讽、耍嘴皮子,太乏味,恕不奉陪。

TOP

以下是引用孙逐明在2006-5-22 17:54:51的发言:

即使一句相同也算抄袭么?想必仁兄不会如此无知吧?

呵,这么卖力的辩解

亲爱的,难道你真的不爱我了么?(赵本山小品)

TOP

孙先生的苦心,值得我们思考。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xstk

TOP

以下是引用我的矛你的盾在2006-5-22 17:25:15的发言:

这个观点不敢苟同。文学应该是创造的,即使有一句相同,也算是抄的。抄袭可耻!!让人脸红的。其实你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大概因为是朋友吧 。所以昧着良心说话。我不是针对梦先生的。只是针对这种现象。

即使一句相同也算抄袭么?想必仁兄不会如此无知吧?

TOP

引用两片文章:

拿来主义与偷来主义

文化有传承性。事实上,也正是它的传承性才能让我们今天遨游在诗歌的长河,享受几千年来那些极富才华的人带给我们的清爽宜人的诗句和意境。如果你觉得哪一首表达了你的感情,你就反复吟咏吧;如果你觉得哪一句扣动了你的心灵,你就大胆引用吧。这是不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拿来主义”呢?也许正是有了这样的拿来主义,文化才能传承。

衍用、化用、借用、引用,这些为诗作文时的手法不但是诗歌传承的重要形式,而且有时还赋予了诗歌更丰富、更新鲜的内涵。孟浩然“木落雁难度,北风江上寒”一句,很明显从五代鲍照“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一句得来。而杜甫的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境是不是从其祖父杜审言“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得到了启发呢?他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也可以从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找到痕迹。唐朝吴融是吟咏杏花的高手,“红杏出墙”一词的正宗创造者应该是他,他不但有“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的佳句,“一只红艳出墙头”一句更是让后人学来学去。陆游有句:“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支红杏出墙头。”张良臣则是:“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到了金代,元好问还在吟咏:“杏花墙外一支横,半面宫妆出晓晴。”而最出名的,当然还是宋人叶绍翁:“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应该说这些诗句都是从吴融那里直接衍化而来,可是我们读来却没有任何抄袭之嫌,为什么?因为他们在衍化的过程中都融进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因表现的心境不同都有所创造。宋朝林逋的千古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直接套用了五代南唐江为的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 两字之变,超然脱俗,惊天动地,化腐朽为神奇,理残败以永生。引得欧阳修称赞:“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陈与义表白:“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王十朋折服:“暗香和月入佳句,压尽千古无诗才。”连辛弃疾也由衷地感叹:“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

当代诗评家李元洛先生在《源头活水》中说:“江水奔腾不息,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与上游”,“‘优秀’、‘杰出’甚至于‘大师’级的词人,他们立足现实,面向当代,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个性与才情,但又无一不是回眸历史,从前代的文学特别是唐诗的汪洋,吸收了不竭的源泉与灵感。”接着,他就指出欧阳修“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引用了王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一句;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化用的是白居易“花枝缺处青楼开,燕歌一曲酒一杯”;晏殊的儿子晏几道在他的名篇《临江仙》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一句,直接借用了翁宏《春残》里的句子;贺铸《踏莎行》中的名句“当年不肯嫁东风,无端却被秋风误”,双管齐下,一管伸向李贺《南园》“嫁与东风不用媒”,一管伸向韩渥《寄恨》“莲花不肯嫁春风”。更高明的周邦彦,他在《瑞龙吟》一词中,借用化用了刘禹锡《再游玄都观》、李商隐《燕台》和《柳枝》、杜牧《题安州浮云高楼寄湖州张郎中》四首诗中的句子。

古人做诗为文讲究“出处”,君不见古时候考状元时的试卷题目,大都是从《四书五经》中挑选一个句子或词语得来。黄庭坚曾对杜甫、韩愈有一个评论,可以看出古人“尊古”的主张:“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耳。古之为文章者,其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这就是所谓的“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所谓“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当然,黄庭坚同样有“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的主张,戴复古也有“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的忠告,王若虚“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的批评。到底是泥古人还是不泥古人、化古人还是不化古人、用古人还是不用古人?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文化没有传承就没有生命,没有创新就没有灵魂。就看你怎么传承,怎么创新。怎么做好“拿来主义”这篇文章,“拿来”之后又作了些什么。清朝叶燮在《原诗》中说得好:“学诗者不可忽略古人,亦不可附会古人。”

“拿来主义”中有一种做法很有意思,那就是集句诗。将前人的或者别人的诗句集中编排,成为一首新诗。集句诗最早见于西晋傅箴的《六经诗》,后来到了宋朝成了一道蔚为壮观的风景。王安石诗集中有专门的一卷“集句诗”,风流而又忧郁的词人贺铸其实一生没有写过几首新词,大部分是集句,他自己也曾自豪地说:“我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李商隐温庭筠让贺铸指挥得奔命不暇,足可见贺铸指挥调度诗句的能力了。前人的诗歌是一座宝库,“拿来”化为自己的智慧,或创新,或引用,或化腐朽为神奇,或注入新鲜血液,这是诗歌创作的一个基本手法。而能够得心应手地指挥这些精美的宝玉,也可见指挥者丰富的知识和高超的指挥才能,相比我们今天一些诗人两手空空也腹笥空空不知要高明多少。我曾和一个诗人谈话,让我惊奇的是他读过的中外名著居然没有我初中以前读的更多,而他那目空一切的举止和对任何文化都不屑一顾的豪言壮语真让我汗颜,有一刻我甚至开始怀疑我没有成为诗人的主要原因是不是因为我的书读得有点多了。

苏轼博览群书且才华横溢,也写过很多的集句诗词,在《南乡子》三首词中,他居然引用了十一个诗人的二十四句。而他独创的“櫽括”的写作手法更证明了这个文豪的博大、聪慧和机智。“櫽括”本来是木工工具,用来矫正弯曲的竹木,后来被引用为一个作家对素材的运用组织的能力,《文心雕龙》就有言:“櫽括情理,矫揉文采”,说的就是一个作者组织材料的能力。苏轼为《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作序:欧阳文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公曰:“此诗固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櫽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苏轼櫽括的词:“昵昵儿女语,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苏轼是尊重韩愈的,称他是“文起八代之衰”,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更是诗歌中的佳作,苏轼却拿起他那灵巧的剪刀进行裁剪。韩愈的原诗是这样的:“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风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苏轼既有一颗聪慧的心,又有一双灵巧的手,如果苏轼在千年之后的今天参加一次缝纫大赛,他能不能拿冠军呢?苏轼:“櫽括”体一出,他以后的诗人词家,没有写过这类诗词的人不多。黄庭坚櫽括张志和《渔夫》、欧阳修《醉翁亭记》,辛弃疾櫽括杜甫《曲江三章》,贺铸櫽括李白《行路难》,《全宋词》收录林正大四十一首词,櫽括之作竟然有三十九首。他们对前人诗作的熟练程度,对语言重新创造的本领,让我这个千年后的小儿不得不礼拜朝香。

但是就象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一样,正如列宁所说:“真理和谬误之间只有一步之遥。”“櫽括”不好了,有时还真会给人以难以理解的困惑。苏轼有《定风波·九日》一词: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这首词櫽括了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杜牧原诗是这样:“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不难看出,苏轼整首词都可以在杜牧的原诗中找到来源,只是根据韵律的要求稍加了改动。苏轼在写这首词时是遭贬在黄州当刺史,时间是重阳节,而杜牧在作这首诗的时候也是在重阳节,也是在黄州,也当黄州刺史,也是被贬而来。如果苏轼是在借杜牧的那首诗表达自己的心情,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大家也和自己开个玩笑,我想这无可厚非的。如果真的是要把这首词作为自己的作品,确实有点牵强。难怪《诗词谈片》一书中说苏轼常有“犯古”之嫌。

这就是拿来主义与偷来主义的区别。宋人将抄袭分为“三偷”,即:“偷语”、“偷意”、“偷势”,并具体分析了“三偷”的高矮胖瘦,但是,不管如何,不管怎么偷,偷什么,偷毕竟还是偷啊。韩愈早八百年前就有忠告:“惟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清人袁枚也说:“赋诗似为政,焉得人人悦。但须有我在,不可事剽窃。”北宋初年有一个叫惠崇的和尚,在当时是很有名声,是宋初诗界“九僧”之一,名声最大而成就最高,和当时不少名人都有唱和。但是他的一个毛病就是经常“犯古”,很多前人的诗句往往不加消化就添加到了自己的诗歌中,很多人劝过他,可他好像对此颇不以为然,无奈,他的一个师弟写了一首诗来嘲笑他:“河分岗势司空曙,春入烧痕刘长卿。不是师兄偷古句,古人诗句犯师兄。”“河分岗势” 是司空曙的名句,“春入烧痕”是刘长卿的名句,据说惠崇和尚最喜欢司空曙和刘长卿的诗句。喜欢不是错,喜欢有时还能表现一个人谦虚谨慎从善如流的美德;因喜欢而“拿来”也不是错,问题是如果你偷来了,那就是毛病了。如果你还死口粘牙地不承认,那只好说“不是师兄偷古句,古人诗句犯师兄”了。明朝有一个叫魏周辅的人也是“偷来主义”者,一天拿着拼凑来的一首诗给陈亚看,陈亚一眼就看出是“偷”来的,就婉转地批评他,这个魏周辅急忙辩白,说诗歌写作常常相犯,自己不是偷来的,并且又呈给陈亚一首诗:“无所用心谓饱食,争如窗下作新词。文章大抵多相犯,刚被人言爱窃诗。”陈亚一看,也无话可说了,对这种无赖,还能有什么争论的?陈亚送给他一首诗:“昔贤自是堪加罪,非敢言君爱窃诗。叵耐古人无意智,预先偷子一联诗。”打死也不承认是偷的,我只好说你不是偷的,是古人罪该万死,事先偷了你的一联诗。

苏轼言:“世间好句世人共,明月自满千家墀。”认为好句是公众的财产,就像明月照耀万家庭院。这话是对的,但是存在一个问题,你是要拿这些公众财产干什么?如果你拿这些财产是为了创造更多的公众财产,这是无可厚非的,是我们鼓励的;如果你是拿它成为自己的财产,那就为人所不齿了。

放眼今天的文坛学界,偷来主义者比比皆是,因偷来又加官进爵名利双收者亦众。前几天报纸上就登出一个人,此公短短几年偷取各学科论文多篇,参加职称评定,参加理论研讨,还因为成果丰硕当上了一个大学的宣传部长,直到有一天去参加一个理论研讨会,正好碰到了他提交论文的原作者。前段时间一个著名的文学网站的一个网民散发了很多署名其本人的文学作品,开始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他自己也坦坦然而受之,直到原创者找上门来。抄袭、剽窃、冒名顶替,都是将别人的劳动成果不加修饰地拿到自己头上,如果没有伤害别人或许可以理解,可是,看着自己生的孩子白白给了别人,想到十月怀胎之痛,谁能舍得?抢了别人的孩子,给人家还回去,还可以缓解别人的痛苦,给人以安慰,可是如果再像那位网民那样非说是自己的,非要让别人拿出证据,这就不是文人的恶习,而是流氓的本性。

我在刚写文章的时候,曾有幸得到过老诗人苏金伞的教诲,一次他和我说:“文人最后的较量是人格的较量。”这句话,我将铭记一生,我相信,也将受用一生。

见:http://xz7.2000y.net/mb/1/ReadNews.asp?NewsID=67043

明借,即把古人诗句直接引来,或者稍稍改变用在自己的诗里。例如毛主席的《七律.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尾联:"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上句是直接借用唐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中的下句的。又如《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的"一唱雄鸡天下白",是将李贺《致酒行》中的"雄鸡一声天下白"稍加改变而成的。《七律 .答友人》中的"我欲因之梦寥廓",化用了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句。《七绝.贾谊》"贾生才调世无伦",化用李商隐《贾生》"贾生才调更无伦"句。 见:http://www.guoxue.com/xstj/scjl/shcjl_3.htm

类似的文章太多了,用不着我来引述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2 17:51:49编辑过]

TOP

以下是引用冷月轻影在2006-5-22 15:09:02的发言:

只是一时激动可以原谅.只要不是故意捣乱就可!

就抄袭一词来解,现在的人哪一个不是?中国人都在说着中国话,字典里的词语也在一辈一辈延续.只要不是把别人的东西全部拿来署上自己的名字,应该不算抄袭的.

矛兄认为此言如何?

这个观点不敢苟同。文学应该是创造的,即使有一句相同,也算是抄的。抄袭可耻!!让人脸红的。其实你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大概因为是朋友吧 。所以昧着良心说话。我不是针对梦先生的。只是针对这种现象。

TOP

喜欢飘飘这首谐趣的诗,其实更喜欢这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朋友们评贴时请尽量温和点,欢迎实感实说,但不以伤人为目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2 17:45:27编辑过]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xstk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