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秋实 当前离线
金牌会员
TOP
这些我都赞成.我的意见是在形式的层面上说的.
而且也是从更高的要求提出的.
是的,这就是如何写的问题了。
先就先生提出的“形式”说说吧。先生指的是内部形式吧——音步,这里有个个人阅读习惯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音步,是指诗歌中的基本节奏单位. 一个音步一般含有两个或更多的音节,其中有一个音节承担主要重音.或者根据特定的模式分为重音节和轻音节.最常见的音步类型包括抑扬格,扬抑格,扬抑抑格,抑抑扬格和扬扬格.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音步,如复合词,外来音译词等。倘不看内容及所表达的情感,而只注重形式的操作,那作品便会显得呆滞而毫无生气。各类音步模式必须为内容服务。就先生所举:
我深信,没有/多少人/愿做/圣人
被人/盲目/崇拜,陶醉/沾沾/自喜
这两句为什么不可以看成
被人/盲目/崇拜,陶醉/沾沾自喜
而非得把第二句看成六音步呢?即使一个作品里,出现几个音步上的参差,只要符合特定内容的表达,那也是正常的,谈不上违背音步格律。
诗酒自娱 当前离线
站长
管理员
这里就要说到写什么,怎么写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可以写;过去时、进行时、未来时可以写;崇尚的、憎恶的可以写……可歌咏、可鞭挞;可抒情、可描摹……那么,怎样才能把这些表现出来呢?
(暂到此,稍后……)
观秋实朋友的十四行,韵律非常讲究,每行字数呢,如果算标点也是一致的,所以看起来很整齐.
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做到每行字数和音步都能一致____这是新诗格律的最理想的建行方式.
例如____
就分别是五步和六步.
感谢先生的关注!先生的严肃认真,对诗歌艺术的执著追求令人感动!乐意与先生就十四行诗的相关话题谈谈不成熟的看法。
某些"圣人"成了一种自欺欺人的工具。也是中国特色。千百年来人们也许习惯于一种自慰自欺的状态。也是国人的悲哀。
十四行诗来自于西方,当引入中国后,是否应在格律音步上求得和谐?而不是简单的让字数排列整齐就行了呢?
秋水涟滟 当前离线
副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