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杂志已收到,十分感动!向您和您的同事们致以崇高的敬礼!
同时,我也觉得,还要继承90年来的新诗在语言、意象、现代抒情技巧等方面的积淀,以成就现代格律诗的进一步完善!
                                                学生:任毅

TOP

原《中华诗词》副主编、现四川省诗词学会副会长蔡淑萍来信:

 

      惠寄重庆文学和东方诗风收到,前者还未及看,东方诗风已快读一过,觉得编排活泼,作品也很可读,新诗,包括格律体新诗,形式比诗词灵活,写好了,常会给人新鲜的感觉。创刊号也请寄上一册,方便的话.

TOP

谢谢诗兄!你在新都聚会后给我寄来的诗刊今天完好无损的收到!正好十四号我市要举办李加建的大型诗歌朗诵会,好带去送给朋友,增加东方诗风的影响力!愿东方诗风越办越好!

遇合随缘,奋力向前;经磨历劫,始归自然.

TOP

万老师:
      刊物已收到。万分感谢!向您和你们的坚守致意!
                                           任毅

希望能紧握您温暖的双手
       ——以诗歌的名义!
      神农野人(阿一)向您致意
(任毅,诗神追随者,在担任中学校长后还毅然报考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当时与余过从甚密,现在福建某大学任教)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浮云在2009-5-8 17:03:10的发言:
五月节庆我参加青年诗人的聚会时,带去了本刊和格律体新诗.他们都很好奇.而且对格律体新诗也有兴趣.认同度不错.还有人当场朗诵了微斋先生和花环体呢.说明我们还得努力,并且应该多在青年诗人中传播.

 

 

 

 

 

谢谢朗诵拙作的不知名的诗人!

谢谢浮云兄!

□■□■□■□■□■□■□■□■□■□■□■□■□■微斋先生    weizhai@ebaobao.cn

TOP

五月节庆我参加青年诗人的聚会时,带去了本刊和格律体新诗.他们都很好奇.而且对格律体新诗也有兴趣.认同度不错.还有人当场朗诵了微斋先生和花环体呢.说明我们还得努力,并且应该多在青年诗人中传播.
遇合随缘,奋力向前;经磨历劫,始归自然.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飘然若立在2009-4-29 22:59:27的发言:

诗刊于今天收到,过了一遍,喜欢,真的不错,诗兄们费心了。晚上看时正好先生在旁,递了一本给他看,问他如何?他说:老婆大人,求你签上大名赠我一本,好吗?我说,好!并毫不客气的伸出双手,在空中比了个十字:拿钱先!最后草书六个大字:“夫君惠存  兰儿 ”

很开心见到我唯一选上的一首诗还给我配了个仕女图,好像独享哦,真的谢谢有心人。

见到菜花身影,会心一笑

答蝶子:我并非刻意换装,原本就恨恶此行,只因久不来坛,原名不让登录,想再注册一次也不行,只好随手着一衣而上,很开心,我烧成灰你也识得:))握!

 

哈哈,飘飘也和我一样呵.我也是无法登陆,后来重新注册才又上来.好在用原名注册依然成功.

遇合随缘,奋力向前;经磨历劫,始归自然.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飘然若立在2009-4-29 22:59:27的发言:

诗刊于今天收到,过了一遍,喜欢,真的不错,诗兄们费心了。晚上看时正好先生在旁,递了一本给他看,问他如何?他说:老婆大人,求你签上大名赠我一本,好吗?我说,好!并毫不客气的伸出双手,在空中比了个十字:拿钱先!最后草书六个大字:“夫君惠存  兰儿 ”

很开心见到我唯一选上的一首诗还给我配了个仕女图,好像独享哦,真的谢谢有心人。

见到菜花身影,会心一笑

答蝶子:我并非刻意换装,原本就恨恶此行,只因久不来坛,原名不让登录,想再注册一次也不行,只好随手着一衣而上,很开心,我烧成灰你也识得:))握!

 

 

原来是飘飘,开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TOP

上海诗人费碟来信——
 
尊敬的万老师:您好!
     多次读您的诗歌大作和诗论,总觉得有一种精神一直在感染着我。经过俏然的多次介绍,内心深处深感佩服!当我读到您对我的《激情云游》的评析后,感到非常鼓舞,先生的表扬是一种鼓励和鞭策,无论是学生还是朋友,都是一种莫大的光荣和推进。
     我在《东方诗风》注册了几次,没有成功,不知什么原因。是不是有什么要求。
     这几天一直在阅读《东方诗风》,有理论有实践,有深度有广度,关于新诗格律的探索是非常有意义的。我能读到这么优秀的诗歌刊物,受益非浅。真是非常感谢!关于新诗格律的理论文章,最近,上海诗歌界,也有这方面的声音,提法不同,却有共同点。我也在实践中,也想走出一种既自由奔放,又有韵律节拍可唱可吟的新诗之路,为新诗格律做一个实践者探索者。
     真的希望先生早日实现新诗歌格律的凤愿!
问好先生!
                                                                                        费碟敬上2009.5.5

TOP

万龙生先生: 您好。
 
    第二期<东方诗风>收到已有多日,非常感谢。其中的一些理论文章让我很感兴趣,也很有启发。创作方面则对您的《重庆沙坪坝红卫兵墓》和王端诚的十四行花环体印象很深。不知怎的,我对格律诗总有一种亲切感,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有些写诗的人偏偏要放弃诗歌所独具的格律。
    谢谢贵刊不吝篇幅,全文刊载拙文《脱轨的译文:新诗的机车》。我很抱歉当时没发电子文本,以致出现一些误植(如109页倒数第4行的“挂在浩荡”多了“之上”,111页第8行的“弃挛”为“痉挛”之误,第9行的reason应为syllable,第112页12行的“机动车”应为"机车",114页倒数12行的“漫步走”应为“慢走”,倒数第3行的“殒减”应为“殒灭”,114页中未区分英文中的连字符与破折号等)。我也很感谢该文前对拙译的详细介绍,只是其中漏掉了一本《英诗汉译学》,而《坎特伯雷故事》初版于1998年。
  上面说到,你们的文章对我颇有启发。这里附上一篇拙文《格律未必是束缚》(发表于《文学报》2005年6月23日)。我想其中的例子恐怕是“对称”的特殊形式,可否称为“反对称”?  顺颂
    文祺
 
    黄杲炘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