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凡尔赛宫看太阳   
   四百年前,法王路易十三在巴黎郊外的森林、荒地和沼泽地区购地,修建了一座,仅两层红砖楼房的简易狩猎行宫。当时,可能没有哪一个法国人会想到,几十年后这里会成为欧洲最宏大、最华丽的宫殿。当然这一切都得力于,年仅五岁就登上国王宝座的路易十四。这位平生以“太阳王”自诩,在位长达七十二年,实际掌权五十五年的雄主。
   从历史记载来看,的确也算得上是将法国封建专制统治,推向极致的君王,有些类似我国的康熙、乾隆。他不但穷兵赎武、马上纵横,一度统治欧洲。更穷凶极恶的高喊:“朕即国家”!对内残酷镇压,对外疯狂掠夺。同时以穷奢极欲的奢侈宫廷豪华,来拉拢和腐蚀治下的贵族。从而达到将他们转化成宫廷成员,解除了贵族作为地方长官的权利,以此削弱他们的力量和影响。他就是要以这一套,金光四射如太阳般耀眼的礼仪排场,来粉饰国力的鼎盛、繁荣。以无所不用其极的奢靡宫廷生活,来彰显他路易大帝的崇高、尊严。或许他认为:他的太平盛世,只需要有让人眼花缭乱的繁杂礼仪;令人垂涎欲滴的丰盛美食;加上热闹奢华的排场;香艳靡糜的舞乐之夜;就能完美的展示出来。
   据说他这一手,还取得了了很大的成效。许多在他登基以前,势力雄厚、心怀不轨、屡屡反叛的法国大贵族。居然真的被奢糜的宫廷生活所笼络腐化,其后代们,更以接受邀请,能居住于宫中为荣。并争先恐后地仿效国王及宫中的礼仪、着装,不吝耗费巨资去争取国王的亲睐宠幸。太阳王因之成了最大的独裁者,废除了相沿的首相制。只亲选了六位大臣,为其出谋划策,事无巨细,决定权在国王一人。以至欧洲的十七世纪,被历史学家称作“路易十四的世纪”。
   而凡尔赛宫兴盛的起因,简直像个笑话。也算是给一切权势、财富直追国君的人敲响了警钟。那是在太阳王亲政初期,财政大臣富盖为献媚讨好,邀请国王参观他的沃子爵城堡。因其房屋与花园的宏伟壮丽,远胜当时王室在巴黎郊外的所有行宫。路易王感到皇室尊严受到了挑战,于是,不久以贪污罪将其投入巴士底狱。并命令这城堡的设计师勒诺特,在原凡尔赛狩猎行宫的基础上,为其设计建造新的宫殿。更因当时刚发生过投石党,针对马萨林主教施政的巨大暴乱不久。路易十四已厌烦了,常因市民燥动,而混乱喧闹的巴黎城,便决定将王室宫廷迁出卢浮宫。远离这是非之地,不允许暴乱重现。这也为新王宫的提速发展创造了条件,而聪明的设计师在尊重先皇的基础上,保留下狩猎行宫的东立面作为主要入口,建成了大理石庭院。并在其西、北、南三面添建新宫殿以扩大。随后逐步增建了宫殿的南北两翼、教堂、桔园和大小马厩等附属建筑,并在宫前修建了三条放射状大道。奠定了凡尔赛镇的规模,以此修建了大量住宅和办公用房,来吸引更多的人到凡尔赛定居,成就了现今的模样。据说国王为达到这一目的,曾下令十年之内,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其他新建建筑使用石料,来确保凡尔赛宫的建设能顺利进行。
   太阳王是路易十三和皇后的长子,父亲晚年得子溺爱异常。母亲是西班牙公主,能歌善舞。他从小接受艺术熏陶,天生有舞蹈细胞,从少年起就每天接受舞蹈训练,坚持了二十余年。他十三岁起参加芭蕾舞剧表演,仅在他,三十二岁那一年,便连续在二十六部大型芭蕾舞剧中担任主角。这些都是有宫廷纪录的。更有人说其太阳王的得名,最早就是源于他的舞蹈天才,是他表演的角色。
   尽管凡尔赛宫的室内装饰极其豪华富丽,但全按他自身好恶,片面追求宏大奢华而不考虑居住功能。整个宫中没有一处厕所或盥洗设备。介绍中说这个大帝一生也只洗了几次澡,对他看来没有什么。但他的儿孙也很反感,连王太子也不得不在卧室的壁炉内便溺。接替他皇帝权杖的重孙子路易十五,更极端厌恶寝宫,说它虽然宽敞豪华,却不保暖。我心里面更无法接受这种终生不洗浴的习惯,想起都感到肮脏。只是草草了事的走过一遍,就到外面的御花园中拍照去了。尽管这个极权大独裁者的宫殿曾显赫一时,然而和秦时的阿房宫一样,前后一两代人时间,路易十六被法国大革命推上了断头台斩首。宫殿当然被洗劫一空、砸毁拆除、沦为废墟。这是古今中外,均无例外的历史定律,我在奇花异卉间徘徊,淋浴着雨后柔和的秋阳,远望着这经过修复,早改为历史博物馆的宏伟建筑,几行诗句跃上心头:
太阳依然同样的明亮
只是没有了太阳王
断头台仍不断启用
独裁暴虐必然的下场

穷兵赎武让极欲澎涨
奢靡是腐败的温床
帝国在民怨中沉沦
豪华遮不住内里肮脏

终身沉溺舞蹈的剧装
主导着宫廷的排场
世间事被视为儿戏
圆满粉饰世纪的辉煌

哪怕掘下墓让后人遭殃
哪见有永不落山的太阳
遇合随缘,奋力向前;经磨历劫,始归自然.

TOP

回复 62# 海棠依旧


    谢谢喜欢,节日好
遇合随缘,奋力向前;经磨历劫,始归自然.

TOP

详实生动,看这样的游记大长见识,是一种视觉的享受。

TOP

巴黎购物,把旅行费赚回来
   清晨有细雨,尽管来欧洲后,早已习惯了这种天气。导游还是很明智的调改了日程。指挥司机直接把我们送到了商城。这是一座外形并不起眼,内里装修得金碧辉煌,有着华丽的彩色玻璃组成的半圆形拱顶,覆盖在商城中央大厅的别致商厦。据说在拱顶周围的楼顶平台上,设置有环形观礼台,可以观赏到巴黎全市美景。从服务台印制的中、法文对照的简介看,我知道这是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巴黎老佛爷商城。
   这是世界名牌商品云集的著名购物中心,是一座高端消费者的宫殿。堂柱到处是雕琢精美的饰物,宝光灿烂、富贵逼人。我站在大厅的中心,仰望那绚丽的拱顶,像一把时尚的巨型花伞,在外面日光和室内灯光的交相辉映下,散发出一种梦幻般的温馨柔和。我感觉有一点舒坦中的迷离;更有一种浪漫里的陶醉;能很自然的便融合其中。无疑这样的购物环境,会让人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消费冲动。这使我对现代商业的极品装修,增加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底层的大厅,好似个八阵图。各式各类的商家都有,连一些医疗的辅助用品都有,很像国内有些综合性展销会。陷进去很难走出来,特别是妇女,很少有全身而退的。那么多诱人的商品,总有一样适合你!
其余各层,也是商户林立,专卖柜、特色店、大超市、咖啡、糕点店、餐厅、甚至中餐、川菜馆俱全。而且大多配有华人或华裔业务员、导购和招待员。我观察了一下,这里和国内大城市的高档商场,并无太大的区别。主要是卖女人的钱,尤其是化妆品和各种奢侈品牌。其实那些化妆品、手袋、手表、钻石、珠宝,和极品手机。大多数是国内有专柜和专卖店销售的。当然正因为大家都认得,这些在国内被普通老百姓,视为身份象征的奢侈品牌。现在面对退税后,比国内便宜三分之一甚至近一半的价格后。女同胞们如何还能淡定,所以大家都很兴奋。我们团年青的几个妇女,一买就一大堆。并马上计算出便宜了多少钱来。当然越贵的东西,捡的便宜就越大。一旦在团队中产生了这种情绪,下手的随意,购买的疯狂,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了。正如山城有个老板,给她夫人买了块十来万的劳力士女表,他给我说的是,在重庆他们就去看过。同一型号和规格,这一下就有三万多的赚头,把这趟旅行费赚回来了。
   后来导游也证实,旅游旺季的高峰期,这里一天要接待一百多个旅游团。从排得如同长龙的退税行列,从人手多个名牌商品的购物袋看,这里的确已经变成了越来越适合中国人的购物城。开设有专门为中国人办理退税的服务部,方便不懂法语的国人。我感觉法国的商人是很精明的,尽管在公共场所遭遇西人时,常见他们不苟言笑,似乎一幅很傲慢的样儿。但这里很多奢侈品店的门口,都有一、二个西方帅哥当门童,他们一样很会微笑,谦恭守礼。对财神爷依然有谄媚的表情,看来这当是全世界的商业定律了。
   同样地,这里也和国内一样,很多挖墙脚的营销掮客。当我随意逛了一圈,走到门口来透风时。好几张小广告递在了我手中,有一个很清纯的姑娘,塞了张小商行的广告给我后,并没有离开。而是问妻,你们是四川来的吧?未等妻回答,她已经用地道的四川话自我介绍:她是泸州人。并靠近妻,很体贴的小声的说:去我们商行看看吧,这里的东西卖得很贵。反正有时间,又是在国外遇家乡人,我们也乐意成全她。她的商行离此也不远,只隔几十米,就在斜对面小街中。也不大,仅几十平米。但自由度却很大,唱片、红酒、白酒、珠宝、配饰、牛仔、T恤、名牌衬衫、休闲服饰、运动时尚、流行女鞋、香水、古玩、家居饰品、玩具、礼品等。像个微超市。特别是可以先扣除退税后,再刷银联卡。有这种种便利,我们便将原想临走时,在机场免税店购买的物品,全部在这里买了。同时,也从她那里了解到很多事情,一般自由行的散客,大多喜欢去逛巴黎的拱廊街,那里有很多像她们这样的小店,至少可节省两成。
   实际上这些街道和商铺,和我们的老城旧街也差不多。外表看来光鲜,内里也是阴暗狭窄,乏善可呈。认真说来巴黎这吸金的精华区,是说旧算不得古迹,说新又已有百多年历史。是在拿破仑三世时,由巴黎警察头子奥斯曼男爵改造重建的。在史书上,和英国圈地时的羊吃人事件相当。其利用权力和暴力,在不提供暂时住所的情况下,拆除了巴黎市内所有贫民区,直接将贫民赶到城外。推倒巴黎的外城墙,建设环城路。他为避免革命暴乱再起,将运河地下化,让军方瞭望塔无死角,使起义者无天然阵地对抗。拆掉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产和文物。重新开辟出许多笔直的林荫大道,了无障碍,能够达到镇压的军事目的。可以说这是近、现代历史上,城市改造中,强拆的样板经典。
   据说后来专家认为,这次改建,利用巴黎地下纵横交错的旧石矿,完善了城市供排水系统,并提高了城市的治安防范等级,是其可取之处。但我们的拆迁,似乎只学到了他的非法和狠劲,而直接忽略其唯一的优点。
遇合随缘,奋力向前;经磨历劫,始归自然.

TOP

跑马观花逛巴黎
  早在国内刚得到旅行社出游的日程安排时,我就已经注意到,我们这次行程的重点是在法国巴黎。不但安排的时间特别多,而且罗列的景点更是一大串。什么埃菲尔铁塔、塞纳河、方尖碑、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道、凯旋门、卢浮宫、巴黎圣母院……还不算市郊的凡尔赛宫,自费观看的红磨坊歌舞表演。很有些疑惑那么点时间跑得下来吗?但到了巴黎后,我就已经知道,塞纳河就等于是巴黎城的中轴线。那是条能彻底颠覆,中国人思维概念的河流。它发源于法国的东北部,由东向西注入英吉利海峡。我们心中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在这里已经彻底改变。我想有趣,若非如此,这里何以称为西方呵!
    巴黎,就像一片树叶,顺着它的主脉、它的灵魂、它的母亲河,在两岸几乎成对称的增长。实际上我们仅只是在它旧城区的精华地段,作了一次小范围的跑马观花式畅游。当然应该相信旅游策划师的眼光,这无疑是最能代表巴黎底蕴和特色的地方。而且大家感觉很轻松。事实上游客只需要留下一个直观的印象,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再能留下几个镜头或纪念照片,就已经满足了。这些景点大都就在那一带,有车代步参观,非常方便快捷的,
    想想也有些好笑,有如在我国比较偏僻的地区,组织去首都北京参观,标注上天安门广场、英雄纪念碑、长安街、故宫、王府井、中山公园、劳动人民文化宫。另加个颐和园或圆明园,再不换成郊区的八达岭或十三陵。自费前往国家大剧院看表演……也差不多就是这么一回事。
    当然一看到方尖碑,大家就知道我们到了协和广场。这个法国最着名,据称也是世界上最美丽之一的广场。至今已三百多年历史,最初因由法国国王路易十五下令营造,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中间铸造有他骑马的雕像,充分彰显出皇权威势。但他的下一代,路易十六及其玛丽王后却是在疾风骤雨式的革命狂潮中,在这里被送上了断头台。更名革命广场,成为摧毁王权的刑场。有数千王党成员及追随者,在此被处决。至今传说着:当年因血腥味道太浓,以至一群牛从这里经过时,都哧然止步,改道绕行。
    更没想到的是,刚在革命中夺得权力的共和国首脑丹东,以及曾宣判路易十六和丹东死刑的,法国资产阶大级革命时期的实际领袖罗伯斯庇尔,这三个曾经一度把握法国命运的人。在短短的时期内,都被“革命人民”在这同一座广场之上,送上断头台,被同一个刽子手处死。尤为令人感叹的是,在推倒原路易十五铜像处,建立起来的断头台,正是路易十六国王,为了更人道、更迅速、无痛地处决死囚,亲自设计的。国王的仁慈、聪慧,居然是让他自己的死亡,少受了许多痛苦。难怪世上有木匠做枷和自掘坟墓的说法。这一系列连锁式的因果循环,处处有惊人的巧合。这就是各人的命运,这就是血淋淋的历史。没谁能预测,更无法左右。尽管或许在某个瞬间,被掩饰、甚至被改写。让那些曾经在其中经历的人,被迷惑、被误导,致死看不到真相。但历史最终要还原它的真实面貌,让那些躲藏在伟大、崇高光环下的权势骗子,还原杀人恶魔和跳梁小丑的本色,使后来的人们看得清清楚楚。正是:
   人类常因浩劫伤,总为争势夺权忙。安知一旦梦圆后,竟向断头台上狂。
    在这没有协和历史的协和广场上,可以通过香榭丽舍田园大道,一眼望到路尽头的凯旋门。类似我国古街口常见的石牌坊。香榭丽舍大道虽不太长,但很宽。法国的国庆,常在这条大道上庆祝,故又称凯旋大道。有些类似我国的长安街。大道两旁可见到世界各地的大公司、大银行、航空、娱乐、电影院、奢侈品商店和高档饭店。还有大仲马笔下的基督山伯爵府、小仲马的茶花女居所、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故地等。当然对这些小说家虚拟的遗迹,大家都只能会心的一笑。唯有听到香榭丽舍,这个译名是由大画家徐悲鸿在法国留学时首译的,才真有些令我感慨。想不到中华两个徐姓才子,在欧洲真是出足了风头!一个翡冷翠;一个香榭丽舍。难怪听到这两个名字,虽然有点浪漫的西方气息,但也似乎蕴含了点中国的古典韵味。至于其中原委,我不愿去多想,所谓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正如有三千多年经历的埃及方尖碑、四方八面都有着精美浮雕的凯旋门、和那些矗立在广场上,让法国人引为骄傲的巨型城市雕像。它们都有很多各自的传奇和典故,这些我早都淡忘了。
    略有遗憾的是,我们的活动局限在旧城区。对从近代史以来一直引领,欧洲风气和潮流的巴黎时尚感受不足。据说,在这条完美的城市轴心延长线上,耸立着一个崭新的现代巴黎,无数造型各异的摩天大厦,白云在玻璃幕墙上缓缓移动、其主要标志,也是凯旋门。只是那门,是一座形如拱门的大厦,拉德芳斯几个字加到了凯旋门前面,到是彰显了现代商业的时尚特色。
遇合随缘,奋力向前;经磨历劫,始归自然.

TOP

回复 58# 海棠依旧


    呵呵,对不起,最近忙着审稿,丢久了。好在也快结束了
遇合随缘,奋力向前;经磨历劫,始归自然.

TOP

过瘾,过瘾!感谢浮云老师一支生花妙笔,让我们逛了一天卢浮宫,哈哈,居然把自己剖析成俗人一个。

TOP

卢浮宫的珍藏  

   所有旅行团,基本上都是从地下停车厅到达卢浮宫。单看这地下停车的火爆气氛,就已知这里受追捧的狂热程度。一切都是程序化了的,游客只能紧跟着导游,到达宫门外的广场。利用他领票和联系地导的机会,留下一两张外景照。进门在预备厅装备好语音导游器后,就在领队和解说员的指挥下,从金字塔走向各自的展厅。

  根本分不清进了些什么馆,更记不清穿过了多少个展厅。我仿佛回到了少年时代,春游时和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植物园参观。春光烂漫、百花齐放,姹紫嫣红、奇花异卉,两眼应接不暇。多半并不认识,叫不出名字,偶尔有有知道的,不由心生感慨。真是心头欢呼雀跃,惊叹连连。当然这里是不允许放纵感情的,都静静的观赏,更不能去触动。虽然不许用闪光,但无数的相机,摄影机都在贪婪的运转,恨不得全部搜罗到数码卡中。我不时要小跑,才能跟上语音的召唤。稍一驻足,往往就会失去联系,迷失在这艺术的魔宫中。

  看得最多的是雕塑和绘画作品,很多是我们这一代从小接受的教育中,一直被视为黄色的光屁股娃娃。特别是那些展现女性人体美的精品,大多面容俊美,身材匀称,神情端庄、娴静。体态丰满、光洁,显得即柔媚、单纯,又优雅、高贵。让人感觉洋溢着青春与生命的意趣,达到了灵与肉的完美统一,简直像活生生的真人。我甚至有一种在偷窥的心虚,自觉脸都有一点微微发红。我当然清楚,几十年意识形态上造成的桎梏,哪里能轻易打破。以我这种心态,根本欣赏不了这种女性特有曲线的起伏奥秘,更遑论真正进入人体美的艺术空间,去彻悟爱与美的和谐圆融?只能是俗人一个而已。

  有一些看得懂的,却是有关皇室、战争和田园风景,生活场景和一些西方的古圣先贤的肖像及头像雕塑,尽管大多都是我并不认识和知道的。但并不妨碍我欣赏艺术家们用生动、细腻的雕刀和画笔展现出来的喜、怒、悲、哀、忧、思、恐等,人类在各种情况下的表情。特别是宗教题材的一些雕塑、绘画。基督受难、游街示众的场景、十字架上的耶稣、各种场景下的圣母、各个体态不同的天使等。总体感觉比较我们东方的神像要亲切一些,没有什么三突出,也不见什么高、大、全的形象,更多的体现出了神与人的自然合一。尽管在头上往往也有少数的加了光圈,那也是在人心里能容纳和理解的范畴。我拍了很多照片,反正现代科技不像以前,买胶片要花很多钱,原想等回来后,有空时再慢慢欣赏。谁知堆积的太多,等到真正去找时,反而有很多都不见了。

   卢浮宫的特色,或许主要在雕塑。不但让人感到雕塑品在馆内占了主导的地位,而且材质也呈多样化。主要是西方的大理石、其它金、银、铜、铁、玉、木、象牙等,好像什么都有。不过我到是没见到中国的,有人说是因为我们没去东方馆。导游却说,东方馆展出的主要来自西亚和北非地区,包括叙利亚、黎巴嫩、巴基斯坦、伊朗等国。而且展品多是年代十分久远的雕像、石刻、泥像等。并说从世界各地收来的精品,主要在珍宝馆。我们中国那些东西,反正国内到处都看得到。今天我们肯定是跑不全的,好在,好东西大家都看到了。

    好东西都看到了

看到了蒙娜丽莎那苦味的微笑

西方的美人矜持中透一抹微妙

更令我相信她正在受牙痛困扰

有幸能来诊治又何畏路远山遥



无头像她来自萨姆特拉斯神庙

战伤的残手臂也难掩豪迈崇高

健美的胴体涌现出生命力狂潮

听捷报飞传胜利的感觉真美好



半裸的美神曾经令多少人颠倒

大海泡沫中诞生出绝世的妖娆

维纳斯毅然冲破了婚姻的笼牢

从此后世界上增添了多少烦恼



闭着息沉下心神思间一路飞跑

居然能一口气看完了镇宫三宝
遇合随缘,奋力向前;经磨历劫,始归自然.

TOP

卢浮宫   
   到了巴黎不进卢浮宫,有如到了北京未能去参观故宫。我无意替它打广告,只是自己忽然的感觉。两者之间,的确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对比、参照着看,似乎更有味道。首先都是历史上真正的皇宫,正如故宫本是我国明、清两朝的皇宫、卢浮宫,也算是法国近千年历史的见证。从查理五世起成为皇宫,曾经居住过几十位法国国王和王后。其次他们分别代表了东西方高端建筑的特色,最能体现不同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心灵寄托。东方注重气场、讲究风水,恢弘庄重。按阴阳五行学说和封建礼法营造,彰显天朝大国至高无上的帝王威仪。西方讲究精细,突出个性的别具一格。追求魔幻迷离、富丽堂皇的艺术装饰。体现的是皇族骄奢淫逸的享乐和舒适。一个是长宽有度、高墙深壕,四门雄峙、宫禁森严,有护河环绕的紫禁城;一个是连续扩张、恣意随心,塔楼扬威、明碉暗堡,是金碧辉煌的逍遥宫。看来东方的皇帝活得更累,西方的相对要自由自在的多。难怪西方丑小鸭变天鹅,灰姑娘遇白马王子的传奇好像要多得多。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是相对两个皇宫,现在的身份来谈的。都是世界级的博物馆。但相对故宫建馆不足百年来说,卢浮宫建馆已两百多年。算是老大哥了。自然因其收藏时间长、收藏的数量和门类来说,是很多的。加之近代史中欧洲的外向型发展,它的收藏不但包容量大,且包容性也宽。收刮、掠夺来的宝贝占主要地位,说它是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很贴切。因为它的藏品也是世界性的,从埃及、希腊、罗马到东方各国的古代艺术品,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作品;绘画精品和王室珍玩等,应有尽有。特别是拿破仑雄霸欧洲的全盛时期,曾向所有被征服的国度下达征收艺术贡品的命令。他几乎把其他国家提供的最好的艺术品,都搬进了卢浮宫。其竞技场院里,拱门上的雕刻马群,就是从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上取下来的。当时有几千吨的艺术品,从各被征服的国家运到巴黎,很多宫殿、图书馆、教堂、都未能幸免。这里一度曾改名为拿破仑博物馆,直到滑铁卢战役的惨败。据说拿破仑曾很豪爽的表示:每一幅天才的作品都必须属于法国。当然对被掠夺者,这句话就是一场灾难。

   故宫却不同,尽管藏品之多,可谓天下无敌,但多是华夏宝物。虽主要是明、清两代皇家收藏为主,却多辗转经过历代帝王之手,传下的书画珍品。加之素以天朝大国自命、文明源远流长,区区四方各国、均视为化外夷蛮,不屑一顾。他们那些劳什子,龙子龙孙们还看不大上眼。留下的不过少数的钟表、珍玩,一些海外贡品而已。到是清清白白,都见得光的。

   不过卢浮宫不愧是老牌的博物馆,自有其特色,尽管藏品、展厅众多,但根据各种珍品的来源地和种类,只分成六大展馆:古希腊及古罗马艺术馆、古埃及艺术馆、东方艺术馆、珍宝馆、绘画馆及雕塑馆。如安排得当,有两、三天时间,基本上便可整个浏览一遍。当然和故宫博物院一样,展出的只是藏品中极少的一部分,因此,没有游人能看到全部的珍藏。特别是这里开放的时间安排很特别,一周只有一、二天全部开放,其余几天轮流开放,星期日只开一半的馆。能看到什么,全靠运气,并不是你想欣赏什么珍品便能如愿的。当然我们这样的旅游团队,注定了只能仓促地走马观花。其实反观周围的人群,绝大多数似乎都类似我们的状况。真正来这里接受到顿悟的艺术家不多,不过能来过、看过,能置身在这浓厚的艺术氛围之中,感受一下这种强大的艺术气场。无论对于人生阅历,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对生活和事业的启迪,都会有些收益。尽管只有几个小时,大家的的情绪都是十分饱满的。

   我感受最深的,其实不是馆内那些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珍品。而是应密特朗总统的邀请,由美籍华裔建造师,贝聿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尽管它与古典式的宫殿并不很协调,更是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反差,甚至让人有种视为怪胎的感觉。当然正因为有了这种独出心裁的对比,给人们也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尤其这里是卢浮宫的总入口,这里可以直接去预定的各个展厅,方便、快捷,增加了更多的服务空间。促进卢浮宫更接近现代的快节奏,使观众的参观线路更为合理。不但增强了它的吸引力,更增强了它的实用和经济效益。由这点,令人不得不佩服法国人的包容和开放。一百多前他们就能顶受压力,接受了惊世骇俗的埃菲尔铁塔。三十年前,能坦然面对这座在现在说来,既能增加财富,又能为巴黎添一抹靓色的金字塔,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遇合随缘,奋力向前;经磨历劫,始归自然.

TOP

回复 54# 海棠依旧


    快结束了,这遇上清明,又搁了几天
遇合随缘,奋力向前;经磨历劫,始归自然.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