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一、白话有“近代白话”和“现代白话”之分。我们说的是现代白话,也就是现代汉语。至于“口语”,那是另外一个意思,是和“书面语”相对应的。
二、现代民歌用的也是现代白话,但它不是创作诗歌。所以,原始形态的民歌不属于新诗。所谓“民歌体”作品属于创作诗歌,属于新诗。

TOP

新诗的定义似乎这样就够了:新诗,中国诗歌的一种。与“旧体诗”相对。出现于新文化运动中,当时也称“白话诗”,形式上采用与口语接近的现代白话,主要包含有自由体新诗与格律体新诗两大类。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讨论:现代民歌,究竟属于新诗之内,还是新诗之外。

TOP

白话的定义,与新诗相类似,也是约定俗成了的概念,不能完全望文生义的:

下面是新华字典的解释:


白话  
基本解释:
--------------------------------------------------------------------------------

①没根据的话;大话:这个人老爱说白话。 ②指汉语普通话的书面表达形式。与“文言”相对。是唐宋以来在北方话口语基础上形成,初只用于唐代变文,宋、元、明、清的话本和小说等通俗文学作品,五四运动以后逐渐取代文言,成为普遍使用的书面语形式。用白话写的文章,叫做“白话文”。

第一,白话指普通话的书面形式。
第二,严格说,白话有古代白话与现代白话之分。但五四以后,大家所说的白话文,都是现代白话文,白话诗是现代白话诗,这已经约定俗成了。作为定义来说,可以强调一下是“现代白话诗”。



口语  
基本解释:
--------------------------------------------------------------------------------
①谈话时使用的语言(区别于‘书面语’)。
②〈书〉毁谤的话。

TOP

汉语新诗到底是用什么样的汉语写成的,有必要再明确一样。
有三个概念:现代汉语、白话、口语。三者是有点 ...
齐云 发表于 2013-9-9 15:33



    我正在写相关的帖子,与齐云的观点十分接近,但又不完全相同。

TOP

齐云是提出了宝贵的新思路。
的确白话与白话诗古已有之。
但是,现代汉语是不是就只是书面语言呢?包括现代的口语吗?好像也有点儿夹缠不清。
真有些莫衷一是了。

TOP

汉语新诗到底是用什么样的汉语写成的,有必要再明确一样。
有三个概念:现代汉语、白话、口语。三者是有点区别的。
白话,是与文言相对应的,倒不是五四才有的,不用文言这个概念,也就不必要用白话这个概念。
口语,就是普通民众说话的语言,口头上的用语。其实诗是用书面语写作的,书面语比口语更严谨,格律这些东西只能建立在书面语上,而不是口语上。通常说话是说不出格律的。
所以我赞成用现代汉语这个概念。
手握灵珠,心开天籁

TOP

回复 20# 孙逐明

——是的。

TOP

回复 27# 丁鲁


    汉语新诗的自由化倾向是内因与外因同时作用的结果。不恰当的自由化译诗对新诗的影响只是外因,内因我将在自由体与格律体的区分标准讨论完毕之后,另文专论。

TOP

  我的想法:
  一、外国诗歌形式一脉相承而中国新诗不能,原因在于五四时期汉语书面语言的突变——法定的书面语言由古汉语(文言)变成了现代汉语(现代白话)。
  二、我们过去翻译的外国诗歌大部分是格律诗。由于语种不同,完全传达原作形式是不可能的。(其实西方不同语种诗歌的互译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但是,它们是可以用白话诗的适当形式来传达的。(如果不是这样,所谓“以格律诗译格律诗”就没有可能了。)
  可是中国五四以来的情况超出了这种一般情况,而是毫无章法。大量外国格律诗被译成了自由诗,起的完全是自由诗的作用。因此,把中国的白话诗“一腿长、一腿短”的原因归结为外国诗歌的影响,是不准确的。
  三、翻译文学是不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这是近年来讨论的一个问题。我赞成一种说法:翻译文学是中国文学特殊的一部分。

TOP

回复 24# 丁鲁

  我认为:
  外国诗歌形式虽然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基本特征是一脉相承的。而中国现代新诗与中国古代诗歌形式严重脱节,所谓新诗应当是是中国诗歌的特有形式。
  现代新诗的诞生,深受译诗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由于诗歌形式的不可译性,译诗形式不可能与外诗雷同,仅一定程度地地受外诗形式的影响而已。因此,外国诗歌对中国新诗新诗的创立产生过不同程度的间接影响。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对此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此外,可以认为,外诗的译诗本身,也是中国新诗的组成部分之一。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