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格律体诗歌的鼓吹者,但是我不赞同自由诗全部是分行的散文。是不是诗歌必须从内容和形式双重 ...
孙逐明 发表于 2013-1-15 22:11 
逐明兄,自由诗怎么规范,其节奏该有什么特点,你已有探索。我提供一个例子,少年时第一次读它,就觉得语言美极,现在回想,它的节奏才是自由诗的典范。《庄子 逍遥游》第一节。用音步理论来分析这一节,其节奏特点就清楚呈现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这几句节奏基本统一,略有变化,只是它比较符合音步对称理论而不是音顿对称理论)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这几句属于过渡,但仍然有局部对称)
野马也,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三个也,回还往复,节奏错落有致)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对称破缺)
而后/乃今/培风;
背负/青天,
而莫之/夭阏者,
而后/乃今将/图南。 (象抱韵一样的对称)
格律体新诗节奏是人工之声,是优美的;《逍遥游》第一节是天籁之声,其优美不逊于人工之声。这确实极难做到,庄子自己也难以为继,后面的就不行了。《庄子》全书,也只有少量片断达到这个水平。这才是我心目中的自由体新诗应有的节奏。《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甚至不以为是一首诗,因为我无论什么原因都读不下去,我相信审美的本能,所以认为它更不能代表成熟的自由体新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