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回顾一下历史是有教益的。

古典平仄格律体首先得力于沈约创立的“四声八病说”,其次得力于他和一些诗友写作的永明体。是沈约的理论和不成熟的永明体开创了古典格律诗歌的新局面。

沈约创立四声八病说并非空谷来凤,他也是看到当代诗歌实际创作中出现了许多“并不是诗人们自觉为之”的律句,这才总结出自己的理论主张的。近体格律也并非一开始就十分成熟的,沈约和他的诗友写作的不成熟的永明体起了先导作用。

如果当年沈约也顾忌“超前”而不敢鲜明地创立他的声病说,其后他的一些诗友如果也害怕“超前”而不去创作并不成熟的“永明体”,恐怕也就没有我国诗史上的近体诗、宋词和元曲了。

正如诗兄所说,“有那么多的“律句”并不是诗人们自觉为之;然而这又正好说明它甚至一定程度上是符合诗歌语言的规律的。讲究平仄,肯定有利于诗歌音乐性的更好的发挥。”

现在我们正处于新诗永明体创作时期。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的勇敢地担当起来还是梭巡不前呢?

我也完全赞同“路得一步一步走,饭得一口一口吃”,不过这螃蟹总得有人吃这第一口。齐云君就已经有意识地吃了第一口。我期待更多有心的朋友接着吃第二口,第三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9 18:36:18编辑过]

TOP

孙兄关注的这个问题具有超前性。

目前,对于格律体新诗的要求,暂时还只能局限在节奏和音韵遵照一定的规律上。对于平仄,不宜硬性要求。路得一步一步走,饭得一口一口吃。

有那么多的“律句”并不是诗人们自觉为之;然而这又正好说明它甚至一定程度上是符合诗歌语言的规律的。讲究平仄,肯定有利于诗歌音乐性的更好的发挥。

事实上,有少数诗人还是起码注意了韵脚的平仄的,例如胡乔木在这方面就有高度的自觉性。

TOP

我先学习,继续关注中
欢迎光临“中国格律体新诗网”!http://www.gltxs.com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