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几种“约定诗体”fficeffice" />
中国古诗,在唐代成熟了近体诗,包括五绝、五律和七绝、七律,共计四种(排律不算,因为行数不定)。近体诗和古风一道,玉成了我国诗歌不可逾越的黄金时代。近体诗就是四种固定诗体。而各种词牌、曲牌,都是一些固定诗体,共同托起了宋词、元曲的繁荣。国外也有许多固定诗体,其中,起源于意大利而流传于欧美的十四行诗,已经发展为一种世界性诗体。此外,日本的俳句、相当于中国绝句的古波斯“鲁拜体”,都产生了许多杰作,名震遐迩。可以说,形成固定诗体是一种在世界诗歌领域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固定诗体莫不为各国诗歌的发展建立了殊勋。
那么,有不有必要在格律体新诗中,建立若干种类似的固定诗体呢?回答是肯定的。或问,这种必要性与可能性能不能统一呢?回答是,根据格律体新诗以往的实践,完全可以毫不迟疑地说,格律体新诗中十四行、八行、四行(新绝句)这几种定行诗体的雏形已经形成,只是有待于继续巩固与发展罢了。
虽然这几种种诗体都有行数的规定,但是这并非唯一的要件。除了规定的行数外,还得完全符合节奏与韵律的规范。正如仅仅是七言八行,而不讲平仄、对仗的作品,决不能叫做七律。在符合行数规定之外,节奏上既可以采用整齐式,也可以采用参差式;至于韵式当然也可以任意选择,甚至还可以容许无韵的“素体”。这是与古典诗词中的各种固定诗体大异其趣的,在创作上给予了诗人极大的自由。因此,叫做“固定诗体”似乎不太合适,那么暂时称为“约定诗体”吧。
经过近百年的实践,采用新绝句、八行体、十四行诗这几种诗体,诗人们已经创造出许多精品佳作,而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可以说,格律体新诗中这种“约定诗体”,其条件已经具备,必将日益成熟。 以上三种诗体,如前所述,其行式、节式(新绝句也可以分为两个二行节)、韵式都是有许多变化的,远非千篇一“律”。
下面分简述之:
1,四行体:一般是齐言等步整齐式,也可以是节内对称的参差式。
2,八行体:一般是齐言等步整齐式,也可以是参差式甚至复合式,分节有多种方式,例如四四,二二二二,一三一三,三一三一,二四二等等。
(附)岸柳倒影体,这是八行体的一种特例,值得介绍:
说是遥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遥远的海的相思
这是戴望舒的《烦忧》,奇妙的是,第二节是第一节的倒置,石天河先生给这种诗体取了个形象而优美的名称,称做“岸柳倒影式”,目前有不少成功的仿作。此体如戴诗采用“交韵”,效果最好。
这种样式其实不限于八行体,胡乔木的《仙鹤》上节22行,下节完全倒置,非常奇妙。
3,十四行体:
A,外国原式:严格按照外国十四行格律操作,一般是五音步,按四四四二(意大利式)、四四三三(英国式)分节,按其原式每行压韵。其他许多变体(如著名的“欧根.奥涅金诗节”)就无须一一考虑了。
B,按照中国格律体新诗规则操作,其行式、节式、韵式可以产生许多变化,因而形成各种整齐式、参差式和复合式的十四行诗。
在以上例诗中,八行诗和十四行诗都有,可以参看。
此外,还要补充说明几个问题:一是关于各种民歌体作品。中国各地、各民族都有多种民歌流行,如四句头、五句头山歌,青海“花儿”,陕北“信天游”等,诗人们也有采用这些形式创作的作品,这在体例上与格律体新诗有所不同,应算“现代”格律诗家族的一员。二是“汉俳”这样的引进诗体,历年来也有诗人尝试,因为一则不甚普遍,缺乏优秀作品的支撑;二则其行式类似古诗,不是口语节奏,所以就没有列入。三是其他约定诗体的可能性。比如介乎新绝句与八行诗之间的六行体,也不失为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诗体。目前,至少着意试验六行体的诗人有梁上泉、杨明、李忠利,他们都有六行诗专集行世,梁上泉就命名为《六弦琴集》。但是从应用的广泛性来看,还远远不如那三种诗体,姑且不予列入,且看其日后的发展趋势再行定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8 18:12:4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