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流着眼泪看完了这组。沧海,回来了,就别再走了吧。我们都很渺小,但即使火柴仍可给予温暖,让我们相互温暖吧。[em49]

TOP

看完之后,大脑一度空白。

许是因为我眼巴巴看着最好的朋友,一天天瘦下去,二十六天之后,永远离开了我;许是因为在医院上班,看到过一些生命最后无助的离去。所以,对于离开,我看得比较淡薄一些,心里觉得,离开,只是这个世界的旅程结束了,到另外一个世界重新开始罢了。

可是,我们没有权利,结束自己的生命!真的,生命不是你自己一个人的,我们从落地开始,就承担着一系列的悲欢离合和责任,责任让我们活得不轻松,却也有意义。

看了告别辞,心里还以为沧海是不是要换工作或者娶老婆,所以暂时离开罢了。。。。

沧海,不要离开,至少这里,还有大家关心着你!!!

贴一首歌,给所有活得轻松不轻松的朋友,每次聊天遇到不开心的朋友,我都给他们唱这首歌,安慰朋友的同时,也安慰自己。

《放轻松》 范晓萱李亚明 有时候日子让我很迷惑 为什么天天这么难过 常常有些危险的念头 以为可以暂时解脱 有时候生存让我想喝酒 为什么总是反复漂流 生活象一把现实的锁 生活象是一把现实的锁 想找个借口逃脱 但是妈妈说放轻松放轻松 其实每个人都会心痛 哦有时候有时候 洒脱不会永远出现在你的天空 放轻松放轻松 其实每个人都会心痛 哦有时候有时候 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寂寞 放轻松放轻松 其实每个人都会心痛 哦有时候有时候 洒脱不会永远出现在你的天空 放轻松放轻松 其实每个人都会心痛 哦有时候有时候 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寂寞 放轻松

TOP

对活着、孤独这些问题,我一直比较关注,并多次与一些朋友在文章中讨论过,也许这些讨论只是一种浅层次的,但我还是愿意在此贴出来,以抛砖引玉,希望沧海老弟以及其他诗友一起来思考。

这是为一位诗友作品写的随感片断,谈到了孤独这个问题:

在**的作品中,我还时时感受到她的某种心境:孤独。

其实,这种孤独感是每个深爱文学及阅读的人都体会过的,是在诗性光芒抚慰下的“四顾皆茫茫”的苍凉、凄寂心境。这种孤独感与作者的性格有关,但更与他(她)接受过的文字浸濡有关。就本质意义而言,每个热爱文学及至哲学的人,都是心灵敏感、柔弱、略带自恋倾向的人,他(她)以最真挚的情感热爱世间万物,但又最易受到外界的伤害。大地沧桑、四季流转、众人的冷落、朋友的误解、亲人的老去……都可能在他(她)心上留下永恒的创伤。古人说,“情到深处人孤独”。真正孤独的人,是用情最深的人。此情非特指爱情,乃是一颗渴望诗性生活的心灵对人生、岁月、世界的真诚期待与祈祷,乃是对幸福、欢乐、圆满的终极性诉求。

然而,世界是不圆满的,人生也是不圆满的,故而,有“情”之人,心中总是充满淡淡的忧愁、无名的烦恼。恰如荷尔德林所言:“把天上火种赐给我们的神/ 同时也把这神圣的烦恼赐给了我们/因此它将永远存在/我是尘世的一个凡人/我有爱/也必然有烦恼”(《故乡》)。

从**作品传达出的信息分析,禀性“多情”、希望每个人“比我幸福”的她,实际上内心活得孤独。当然,这是一种形而上的孤独,不可言说的孤独,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孤独。对于这种深刻的孤独,有人选择了躲避,有人选择了戏谑或自虐,让自己鲜活的心灵在孤独的盐水腌浸,直至慢慢枯萎。**似乎选择的是感受,她不躲避孤独,也不在孤独中慢慢死亡,而是走出去,向山川大地释放心灵,熨平孤独。以一个纤纤弱女之身,她独自去过北大未名湖,也去过拉萨,还幻想某一天能穿过台湾海峡,去见见她心中的圣歌手——郑智化。

我总觉得**是一个很感性的人,这从她喜爱的人和事都可以看出一二。说实在的,也只有喜欢感性生活的人,才可能写出真正发乎心灵的东西,如三毛、海子、凡高、荷尔德林等。但是,太感性化了,也容易走向一个极端,那就是长长的、没有尽头的孤独、痛苦甚至绝望。

我们必须承认,一个热爱文学和思考的人,不管你是渴望感性或者理性生活,心中那份孤独感是永远也无法消除的。这是我们的宿命。**自己也说过:“我宁愿选择做痛苦焦灼的有思想的人,而不做单纯的不思考的生物。”我在赞赏这种生活态度的同时,也善意地提醒她:对于孤独,除了感受之外,我们还应该选择承担。只有勇敢地承担孤独,“满怀乡愁,寻找家园”,我们才能走出孤独。太感性的生活,有时不仅不能消除这种孤独,反而会把它放大,让我们的心成为一座百年孤独的“小城”。

2005年5月

这是为另一位朋友自编诗集作的序言片断,也谈到了关于“死亡”这个话题:

对**而言,诗歌(包括文章)只是一种抒发胸臆的载体,而不是捞取虚名薄利的工具。因此他的诗不做作,不雕饰,不刻意为之,做到了“我手写我心”,任心中块垒一倾而出,落在纸上字字挺立。尽管不崇尚技艺,但他的大部分作品在诗艺方面仍是成熟的,看不出粗率、直白等缺陷的存在。读他的诗,能真切体味到“诗如其人”的风格。遗憾的是,这样的诗太少了点,尤其是在网络写作盛行、无数“电脑作坊”每日大批量生产诗歌垃圾的今天。

然而,一直执着于自由思考并以敢于承担、希冀有为自励的**兄,竟于2004年春节的一个寒冷晚上,“对人生感到了极度的失望”,发现“人生是毫无意义的”,并表示不再有什么东西值得自己追求,对尘世也“无所牵挂”。这真令我感到极度诧异。他到底发生了什么?心灵经过了何种煎熬或彻悟?

我知道,**的哲学思想主要以八十年代新启蒙主义为底子,他对自由主义、理性主义、科学主义等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有过广泛汲收,同时也对叔本华、尼采、萨特等人的非理性主义思想有所偏好。也许,他的价值观里有庞杂甚至矛盾的地方,时而客观理性,主张积极进取,时而消极悲观,叹息“生命的无意义”。特别是在遭受某种精神或生活挫折的时候,他的这种观点流露得更加明显。我想说的是,**兄,对于生命是否有意义这个终极问题,我们不要过多地以西方哲学为背景来思考吧,因为尼采、叔本华们确实看得太透了,一件东西看透了也就失却了存在的价值。还是回到东方哲学的境界来感受或者消受生命吧,老庄也好,禅宗也好,山水田园也好,只要有所依附就行。毕竟生命于我们只有一次。

写过诗的人,对人生、生活、命运一定对有着超乎常人的体验和眷顾。刘小枫在《拯救与逍遥》里写道:“确认了世界的空虚,只是问题的开始。人必须找到的是世界的意义,而非世界的空虚。”“诗的世界属于那些在现世中感到不安、又不愿离弃现世的人的世界。超脱现世和认同现世的人都不需要诗,唯有既不认同又不肯离弃现世的人靠诗活着,靠诗来消除世界对人的揶揄,把世界转化为属己的、亲切的形态……”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在茫茫宇宙中,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的卑微,但也不必因为这种卑微而绝望。我们存在,是缘于我们拥有自己的生命。既然发觉它已毫无意义,我们何不干脆将之融化成真正意义上的诗(思),作为此世活着的依据。不知**兄以为然否? 2004年4月25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9 9:44:57编辑过]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xstk

TOP

曾经写过一篇随笔,对生命问题作了点粗浅的讨论,现贴出,愿与沧海老弟等朋友共勉:

活 着 (随笔)

生命事件往往让我们困惑。伟大的俄罗斯“田园歌手”叶赛宁在自杀前的绝命诗中写道——“死亡不是新鲜事,活着也不更新鲜”。叶赛宁的诗句留给我们一个悖论:到底应该选择生,还是选择死? 热情的政治诗人马雅科夫斯基对叶赛宁的死不以为然。他指点道——“人生一死非难事,创建生活更艰难!”奇怪的是,几年后,这位极力讴歌苏维埃革命的诗人,违背了自己的诺言,也饮弹自尽了。 “倾心死亡”的诗人选择了死,鄙薄死亡的诗人也选择了死,这到底是为什么? 看来,我们又回到了哈姆雷特王子苦苦思索的那个问题上了:“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的确,对于每一个活着的人来说,这似乎是一个终极性的提问。 最近,我置身的家属区发生了一起悲剧: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太被儿媳毒打身亡。起因是老人拿了儿媳不要的一条旧裤子,想补一下自己穿。据说,老人在医院临死的时候,艰难地伸出手,在空中抓了两下。 我无意去探究这件事的背景和作道义上的评价,这些对已死的老人毫无意义。我想提醒人们看看老人伸出的那双手—— 那是一双干枯苍老的手,它竭力想抓住什么。它什么也没有抓住,最后垂下了。 十年前,我曾亲自目睹了一位老头葬身车轮的惨景。这样的回忆令人很不舒服。当时,谁也来不及救他,可怜的老人在轮下挣扎了几下,就没气了,那双手也是伸出的。 我记得那一刹天色突然白了一下,一种撕心的绝望袭击了我。仿佛我就是那位老人,是我在车轮下挣扎,我伸出的手想抓住什么? 后来我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为什么人死的时候都要把手伸出呢?是想抓住他在尘世的名声、地位、财富吗?然而,一贫如洗的人呢?生命带给他的是轻贱和痛苦,他也抓住不放吗?对于生者,这是一个秘密。 两位老人一生都饱经沧桑。我不敢说他们对自己的生命有什么形而上的认识,但他们在平凡的日子里肯定体验过活着的滋味,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幸福。这幸福也许就是晒一会儿太阳,散一段步,或者补一条破裤子给自己穿。这是他们活着的理由和依据,虽然微不足道,但谁又能因此而取消他们生的权利? 我隐约感到,老人们伸出的那双手,是想抓住活着的依据。但都没能抓住,所以他们死了。 是的,生存确实需要一种依据。不管这依据是高尚还是卑微,是伟大还是渺小,是正当还是荒谬。人总不能无缘无故地活着,这样的生命毫无质量可言,如同艾略特诗中的“空心人”一样。 那两位俄罗斯诗人的自杀,是没有找到活着的依据。或者说,他们放弃了形而下的活着方式。他们的死与其说是对灵魂的亵渎,还不如说是对生命的超越。 然而,对于生活在凡尘的我们来说,唯一的问题还是怎样活下去。活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随时动摇着我们的信心。只有对生命充满危机意识,才能找到那种依据,向死而生。 1996、4、28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9 9:22:43编辑过]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xstk

TOP

一大早打开电脑,读到沧海这组诗,我深感震惊,我不知道他发生了什么,经历了怎样的心灵涡流?从这组诗来看,他似乎经过了生与死的残酷思考,甚至一度走到了死亡的边缘,万幸的是,在最后一刻,他终于停下了亢奋迷茫的脚步,在大海边停了下来。

我为沧海老弟的这一止步感到庆幸。正如孙老师所说,“生命的意义就在于生命本身的存在,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活着,是人就应当享受活着所必须经历的一切”,我们对于生命的追问,不应以对生命的伤害为代价。海子虽然走过了一条不归路,但他留下了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是一首多么温暖的诗呵,如果没有对生命和生活的深刻体会,他能写出吗?沧海老弟,你还年轻,对人生,除了诗性的感受外,还有很多东西需要经历,对父母,对家人,对社会,甚至对诗歌,你都还有许多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生命犹如河流,奔流就是它的目的。如果诗性感受只是让我们对生命失去信心,那么,这样的诗歌写得再多,也不能拯救我们的心灵。所以,你热爱诗歌,首先要热爱生命!

祝福沧海老弟的归来,愿你写出更多具有生命本真价值体验的诗,也愿你珍惜人生中的一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9 9:17:54编辑过]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xstk

TOP

在我的印象中,沧海是一个近乎于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朋友。我只知道他对诗歌的评论有很深的造诣,不仅视角独特,入木三分,而且胸怀和眼光都非常宽广。 女人心细,昨天读了沧海的告别辞之后,凤版觉得有些不对,认为情调太过悲沉了,而我却不在意,认为人生中的失意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很正常的事。今天看了这首诗,不禁心惊魄动,只到读到结尾,才松了一口气:天佑东方诗风,不至于失去这样一个难得的人才,大家也不至于失去一个未曾谋面的朋友,我也不至于因为粗心而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看了这首诗后,对于沧海有了更深一步地了解。 孤独,冷静,深邃,却又充满了爱心,象一域不为人知的海水,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生机。 可以想象得到,他面临的压力和困难,是常人难以承受的。 他是一个勇敢者,不仅仅因为他看轻了生死,勇敢地走向了海边,更因为,他战胜了自己,勇敢地走了回来。 这个世界上,能够战胜自己的人并不是很多。

这首诗,以极为冷静的笔调,记叙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想,处处都浸透着作者无奈无助凄凉的心境,也充分地流露了作者无处不在的爱意和怜悯。写景准确精炼,抒情含蓄深沉。 推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9 9:06:39编辑过]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http://blog.sina.com.cn/liushuiluohuachunquye

TOP

古往今来的圣哲都在苦苦寻求生命的意义。

其实生命的意义何须外求?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生命本身的存在,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活着,

是人就应当享受活着所必须经历的一切:

痛苦、欢乐、渴望、追求、绝望、寂寞、空虚……

把这一切看成是生命的理所当然,

就不会再为生命的意义何在而惶惑甚至弃世了!

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

请珍惜生命!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