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14# 丁鲁


  按照这一原则,新诗的定义似乎这样就够了:新诗,中国诗歌的一种。与“旧体诗”相对。出现于新文化运动中,当时也称“白话诗”,形式上采用与口语接近的白话,主要包含有自由体新诗与格律体新诗两大类

  红字部分是新诗的内涵,蓝字部分是新诗的外延。

TOP

科学的定义应该只包含必要的词语。因此我以为符合语法规范等词语是不必要的。如果要了它们,我们还可以接受另外一些词语,像要有诗意呀,不要散文化呀,等等,就都需要加上去了。

TOP

还举一些不能望文生义的词语:

白菜、青菜、南瓜、西瓜、打电话、打毛衣、诗歌、近体诗、古诗、平声……

TOP

如何鉴别“合成词”与“词组”,一般有三个方法:

第一、习惯上合成词不分开说,词组可以分开说;第二。词组都能添加词语,合成词一般不能。例如“白菜”不是“白的菜”,是合成词,“白纸”能说成“白的纸”是词组。当然也有例外,有一种“离合词”是可以添加词语的,如“投票”可以说“投他一票”。第三,查看辞书,词组不会在辞书里设置义项的。

“新诗写罢自长吟”里的“新诗”可以写成“新写之诗自长吟”,所以是词组。“我写了一首新诗”里的“新诗”是不能拆开说的,中间也不能添加词语。

此外,尽信书不如无书。我查看了一下辞典,辞海和新华词典之类权威性辞典里,新诗只有“白话诗”这个义项,唯有汉典增加了“新的诗作”这个义项,所举的例子只是两句古体诗“新诗改罢自长吟”“新诗脱口每争传”,这是不妥当的,道理见上。

TOP

新诗:用现代汉语写作的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要求的诗歌。

这个定义,只说明了“新”,至于什么是“诗”,则 ...
齐云 发表于 2013-9-4 16:22



    新诗:用现代汉语写作的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要求的诗歌。  

  这一定义也是正确的。

TOP

定义也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对事物的认识随着事物本身的发展而深化。
所以现在看来,“形式上采用与口语接近的白话,并突破了旧体诗格律的束缚”的说法就不够妥帖了。应该强调语言载体为白话;而只提“突破了旧体诗格律的束缚”,就是实际上认同废名“新诗是自由诗”的观点。所以在“突破了旧体诗格律的束缚”后面,应该加上“新的适合现代汉语的格律在建设中”的意思。

TOP

回复 8# 孙逐明

——理解为一个偏正式构成的词也可以的。不过在现代语境中,“这是我的一首新诗”,其意义只是强调它不是“旧体诗”,而不会被理解为“我新写的一首诗”。这样看来,“新诗”已经成为专用名词了。

TOP

回复 7# 诗酒自娱


  严格地说“新诗改罢自长吟”里的“新诗”不是一个双音词,而是一个词组,是“新写的诗”的意思。
  而现代人写的“新诗”是一个双音词,是有特定含义的,它特指“白话诗”。

TOP

如何理解新诗确实不能望文生义,而尊重约定俗成的原则。
还有需要注意的是“一词多义”:“新诗改罢自长吟”中的“新诗”,其意义也是十分明确的

TOP

  当今很多所谓诗论家,为了标新立异,往往缺乏最起码的语言学常识。对于“新诗”的定义,妄加批评,就是典型例子之一

  丁国威先生在《“新诗主体论”可以休矣!》一文里的批评“新诗”说:
  “新诗主体论”的所谓“新诗”,概念模糊,很不科学。
  何谓“新诗”?诗的新旧,相对而言。科学的解释,所谓“新诗”,应当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而内容又是本质的、决定性的因素,也就是说,只要内容和形式有别于古典诗歌(包括词曲等),就是“新诗”。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新诗”的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新诗”,即从内容和形式都不同于古典诗歌的现代自由诗;广义“新诗”,则应包括内容不同、而形式近似于古典诗歌的当代诗词。换句话说,从本质上看,从广义上看,当代诗词也是现代“新诗”,是其中的一种形式,称为“旧体”则可,视为“旧诗”则不可。著名诗论家。教授诗人、《军歌》词作者公木早在80年代就明确指出:“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可以写一些’的‘旧诗’,是仅就‘体裁’说的,乃是今人利用旧形式创作新诗,自应算作新诗或现代诗歌。”(《中国诗歌史论》)

  周仲器先生在《新诗十批判书》之一里说:
  我已在一篇文章上说过:新诗的含义应是新写的诗,旧诗应是过去写的诗或过去时代写的诗。所以,现今中国诗歌理论界流行的“新诗”概念是不对的。古典诗歌是旧诗,五四时代写的诗也已是旧诗。相反,当今写的古体诗词曲是新诗,而不是旧诗。权威们所认定的“新诗”概念,第一在老百姓脑子中是不存在的;第二在外国也是没有的。试问几千年后还有什么可称为新诗的“新诗”吗?那时我估计是不会有了,但仍有新写的诗,新写的白话诗,新写的文言诗

  二位先生竟然不知道,对于大家约定俗成的名词术语的定义,非每一个词语都能“望文生义”的。
  语言学告诉我们,名称与事物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它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约定俗成”。
  所谓约定俗成,是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

  举几个最常见的例子:“救火”一词的含义是“灭火救人”,却说成了“救火”。咱们不能因为火被“救”是越烧越旺,不能表达“灭火救人”的意思,就指责“救火”概念模糊,很不科学。又例如“恢复疲劳”、“打扫卫生”新出来时有人说不规范,只能说“消除疲劳”、“恢复精神”、“保持卫生”,但是“恢复疲劳”、“打扫卫生”可以解释为动词带原因宾语的,是概念清晰的科学的说法。
  同理,“新诗”的准确含义,在辞典里说得清清楚楚:新诗,中国诗歌的一种。与“旧体诗”相对。出现于新文化运动中,当时也称“白话诗”。形式上采用与口语接近的白话,并突破了旧体诗格律的束缚。最早的作者为胡适。
  这一定义,大家普遍接受了,约定俗成了,它就是概念清晰的、科学的名词。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