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雅园诗派对于现代新诗格律探索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闻一多提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新格律诗理论,到朱自清提出“诗派论”,再到何其芳提出建立现代格律诗的主张,新诗到了何其芳手里,才彻底完成了从旧格律到新格律的蜕变。但由于种种社会和历史原因,现代格律诗的发展总不景气。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新诗格律探索方兴未艾,潜流涌动,毕竟属于单枪匹马,难成气候。是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高举振兴现代格律诗的大旗,凝聚了人心,焕发了活力。新月派对于新格律而言,犹如在未开垦的处女地上辟出了一块试验田,进行了新格律形式的各种试验;何其芳对于新格律而言,在于为新格律赋予了一个具有诗意的名字——现代格律诗。名不正则言不顺,现代格律诗能够在新诗人心中存活半个多世纪之后,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何其芳之功不可小觑;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对于新格律而言,除了在群情振奋之时竖起鲜明的旗帜,接过前辈们的格律薪火之外,还在于有目的地对新格律的诗体建设进行了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理论探讨和创作实践。从诗体建设理论的深度和广度,到诗体试验的艺术品味,都可圈可点。
二、骆寒超提出新诗二次革命论,认为:“胡适等的新诗第一次革命针对的是旧诗的弊端,当时提出‘诗体大解放’是合理的,但‘革命’成功后不提诗体规范是不行的,以致今天的压迫症很大,所以我提出对旧诗要革命,革命要坚持,革错了的要再‘革命’,‘二次革命’要从‘诗体大规范’入手。”(《我的学术生涯》骆寒超)
吕进提出“提升自由诗,成形现代格律诗,增多诗体,是诗体重建的三个美学使命。”(《关于诗体重建》)为新时期的新格律探索与实践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础。
骆寒超、陈玉兰在《格律体诗及其规范特征》中论述了诗行被动组合以建节、诗节被动组合以建篇”的各种类型,并深入探讨了格律体新诗中的诗行单字尾和双字尾的矛盾解决方案,认为:“新诗中,特别是格律体新诗中,二字尾与三字尾(包括单字尾)之间两种调性不完全是水火难容的,只要三字尾与单字尾的设置能给以一定的规范要求,是可以和作为诉说体为基本调性的二字尾调和的。”“所谓寻求调和,针对的是当新诗诗行基本上已采用诉说调二字尾的情况下,三字尾如何适应口语腔调而获得存在。这问题是格律体新诗探求者所探求出来的,那就是:认定三字尾和单字尾同属哼唱调性,而要想淡化哼唱调性而接近诉说调,使读者读到三字、单字尾不觉得别扭,而有近似诉说的和谐,必须在三字尾或单字尾前面设置一个三字音组,否则,若用二字、四字音组,就会在诉说要求上感到别扭。”
许霆、鲁德俊认为:“新诗格律的核心是节奏问题,而节奏问题又是个难解之谜”,针对现代汉语的语言特点,他们提出“新格律诗的两种节奏体系:一是音组等时停顿节奏,二是意群对称停顿节奏。”音组等时停顿节奏近于黄淮所说的共律体,意群对称停顿节奏近于黄淮所说的自律体。
程文、程雪峰在全面检讨了传统的限字说和限顿说的优劣之后,提出了现代的完全限步说。
诗人黄淮根据自己多年的创作实践,在新世纪之初提出了自创体的概念,并正式定名为“自律体”;周渡、周仲器、黄淮又著文阐发了“自律体”的理论贡献,并进一步提出了“自律体”与“共律体”可以分头或同时进行探索的方向,并撰文初步完成了对这个理论命题的阐述。他们的自律共律理论,以许霆、鲁德俊新诗体连续形式、诗节形式、固定形式为理论基础,将新诗分为三种类型:自由诗、自律诗、共律诗。对于这三种诗体的应秉持的基本态度为:宽容自由诗的不完美,倡导自律诗的自创美,规范共律诗的形体美。
总体来看,雅园诗派的新格律理论建设是一种开放的格律观,一是突破了传统的自由、格律一元化格局,主张自由诗和格律诗同生共存,共同发展;二是从理论上给予了半格律诗、准格律诗以现代格律诗的名分(自律体),开拓并巩固了现代格律诗的新阵地。三是既注重建行、建节、建篇,注重诗体的美学追求,更注重夯实新时期现代格律诗诗体建设的理论基石。所以说,雅园诗派的新格律观有传承,有创新,视野宽,境界高。
三、雅园诗人在诗体建设实践方面,主要着眼于诗体的创新,这创新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结结实实的民族传统基础之上,成效是卓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通过几种具有民族性特色的格律诗体试验,为新诗形成共律体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一是汉俳体。公木、赵朴初创建并推广的575汉俳和黄淮、巫逖创建并推广的353小汉俳,既定字,定行,韵脚方面也有规定性,已经成为一种接近于成熟的新格律诗体。二是九言体诗。黄淮试验九言诗的所有体式,并成为中国九言诗各种体式集大成的诗人。九言体如果在定行、定节以及节奏的对称、用韵的规律性方面再下些功夫,也是一种很具潜力的新格律诗体。三是白话律诗。从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视角来看,深深植入人心的诗歌审美观是格律诗,而律诗是中国人诗歌审美眼光的极致。平仄对仗、起承转合、八行偶韵这些格律因素,几乎妇孺皆知,耳熟能详。律诗之所以为国人所喜爱,根本原因是因为严格的格律使诗歌形音义俱佳,养眼养耳养心。将国人喜爱的律诗改革成为新诗的一种诗体,是几代新格律人梦寐以求的梦想。刘章、刘征、高昌和浪波等诗人在这条路上走了很远。刘章、刘征、高昌的白话律诗,八句,中间四句讲究对仗,偶句押韵,从试验的一百多首来看,只要在字数方面给与适当的规定性,应该是可以成为国人喜爱的新格律诗体。浪波的八行体,拓宽了八行体新诗的结构形式。在八行体的革新上,大多数人囿于对称、对仗、押韵的严谨观念,试图创新一种较为严格的律;而浪波则将辞赋的特征融入八行体,增大了八行体诗的容量,成为继承郭小川“新辞赋体”的“新辞赋律”。 这种诗体,形式短小,容量博大,既适宜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又能够充分表现现代人丰富的情感世界;王一桃的八行体,吸取了中国古诗绝、律的长处,多以四行一节、上下两阙或两行一节,四节完篇为多见。讲究节奏,严格用韵,结构上用递进法、叠加法、反差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个别诗体和白话律诗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一种比较容易上手的新格律诗体。四是新词体。这种诗体,有的带词牌,有的不带词牌。但无论带与不带,本质上完全就是一首新诗。因循旧律,创制新律。源于传统,归于传统。既是格律体新诗中参差式的源头,也是当前歌词创作的主要体式,也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新格律诗体!五是新曲体。这种诗体保留了元曲亦庄亦谐的风格,保留了元曲铺陈对称的风格,保留了元曲韵律流畅的风格,在语言、以及篇章结构方面具有现代新诗的特征,也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极具推广价值的新格律诗体。六是新辞赋体。这种诗体是郭小川创建的将辞赋体的格律元素融入整齐式长诗的一种表现形式,纪宇将之发扬光大,很受人们的喜爱。但正如纪宇所说:作为新格律诗体,“评论界从来没有重视过。”这种诗体的推广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七是新绝句体。主要是指结构为4+2式,只限行,不限字的李忠利六行体。这种诗体如果在定行定节的基础上,再在字数和韵律方面加以规定,也是一种很容易上手的新格律诗体。
四、周仲器、周渡提出雅园诗派的历史命题,并加以阐述,比较客观地概括了新时期现代格律诗探索这段历史。同时,积半个多世纪潜心研究现代格律诗的经历,在广泛占有现代格律诗诗学著作和诗学资料的基础上,撰写了20多万字的新诗史上第一部现代格律诗史学著作《中国新格律诗探索史略》,成为研究现代格律诗的一部不可多得的信史。
五、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不仅仅致力于现代格律诗的探索,它还有一个更为雄伟的目标:着眼全局,从振兴诗国的角度筹建中华诗园,其构想为三部分:中华诗塔,十大诗苑,中华诗书画博物院。这实际上是在开辟中华民族诗歌的朝圣地,构思来源于黄淮,也得到了举国上下诗人、学者和有识之士的支持。从学会成立之初到如今,黄淮已经奔走了20年,至今还在努力奔波。
五
盘点百年新诗,追求新诗形式美,致力于新诗格律化的诗人、学者不可计数;盘点百年新诗,倡导新诗格律化,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的文学社团却寥寥无几。作为新诗史上第二个倡导新诗格律化的民间社团——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当时团结了全国几乎所有的具有新诗艺术化、格律化倾向的诗人和学者,在现代新诗历史的星空中显得格外耀眼。二十年过去了,学会仍然具有广泛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进入新时期,又有一批热衷于现代格律诗事业的老中青年诗人和学者,陆续加盟其中,如王端诚(微斋先生)、张兴泰(鸿硕)、严希(卜白)、周渡、任雨玲(曲径通幽)、李长空、赵青山(死水吧)、思无邪等,学会初步完成了新老交替,为现代格律诗的振兴,为中华诗园的筹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增添了强劲的动力。我们愿意为现代格律诗事业鼓与呼!我们愿意为以振兴现代格律诗为己任的雅园诗派鼓与呼!我们愿意为这一群毕生为新诗格律化献出心血与汗水,献出青春与生命的诗人和学者群体鼓与呼!
2013年3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