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女儿的眼泪

出门回来,收拾着房间,整理着衣物。可能是受了风寒,胃疼得厉害。女儿自己在小屋电脑前看电子书,看着看着忽然跑了过来,眼圈红红的,拉着我走到电脑前,让我也看看。 那是一则叫做《舞蛇的泪》的童话故事。蛇和鼠本来是天敌。故事开头告诉我们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意即蛇冬眠的时候往往会被群鼠找到食之。故事的主角是一只白鼠,偶然见到耍蛇人以一只竹笛让一条白蛇跳出曼妙的舞蹈,竟然爱上了蛇舞。于是拼了命地学习吹笛,终于学会了那些能令蛇舞的音乐,两个原本的冤家对头一吹一舞,颇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但是冬天来了。白蛇冬眠了。一群老鼠找到了这条冻僵的蛇,正要吃掉它。被小白鼠发现了,它苦苦哀求同类,不要吃这条舞蛇。哀求显然是没有用的,一群饥饿的老鼠会放弃到口的美餐吗?小白鼠无奈,只好又吹起竹笛,冬眠的蛇竟然醒了过来,跳起舞来,美妙的舞姿竟然让一群老鼠看得呆了。但是白蛇循着乐声看见了白鼠,天性使它忽然咬住了这只白鼠。音乐停止了。白蛇忽然看见了白鼠身边的竹笛,看见了满洞的老鼠。似乎明白了一切。它用头托起这只小白鼠,缓缓地游走了,眼里流出一滴泪来……感动了女儿,使她也掉下了眼泪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我没有被这故事感动,却被女儿感动了。女儿是这样的,她喜欢读书,每当看到了令她感动的故事,总是要让我也来看看,那种心灵被震撼的感觉是极需要有人感知,有人分享的。我不仅感动,也感到欣慰。这种感动和欣慰不只在于孩子的心是仁厚重情的,而在于她对美好东西的敏锐的感知能力。她会被她所熟悉的情感所感染,所感动(比如亲情或友情)这不足为奇,但这种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对超出于生物本性本能的精神境界的东西,她能够理解,能够被感动。在她这个年龄,这很令我惊讶,也很令我欢喜。 陪着孩子又看了一遍这个故事,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说些什么好,只低头亲了亲女儿的小脸。她看看我的脸色,知道自己的感受是被理解的,感到很高兴。却又因为自己的落泪有点不好意思,抿着嘴儿微微地笑。我忽然觉得胃不是那么疼了。 女儿从小就不爱哭,更很少为自己哭。挨了批评,无论是来自家长的还是来自老师的,顶多是撅撅嘴,不吱声了。有了病痛,反而会显得比平时更乖巧和懂事。她的眼泪,基本上都是为故事里感动她的那些人和事,有时候哭过了自己还觉得不好意思。会脸红。 回到家中,看到这么可爱的孩子,会觉得在外边一切的奔波劳碌都是值得的。这是我的一切希望之所在啊! 2006-09-10

容淡华伫,材不材间。

嗯,图中的场景我也喜欢。:)
容淡华伫,材不材间。

TOP


贴张图送姐姐,这里的宁静我很喜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27 15:30:22编辑过]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不信有天常似醉,最憐無地可埋憂

TOP

忽然看见白云,惊喜!你还好吧?[em27]
容淡华伫,材不材间。

TOP


:)再读
不信有天常似醉,最憐無地可埋憂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二十四桥在2007-9-10 10:44:56的发言:
俺就常为这些事哭鼻子,有时觉得自己真是很脆弱呢。看了凤和卜白兄的文章才知道还真是哭得有理。:)

所以呢,小桥不写诗是可惜了的:)
容淡华伫,材不材间。

TOP

俺就常为这些事哭鼻子,有时觉得自己真是很脆弱呢。看了凤和卜白兄的文章才知道还真是哭得有理。:)

TOP

很好的文章,谢谢卜白兄。

天地至善,仁者居之。

容淡华伫,材不材间。

TOP

 
  你还能够感动得流泪吗?
                 
  作者:肖复兴
                 
  有一天,俄罗斯著名的油画家列维坦独自一人到森林里去写生。当他沿着森林走到一座山崖的边上,正是清晨时分。他忽然看到山崖的那一边被初升的太阳照耀出他从来没有见过的一种美丽景色的时候,他站在山崖上感动得泪如雨下。
                 
  同样,德国的著名诗人歌德,有一次听到了贝多芬的交响乐,被音乐所感动,以至泪如雨下。另一位俄罗斯的文学家托尔斯泰,听到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的时候,一样被音乐感动而热泪盈眶。
                 
  无论是列维坦为美丽的景色而感动,还是歌德和托尔斯泰为动人的音乐而感动,他们都能够真诚地流下自己的眼泪。如今,我们还能够像他们一样会感动,会流泪吗?
                 
  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我们现在面对世界的一切值得感动的事情,已经变得麻木,变得容易和感动擦肩而过,或根本掉头而去,或司空见惯得熟视无睹而铁石心肠。我们不是不会流泪,而是那眼泪更多是为一己的失去或伤心而流,不是为他人而流。
                 
  回答这样的问题,首先要问列维坦、歌德和托尔斯泰,为什么会被仅仅是一种客观的景色、一种偶然的音乐而感动?那是因为他们的心中存有善良而敏感的一隅。感动的本质和核心是善,失去或缺少了内心深处哪怕尚存的一点点善,感动就无从谈起,感动就会如同风中的蒲公英离我们远去。
                 
  所以,我说:善是感动深埋在内心的根系,只有内心里有善,才能够长出感动的枝干,因感动而流下的眼泪,是那枝头上迸发开放出的花朵。
                 
  内心里拥有善,才会看见弱小而感动得自觉前去扶助,才会看见贫穷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同情,才会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善是我们内心最可宝贵的财富,是我们民族历史中最可珍惜的传统,是我们彼此赖以生存和心灵相通的链环。悲欢离合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沉淀在我们酒液里的和融化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让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所感动着,从而形成一泓循环的水流,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帮助我们度过了相濡以沫的人生。
                 
  在一个商业时代里,有的人迅速发财致富,富得只剩下钱了,可以去花天酒地,一掷千金,却惟独缺少了善,感动自然就无从谈起。欲望在膨胀,善已经被钱蛀空,爱便也就容易移花接木蜕变成了寻花问柳的肉欲,感动自然就容易被感受和性感所替代。虽然,感受和感动只是一字之差,感受却可以包括享受在内一切物质的向往和欲望,感动却是纯粹属于精神范畴的活动。因此,感受是属于感官的,感动是属于心灵的。感受是属于现实主义的,感动是属于浪漫主义的。就不要再拿性感和感动相比了,虽然那也只是一字之差,却早已经是差之千里。
                 
  所以,有的人可能自己依旧不富裕,但内心里依然保存着祖传下来的那一份善,将如今已经变得越发珍贵的感动保留在自己的内心,他的内心便是富有的,如一棵大树盛开出满枝的花朵,结出满枝的果实。
                 
  在一个商业社会里,貌似花团锦簇的爱很容易被制作成色彩缤纷的各种商品,比如情人节里用金纸包裹的玫瑰或圣诞节时以滚烫语言印制的贺卡,以及电视中将爱夸张成为卿卿我我不离嘴的肥皂剧,有时也会让你感动,那样的感动是虚假的,如同果树上开的谎花儿,是不结果的。而在这样的商业社会里,善是极其容易被忽略和遗忘它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为善不那么张扬,不像被涂抹得猩红的嘴唇,抒发出抒情的表白。善总是愿意默默地,如同空气一样,看不见却无时不在你的身旁才对。因此,感动,从来都是朴素的,是默默的,是属于一个人的,你悄悄地流泪,悄悄地擦干。
                 
  有时候,善比爱更重要,或者说没有了善便也就没有了爱。设想一下,如果心里稍稍有一点点的善,还会有那么多能够致人于死命的假药、假酒以及地下窝点的鞭炮和小煤窑的瓦斯爆炸吗?更不要说如今遍地都是假冒伪劣其他产品,为了多赚几个钱,连炸油条都要用恶心的地沟油,卖螃蟹也要塞进几只死的。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地包围着我们,我们的感动当然就一点点被蚕食了。善没有了,感动也就成了无本之木,那样的荒芜,该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再说一句,善,一般是和“慈”字连在一起的。慈善,是一种值得敬重的美德。慈善事业,是一种积德的美好事业。慈者,就是爱的意思,古书中说:“亲爱利子谓之慈,恻隐怜人谓之慈”。在家者,为之慈母、慈父、慈子;在外者,则为之慈善。我们不可能只待在窄小的家里,我们都需要推开家门走到外面去,我们便都需要为别人播撒爱和善的同时,也需要别人为我们播撒爱和善。爱和善,就是这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繁衍着人类的生存,绵延着爱的滋润。而真正的感动就是在它们的根系下繁衍不绝的。世界上爱和善越来越多,被我们感动的事情就越来越多。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曾经说过:“没有一个善良的灵魂,就没有美德可言。”没错,善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美德,感动就是我们应该具有的天然品质。或许,感动而泪如雨下,显示了我们人类脆弱的一面,却也是我们敏感、善感而不可缺少的品质。我们还能不能够被哪怕一丝微小的事物而感动得流泪,是检验我们心灵品质的一张PH试纸。

(看到凤舞的短文,想到了我曾收藏的这篇文章,找出来贴在这里。)
 

士为知己者死,诗因知己者活。
我希望我的诗——字少义多,言浅情深,语淡味浓,思奇韵和。
卜白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x571

TOP

凤公主的眼泪也是凤版小时候的翻版吧

[em07]
我们试图越过现实的高墙,去发现一个新的世界…… http://blog.sina.com.cn/chengaijun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