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黑色的舞动

波伏娃 木子美
邓肯 芙蓉姐姐
到底是谁
不知道
想哭
在自己的茧里睡觉
郁闷的鸟儿在心里飞

比夜还深的是
伤口
在伤口上洒盐
痛快淋漓
悖离是快乐的
尖叫的玫瑰
伴着声音的跌落
寻找足尖上的妩媚

总以为梦是彩色的
才刚发现
梦很胆怯
不敢还原世界
搜索梦的碎片
黑色的吊带
扭结着
纠缠着
在黑夜里舞动
推开岁月
呼吸蕾丝
双臂环绕空气
灵于是氤氲缠绵
缱卷某种共鸣
又好像永远难以
接近别人的人生
一场在梦里
不会被刺杀的打斗
一种难以确定的气流
在排斥本来可以的亲近
酒和文字的十字架上
没有圣经
这一章节无字……

诗评:星月舞剑

这是好诗,比较成熟的一首。诗里的意象,表达着某种古典与现代的冲突。邓肯,现代舞之母,经典的心灵比照与回归。先是木子美,之后芙蓉姐姐,出“新”遂“奇”的网络新宠,据说在水木清华上的点击率,使网络爆炸。贝西裁取了舞者这个视角,表达内心经冲击后,难以抚平的余波。诗歌这种艺术表达的短制形式,关键是意象的营造。外物,经心灵过滤后,所形成的意象,通过文字的载体,沟通读者内心的灵动,诗歌也就完成了它艺术使命演绎的内在的全过程。贝西的这首黑色的舞动,是心灵蒙生迷茫,象走在原始的森林中,突然变向。这种失迷的心态,表达得淋漓。一首诗的产生,多般是心灵的震撼,先能感动写者自己的文字,然后才能感动读者的心灵。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隐含的意象,如:“梦很胆怯/不敢还原世界/搜索梦的碎片” 舞者,是生命的舞动。杨丽萍曾说:“舞蹈,其本质就是与死人灵魂的沟通。”从舞蹈的起源,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也就是说,舞蹈所表达的是一种生命的意象。天与地,人与天地,有着某种联系,是通过肢体语言,来呈现与寄托形而上的精神。这种还原的语言,很另类,象一个虚空的梦,很容易产生沉睡灵魂的深处的颤栗。
百人读诗,百样体会,这既是朦胧诗的艺术魅力,也是诗本质上的高端性。诗,是站在艺术诸种形式塔尖上的舞者,是某种生命的呐喊者。在月光五十家园里,写诗的朋友不是很多,但是,只要有诗呈现,就有力量。可能与其风雨人生的励炼有关联吧。很喜欢这首诗,它表达了对心灵的关照与深刻的思考。

贝西的BLOG:http://blog.sina.com.cn/bessiejhf

TOP

茶意如斯

在琐碎嘈杂的都市里
渴望丹山碧水
希冀绿色的荫凉
遮蔽暴晒的灵魂
邀明月清风
伴绕梁清音
掀开杯盖
迎面香茗
那一片片叶子
吸日月之精华
含山川之神韵
在寂静中尽舒广袖
在清水中释放怀情
清苦 清香 清纯
得趣 得慧 得神
浸润着唐代的典雅
漂逸着缠绵灵润
从宋词中走来
把薛涛的诗笺洗浣
纯净了文人墨客的情怀
还原了帝王将相的人性

那绿色的血液
清醇的乳汁
滋润着干渴
洗脱着疲惫
冲淡心灵的浮尘
它没有
烟的刺激酒的迷醉
给你的是
妥帖含蓄和清醒
生命的灵魂之饮
在茶带来的静谧中
心情渐渐的沉淀和放松
思绪也恢复到至真
邀约着这份清寂的至真
与平淡从容中追求永恒
时光模糊了脚印
美在于不争在于共融
勇敢的抓住灵魂的缰绳
不变的是揣在怀里的那份
坚定

抓住灵魂的缰绳---<茶意如斯>赏析

文/西门独行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从来都被文人雅士们所津津乐道。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曾写到“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春雨初霁,闲居无事,便信笔涂抹作草,随心品鉴杯茶。这种行为极其形象地渗透出了茶在文化人中的作用:一种意境的催化剂。什么意境呢?大概就体现在这个“闲”字上。在闲的时候,喝茶,然后品味——苦?涩?然而却是美妙的,一种看上去很矛盾的感觉。虽然每个人的味觉感受大致是一样的,但心理感受却是不同的。于是就产生了贝西的这首《茶意如斯》。
贝西提到这是一首获奖作品,我在这儿品评无疑于或更甚于班门弄斧。不过我觉得人是应该有些班门弄斧的气概的。
不过真正的气概我看来却在这首诗里。贝西把茶的意境作为自己的一个精神向往,一种在精神上逃避抑或是远离“琐碎嘈杂的都市”的寄托。而这种意境源自于“吸日月之精华,含山川之神韵”的物理属性,更源自于“浸润着唐代的典雅,漂逸着”宋代的“缠绵灵润”的历史底蕴。这样大气的句子出自一个女性之手,不得不叹服。而区别于“烟的刺激、酒的迷醉”,茶“纯净了文人墨客的情怀”“冲淡心灵的浮尘”,给人以“妥帖的含蓄和清醒”。而在“琐碎嘈杂的都市”中所需要的正是这种含蓄和清醒,使自己“心情放松、思绪恢复到至真”,以便保持“揣在怀里的那份坚定”。这份坚定是一个强者追求永恒的声明和决心。说的通俗一点,作者就是试图在告诉我们:静下心来,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不要管别人怎么说,不要受外界的各种干扰。
“勇敢地抓住灵魂的缰绳!”何其壮哉!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女性单薄的身躯在诱惑的妖魔面前是何等的渺小,然而那只抓住灵魂的缰绳的手却那么强壮,纹丝不动,因为它已经变成了两个字:坚定。而单单品茶就能做到这一点吗?那是无稽之谈。所以就我理解而言,作者的本意就在于说明,我们要通过类似品茶这样的行动来净化我们的心灵,少受一些世俗的干扰。这是一种做学问的态度,更是一种做人的态度,不能随波逐流。
这是一首好诗,好在揭示的道理,好在大气的遣词造句。

贝西的BLOG:http://blog.sina.com.cn/bessiejhf

TOP

谢谢于老师,那我选几首请你指导。
贝西的BLOG:http://blog.sina.com.cn/bessiejhf

TOP

小狐和逐明写得都很好。有一点缺点,小狐的诗用词表达不够准确,想象较窄,逐明的节奏和意境不够自然。。。谢谢两位!
于洛生 诗花朵 http://www.52poet.com

TOP

当然可以,但不要长诗
于洛生 诗花朵 http://www.52poet.com

TOP

自由诗可以吗?
贝西的BLOG:http://blog.sina.com.cn/bessiejhf

TOP

另外唐版写个自我介绍给我QQ留言吧
于洛生 诗花朵 http://www.52poet.com

TOP

我有亲笔签名,印章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本书的责编不知道天天想啥,排版错误多得惊人,所以首印就变得非常值得收藏了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14 6:46:51编辑过]

于洛生 诗花朵 http://www.52poet.com

TOP

别的不多说了,赶写东西,另外我的诗歌创作回忆录《走出抑郁》出版了,大家可以去新华书店购买,也可以到我处邮购,书店定价26元,我这里21元免邮资。QQ:48706419或者论坛www.52poet.com
于洛生 诗花朵 http://www.52poet.com

TOP

原创佳作(2)

 

 

杉木河

 

作者:唐古拉山风语者

 

是什么划破了翡翠一样的库水?

是那小小的篷船,嬉戏的草鱼。

 

是什么抚平了波纹一样的愁绪?

是那青青的山风,白白的芦苇。

 

是什么将我带入了梦境一样的风景?

是这层层的涟漪,微微的秋雨。

 

是什么将我带入了风景一样的梦境?

这是微微的秋雨,微笑的你。

 

就在这时我觉得所有的追求都是多余,

就像当年的西施,当年的范蠡。

 

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这是早晨还是黄昏,

因为林中小鸟说了,不须归去。

查询了一段杉木河的资料: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山峰险峻嵯峨,河水清澈晶亮,山羡水俏丽,水恋山环淌。景区幽而不闭、深而不险;河床白砂铺垫,砂丘一尘不染;水中鳌蟹结队,鱼虾自由遨游;两岸悬壁藤蔓,古树临空舒展,千年古峡一派生机盎然。
    仿佛用丹青画笔,一笔笔勾勒描绘,逐渐呈现一幅中国式的山水画:青青的山风吹抚芦苇,秋天的河水碧如翡翠,在微微细雨层层涟漪的深处,漂流着小小的蓬船,船上坐着诗人与他的伴侣。
    小船从历史的深处漂来,载着浓郁的中国情怀,俨然看见‘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的苏轼、‘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李白。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生命是如此微妙,就象度过黑暗幽冷的旅程,然而因为有你的明媚微笑,开始有梦、有爱、有欢乐,有温暖心灵照亮旅途的灯。

林中小鸟“不须归去”活用了典故,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如辛弃疾“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鹧鸪的叫声,古人觉得和“行不得也哥哥”相象。好像它在说 “行不得”的警告,当不情愿又必须远行,听到它的叫声,心绪就更加悲凉。但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情形和典故中的不一样:年轻的西施和范蠡,相伴泛游于五湖,在波光粼粼重重涟漪的中心,留下了他们的身影,而世纪更迭、朝代交替,在两岸匆匆上演,变幻着流转即逝、都成为掠影浮光。(文:于洛生)

于洛生 诗花朵 http://www.52poet.com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