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读齐云文断想:

  1.“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即将成为亲切的怀念!”------普希金
...
微斋先生 发表于 2013-10-29 09:41



此生能与东方诗风诗友结缘,是一大幸事。
手握灵珠,心开天籁

TOP

回复 15# 青木之灵


    东方诗友,年过七旬者尚未言老,论坛有何老可言?一个年轻的队伍是能坚持活动的活力之所在。
      有此一说,大可不必太过担心。只要有网上阵地在,东方诗风就不会解散。
——看来我是多虑了。。。。。。
手握灵珠,心开天籁

TOP

其实,在中国历代文人心中,都有一个诗歌梦!因为诗歌是诗人真正的中国梦!无论社会到什么时候,我相信,诗歌之花永远不会凋零!
读书品茶赏花 书生红衣风雅

TOP

本帖最后由 微斋先生 于 2013-10-29 09:46 编辑

读齐云文断想:

  1.“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即将成为亲切的怀念!”------普希金
  2.人生无常,运行有数。世事安排早定,淡定对之而已。
  3.只要有人类,就会有诗歌,就会有诗人,艺术与人类共生同灭。
  4.在诗坛沦亡的当代,还有我们这一批老中青诗痴在世,不正好证明诗歌永在吗?
  5.没有诗歌的人类,与动物的区别不大;没有诗歌的民族,是注定要同化于异族的。
  6。如果没有国风以来的诗道源流,中华文化传统还会存在并繁衍至今吗?
  7.但愿“东方诗风”常在,即使没有了,她也会重生的。你听,那边正有人吹奏“晓曲”呢,后继何患无人?
  8.”新月”在70年前落下了,今天不是有“新月”升起了吗?
  9.我们都做最后离开的人,我们就会永不离开。
10.即使离开这个世界,也一定会有传人继起“各领风骚数百年”的。

结论:诗道永存,何忧之有?
□■□■□■□■□■□■□■□■□■□■□■□■□■微斋先生    weizhai@ebaobao.cn

TOP

诗歌是会永远存在的!
这一点不用质疑。
但格律体新诗的繁荣,还需要广大同仁的继续努力。
这么多年的事 ...
桃园郎 发表于 2013-10-28 20:35


——桃园兄也一直在努力,大家都能看得见。这么多人在努力,特别是晓曲兄豪气的话“我在,格律体新诗就在”,看来我是多虑了。
手握灵珠,心开天籁

TOP

看了这篇文章,我也心情很沉重,齐云兄的隐忧也有一定的道理。我们“东方诗风”这个组织,我认为她还年轻, ...
人到中年 发表于 2013-10-28 20:21


前有微斋兄老来转向,后有中年兄打算壮年转向新诗,有良好的基础,想必出手就会不凡。
手握灵珠,心开天籁

TOP

回复 11# 晓曲

感慨复杂,齐云兄担忧没错,我想不管出现什么情况,“格律体新诗”已鲜明地确立起来,也不乏后继者。也不管什么情况发生,两网两刊已经有一群人可以自豪地说:我在,格律体新诗就在!该出发去广元公干了,简单表表心态。——“我在,格律体新诗就在”,最鼓舞人的话!格律体新诗网站就在晓曲兄的努力下,一直扬帆路上。
手握灵珠,心开天籁

TOP

回复 10# 花间莺语

“东方诗风历史使命在我看来,就是集合同好力量,发出更大的集体的声音,然后等待历史的选择,增加我们的好诗不被埋没的可能性。”齐云此言很有见地!——我对论坛使命的定位他人看来可能太低了。
手握灵珠,心开天籁

TOP

回复 9# 花间莺语

我相信,有些人,有些事,有些相遇,是偶然。我更相信,有些灵魂,若相通相知,便会有命运的红线为之相系,不论多远,不论多久,都会有相逢的一天,这是必然。
     我与东方的相遇,是偶然;我与东方的今生牵手,是必然。
——遇到半个唯心同道,呵呵,握手。你的这些话,我赞必然的那一半。花间用感性的语言来阐述必然,更动人。
手握灵珠,心开天籁

TOP

回复 8# 木依秋

看到木依秋、临枝、剑舞等后来人,真很高兴。
手握灵珠,心开天籁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