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原创]高雄诗坛一绝

高雄诗坛一绝---简锦松教授赞

黄中模

一、高雄记游

简览高雄景色嫣,松青海碧水连天。

爱河艇内狂情侣,寿鼓山前听管弦。

仰赞古诗吟会馆,惊闻老道问神仙。

唐风现地勤观察,系列新书耀两间。

二、致锦松

飞至高雄市,    接机深夜迎。

啖鲜偕伉俪、    导我赏旗津。

店主谈毛著,    佳人诳选民。

中山授“博士”,潇洒校园情。

 

 

 

上面诗稿的背景情况和诗话:

1110晚上11点半,我和敖依昌教授到了高雄机场。到机场出口,我一眼就看到身穿长衫、风度翩翩的中山大学中文系简锦松教授了。他和爱人及女儿一起来接机,我们相隔一年多未见面,这次相会,更为亲切。

他爱人开车在宽阔的街道上徐行,说是要我们看看夜景。车过一条淡水河,就介绍它名叫爱河及其来历。看完夜景近深夜两点了,他们毫无倦意,还带起我们去一家海鲜馆,吃了难忘的一次夜餐。

次日九点过,他们又开车来接我们去游览高雄市的旗津岛。这是个四面环水的海岛。岛的最高点旗山,与鼓山对峙。二山各伸出一只巨手,将岛内海湾夹抱,形成天然良港,港内船只穿梭进出,甚是繁忙。旗津、即旗山渡口,旧称旗后,为旗山后方聚落之地。总面积45平方公里,是高雄最早开发之地。现为旗津风景区。岛上文物古迹很多,保存完好。繁华,游人如织,是来高雄的必游胜地。

我们参观了天后宫及渡口风光,满目都是新鲜事物。其中感到新奇的是简兄带我们到一家中药店内暂憇,店主人是他的朋友,喝茶时,店主人还拿出一本红壳包装的《毛主席语录》给我们看,他说是最近花200台币(50元人民币)在书店买的,他说,毛泽东说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很正确。

另外是满街都悬挂着竞选的广告。除竞市长外,是那些竞选民意代表、立委的女人的大幅广告牌更为突出。很多是美女,看起来年轻、很漂亮。简兄告诉我们,那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有的没有广告上那么美,是经过化装摄影美化了的。打扮得很美丽,好吸引人,争取选票。

当天最难忘的是参观教授主持的古典诗学会馆。该舘是以他为董事长的古典诗学基金会兴办的。坐落在市内的一幢高楼的一层楼上,宽敞的办公室,吟诗室、讲演厅,教课室及图书设备非常丰富。我们访问时,满教室的小朋友正在教室上课,吟唱唐诗。过去我曾听说过,他把唐诗演变成唐代生活,再现盛唐景象,让青年学生在浓厚的唐代生活气氛中学習,吟唱唐诗,继承传统,很受欢迎。当天见到的情景,证实所闻,非虚言也。

他的旧体诗《锦松诗稿》写得很好,感物吟志,有唐诗风味。特别是他在唐诗的研究上,更是独辟蹊径,去年送我一本《杜甫夔州诗现地研究》、当天又赠我新出版的厚厚的《唐诗现地研宄》、更是他多年在大陆各地沿着唐代诗人的足迹,进行现地考察,以实际见闻,对许多有名的唐诗,作了新的诠释,纠正了过去那些权威专家,只在书斋中仅凭文献而作的主观臆断的错误,正如台湾评论界赞美的,是令人耳目一新,可谓石破天惊,掷地有声。在高雄可谓诗坛一绝!

当天我们在中山大学还参观了他的工作室,其时正值国际仙道学术研讨会在其校内召开。他说曾经有一个从东南亚来的道士,见他平常着唐装、穿长衫,俨然仙风飘飘,便问他有几百岁了。他回答:他在台湾已经生活三百年了。那些道士争着要和他一起照相,说完,我们都呵呵大笑起来。

他还是该校古典文学的博士生导师,正巧他车上有两套博士服装,他要给我和重大中文系主任敖依昌教授,拍几张穿博士服的照片。为了好玩,我们穿了,用他的高级相机,从各个角度拍了许多照片,当天就制成了光盘。因此我们在高雄可谓“潇洒地走一回”了。

当天下午六点,由他的的夫人驾车,全家一起,又准时将我们送到了台南,参加了成功大学中文系举行的盛大的欢迎宴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4 12:26:36编辑过]

台湾之行,精彩纷呈;弘扬传统,两岸心声。

形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多交流。

愚意以为,先实现网络交流,实为加深相互了解、建立友谊的捷径。也较为现实。

第一步,找到与“东方诗风”对应的网站。

第二步,双方组织诗友(尤其是版主)到对方网站发表作品。

第三步,建立友好网站,扩大影响。

实现了以上三步,还愁没有见面交流的机会吗?

人生悟透了无尘

TOP

吟唱旧体诗词可以作为交流的形式之一,并非唯一。就古人而言,也是书面形式居多,吟唱也是受环境、条件限制的!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金谷在2006-12-5 20:11:35的发言:

   与大陆进行交流,是台湾诗歌界的愿望。这是我此行的感受之一。以古典诗词来说,我们与他们的差距之一,是吟唱旧体诗词问题,我遇到的是高雄与台北都是吟唱,而不是用普通话朗诵。有仁德兄参加的今年鹅岭重阳节诗会,大家都是朗诵,这在形式上用什么来与他们交流?因此建议东方诗风提倡吟唱古诗,弘扬传统。不知二位版主以为如何?

艺术的生命在于个性,地域的差别及时代的演进,形成了不同的表现形式,是很正常的事情.

彼唱我诵,各有千秋,不仅可以交流,而且可以相互借鉴,何乐而不为?

更何况,诗词的交流,彼此唱和,主要还是以书面形式进行.同一个民族,同一个国家,同一种文化背景,共同点多着呢!

□■□■□■□■□■□■□■□■□■□■□■□■□■微斋先生    weizhai@ebaobao.cn

TOP

   与大陆进行交流,是台湾诗歌界的愿望。这是我此行的感受之一。以古典诗词来说,我们与他们的差距之一,是吟唱旧体诗词问题,我遇到的是高雄与台北都是吟唱,而不是用普通话朗诵。有仁德兄参加的今年鹅岭重阳节诗会,大家都是朗诵,这在形式上用什么来与他们交流?因此建议东方诗风提倡吟唱古诗,弘扬传统。不知二位版主以为如何?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金谷在2006-12-4 12:24:20的发言:
请版主组织大家一道去与其交流和吟唱,如何?

那就有劳金谷先生帮忙策划了!

□■□■□■□■□■□■□■□■□■□■□■□■□■微斋先生    weizhai@ebaobao.cn

TOP

请版主组织大家一道去与其交流和吟唱,如何?

TOP

精彩!!羡慕中!!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qnb413.blog.163.com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