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原创]朗丽以抒情―――评诗人金筑新出版的诗集《飞絮年华》

朗丽以抒情

            ―――评诗人金筑新出版的诗集《飞絮年华》

                                   黄中模

     在台北,诗人金筑赠我一部新出版的诗集:《飞絮年华》(以下简称《飞絮》)。带回研读,和他以前的《金筑诗抄》、《金筑短诗选》加以比较后,使我感到:这部将近百首的长短诗集于其中的《飞絮》,以其新的内容和艺术风貌,标志着诗人迈出大步,用朗丽以抒情的格调,行吟在诗歌创新的道路上。

                                      ()

通过艺术形象去抒发诗人的感情,具有强烈的抒情性是诗歌的本质特征之一。因此“诗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自成高格”,其最高标准,则是“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

《飞絮》就是这种能写真景物,抒发真感情的佳作,惟其如此乃能在思想内容绽放出了新的特色:

    第一、超越了往昔的自我,直面现实社会与人生,抒发了作者的真情实感。除了文晓村先生在本集《序》中说的:金筑过去的诗大多是孤独寂寞下的产物’”,而《飞絮》则是蓝天朗朗,歌声悠扬,一扫孤独寂寞的伤感之外,使我感受最深的是:《飞絮》宛如作者从空灵梦幻的境界中顿悟尘环,直面广袤纷繁人间世界,给纷扰的社会,展示各样不同的美丽画面

刘勰说:诗者,持也。持人性情。(《文心雕龙.明诗》)只有接受者在领悟诗人旨意之后,从中陶冶感情,才能达到诗论家所要求之目的。

    我对《金筑短诗选》作过统计,其中有三分之一的诗篇,是写梦幻境界的。如在《凄迷的梦》、《千禧惦夢》、《寄等诗中,写出了在寂寞中的爱与恨、甜与苦及其幻想,其中曲折地表现了他对现实某些现象的观察和理想。但这些诗的梦幻境界是空灵幽婉的,调子是孤独和凄楚的,其含义意相当隐晦,使人如雾里看花

而《飞絮》则不然,既扫除了过去大都是孤独寂寞影,又走出了凄楚迷茫的幻境,更多的是明朗刚健、深湛委婉而又缤纷彩丽的新作;在同样是空灵意境的飞絮小品中,大多数是表现即目所见的意象和情景。《抚琴》、《夜读》、《迴旋的思》等短章,犹如一曲曲抒情小调,将读者导入可意会的缠绵婉转的心灵美的享受中。在深秋蝉声中,《回溯》往昔青春的梦,已不是戰馬奔騰的歲月,而是夕晖映照着永远年轻的回忆烹饪往事的料理,标志着走出孤凄与迷茫,表达了老骥伏櫪的的情怀,意境深邃,余音绕梁。它们的内容是健康向上的,意象是明朗的,境界也是含蓄的。读者贴心细品,便可收到与诗人交流的共享秘密之妙趣。

    第二、敢于选取海峡两岸的重大素材,突破了原有诗集题材的局限,展现了五光十色的现实社会主要矛盾的画面。在过去的上述两部诗集中,直接干预生活,讽谕主流社会的重大题材是比较少的。而在《飞絮》中就有一些这样的佳作。如《sars右外之一章》揭露和鞭挞了在非典肆虐中挥动权谋黑手;《蝉嘶》则辛辣地讽刺了那些在立法院中,像知了一样地鼓噪的喊叫,他们徒使台北的盛夏更加燥热挥汗如雨;此诗借咏蝉之声而讽刺现实的丑恶现象,颇有新意。《电玩》一诗,铺写了电玩中的各种画面,刻画了操纵者各种心态,而最后是口袋却被光怪陆离的虚构吃空竟然多顶乌纱帽被折下……这是作者以台北电玩贪污案为题材创作的,看后,发人深省。尤其是在短诗《心锁》中,直接描写海峡两岸近年来的形势发展的重大变化,并渴望智慧人士解开心锁,情真意深,亲切感人。

    第三、突破时空的局限,将古今中外的人物和意象,集中或交叉地进行描写,增加了内容的丰富性和深邃性。诗人以海峡两岸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为依托,在抒情叙事中,咳唾生珠,充实了诗的历史与现代社会生活内涵。如在《长城》中,对于孟姜女的写照,寄托了诗人对历史和现代人生的某些联系的探求和暗示;《蓼莪新篇》铺叙了黄香、孟宗、王祥感天动地、返童还真的事迹,呼唤传统道德的复兴;《蓬门》挿入了唐代著名诗人诗句中的情节,与当代生活融为一体,增强了诗集的历史文化的传承性和厚重感

在人物刻划上,作者也同样把握了历史发展与目前时景交替的脉搏,让人物在历史进程中显示性格,如在《无语问苍天》中,作者通过对自己从青梅竹马起、经历了四十载、不断地怀念故人的描写,让历史积淀的深沉的思乡之無奈,在仰首遥望长空茫茫而默默问苍天的旋律中倾泻出来。另如《老兵未凋》也是如此,它通过对老师从挽炮教书20余载的耕耘、而获得桃李争报早春一生的描写,刻划了一个解甲后仍自强不息,成为翠栢凌风苍劲的知识分子形象,写气图貌,展示了包括诗人在内的台湾一些文化人的成长道路。这些诗的历史风云与现实光辉交织的画面,包含深意,自然令人玩味无穷。

在《飞絮》中还有一组奇特的诗是《上行之歌》,它是诗人借鉴《圣经》的《上行之诗》而创作的。那52章诗行,既是诗人多年与青年学生交流的生活心态与经验的结晶,更是他一生对生活的观照和总结。诗人将《旧约》中的祈祷与请求怜悯的内容,改变为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诗,在那富于哲理意味的句子中,燃烧着火一样的激情,焕发着青春的闪光,是诗人从外国文化中吸取的精神营养。与《上行之歌》同类的《远方的呼唤》,这也是一首饱含哲理兴味之作。它通过童年、青年、中年老年四季纷迴的描写,概括了一生的感情体验。最可贵的是当凄风苦雨泪洒云天之时,远方的呼唤使昇腾的初心勇猛如脱兔,便在夕晖中跃去善尽一份对人世进步之贡献。这是一幅诗人老而弥坚,志在千里的生动画图。

    以上各方面的内容,贯穿着一条主线:是诗人在对于社会和人生的多侧面的烛照,展示了在诗人在春秋代序活动中的激情,具有立体感的丰富而爽朗抒情基调;作品中的新颖内容,确能达到持人性情的目的,并有他希望的激励效果

                                    ()

    内容决定形式,而形式反作用于内容,乃是包括诗歌在内的文艺创作的一条重要规律。《飞絮》整个诗章,呈立体感和多侧面的浓郁的抒情性内容,是作者根植于中国传统诗歌艺术的深厚土让中,博採古今中外众家之长,综合运用多元化的艺术手法,创造并初步显现出朗丽以抒情的艺术格调。

    首先《飞絮》是根植于传统,广泛运用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和诗歌的艺术手段来进行创作。

其表现之一是诗人从传统诗歌艺术宝库中叹吸取养料,与即目所见所思的生活结合,联缀成新的诗句,俯拾皆是。如《蓬门》之于杜甫《客至》:《娇娆的唇》之于柳宗元《渔翁》;《新赤壁赋》之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都是从传统诗赋中,吸收营养,演化而成为新的意境的诗篇。

其表现之二是综合运用传统诗词具有生命力的艺术手法,为创造新的诗歌意境服务。如《绿竹》用体物写志的赋的手法,通过对竹的拟人化的刻划,暗喻了具有宁折不屈绝不依投攀附/……把生命绿了四季/随着环节/天天升高/指向兰天的游韧意志和高洁品质;其它如《春釐》以春风花弄影的起兴;《思归》中的以杜鹃啼声,比喻游子思乡的心情……,都具有浓郁的传统诗词兴味和风骨美,表明了诗人综合运用传统的赋、比、兴诗词艺术手法,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中国古典诗词要求“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钟峙《诗品序》),即用形象而瑰丽的语言来表现崇高的思想感情《飞絮》能从中去粗取精、或推陈出新地融入自己的诗篇中,使许多诗句具有律诗句法的韵味和音律之艳瑰的美感形态。如《上行之歌》中的风声/雨声/苦读声/;国事/家事/烦恼事。是对传统楹联中对仗语言的借鉴和选用;《老兵未凋》中的看松风舒展水月和下文的听桃李争报早春,几乎是一副具有韵律美的诗联;在《虚无》和《娇娆的唇》中一系列效法传统诗词的华丽排比句法之运用,普遍增强了诗集的瑰丽和音律美的感性形态。最后如《第一朵绽开的莲》中的“散发空空寂寂冷冷立于荷池中央频频贴切悠然时空之最圆圆临风之至极等句子,连用了五组叠韵联绵字,塑造了红莲娉婷玉立、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而瑰丽的形象。这些驱词遣字,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艺术魅力,在诗集中大量散发着如荷蕊般的芳香。

这些都是诗人从古典诗词、对联和骈文中吸吮的乳汁,使《飞絮》的语言普遍呈现出古律诗的骈丽美的特色。其溢出的语言美、音律美和艺术表现力,为其朗丽以抒情格调的显现,起了促进作用。这是海峡两岸目前还趋步于现代派、后现代派诗风的诗人们所望尘莫及的。

诗人为了创新,根植在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并不等于是回归传统,它只是一个方面;而另一方面乃是诗人对现当代诗坛各个流派,转益多师,只要合理,均採取拿来主义,广泛吸纳,为我所用。

其突出的表现之一是对现代派诗法的利用。在五、六十年代,以纪弦为首的现代派诗歌,风行台湾其影响,在《飞絮》中仍有突出表现。首先,现代主义也主张诗要抒情。如法国的波德箂尔就力主诗的本质“永远是美的事物通过每一个人的感情、热情和梦想的表现。”(《一八四五年的沙龙》)再如现代主义诗人提倡打破语言的成文与不成文的规定,提倡解篇章句子形式及通篇无一标点符号,与古典诗词和“五四”以来的新诗传统有显著区别。       

《飞絮》在结构上,变化多端,没有一首诗的结构是相同的;诗行的组合除了个别四言诗排行整齐之外,绝大多数乃是灵活多样;诗句的字词组成,长短不一,舒展自如,最长的有十多字;二言至九言参差不定而有的诗,颇多一字成行,如《上行之歌》34节的化为泥,四字独立成行,其作用是为了在朗诵时,有所停顿,增强了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但在有的诗里,个别的无实际意义的连词字,也占一行,将语气拉长,似乎没有必要。《飞絮》不只是摒弃了惯用的标点符号,更在押韵上,无一定的规律,多重自然音节,而朗诵起来,音韵铿锵,增强了诗的抒情气氛。

再者,盛行于七、八十年代的台湾的写实主义诗潮的影响,在《飞絮》中也是明显的。1962年《葡萄园》诗刋创刋时,就在呼吁抛弃虚无、晦涩与怪诞,提倡回归真实,回归明朗诗风(文晓村《葡萄园诗选.序》)。其理论硕果,在金筑的诗集中则表现为诗人用现实主义的方法,抒情言志,为至大美化的写真(《第一朵绽开的莲》),展现了台湾社会一些真实面貌。如《心锁》对海峡两岸在氷山溶化一角后的交流状况有所展示,充满了热情的肯定和期望对《电玩》中的一些真实细节的铺陈和典型环境的烘托,是写实主义的擅长。

另外如在《西梅的琴韵》、《老兵未凋》等诗中的后记,补明了诗的主旨,加强了诗的爽朗格调,则是对后现代派诗人的后设语言手法的借鉴;在《新赤壁赋》中将苏东坡的文章,借题发挥,熔古今暗讽于一炉,乃是运用了后现代诗法中的谐拟手法;有些诗行,乃像信奉未来主义的马雅可夫斯基的梯形句。总之,不论中外,都广泛拿来,为我服务

综上所述,尽管在《飞絮》中,呈现出传统与现当代诗歌艺术二元并存表象,但仔细分析,就可看出乃是诗人根植于传统诗词艺术的土壤中,像蜜蜂酿蜜那样,经过多边採纳,创造出新,使之适宜用于朗诵或吟唱的、朗丽以抒情的格调的突出表现。

                                   (三)

    孟子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种知人论诗说,是探索《飞絮》,何以能够取得成就的重要方法之一。

    第一,兴起于现代派诗潮中,是诗人形成上述诗风的时代因素。诗人在后附的《飞絮风华》文中说,1956年元月,纪弦先生在台北市组成现代派轰动台湾文坛,给新诗开拓一条崭新的大道,气势迴荡至今。其历史原因,如诗人在给笔者中所言:

台灣在復前,1945年普遍受日本教育,有人寫中文詩很局部、太少了,這塊土地對中文來說,是新生地,由我們這一輩來先開墾。我們是光復後2-5年到台灣,當時因政治因素,大陸一切文學作品一概封存,……與大陸的母體文學的依存開係,幾乎沒有了,只有向歐美吸取營養……。,

所谓只有向欧美吸取营养,就是纪弦在当时提出的六大信条中,声称要发扬光大波特箂尔诗派的精神,即横向移植;其不同于古典诗词与五四以来的新诗传统,它为荒漠的台湾诗坛,注入活力。其坚持表现内心真实,听任想象驰骋、力主标新立异等反传统主义的诗法,给包括金筑在内的台湾许多著名诗人,以深刻影响。这为金筑构建不同于传统诗的艺术形式打上了时代烙印。

    第二、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强调学习传统及各种诗潮风起云涌之际,他自然继承传统,在根植于传统的基础上,突破创新,是诗人能在诗坛上迈步前进的文化思想根源。

由于现代主义诗潮本身具有许多消极因素,在发展中逐步暴露出来,到了七、八十年代,便逐步衰微了。金筑在附录的文中还说,当时的现代派加盟者共八十三人,金筑(谢炯)忝列盟员之一,算来已半个世纪矣!至今这些现代派诗人,有的改行,有的乾脆不写,而今仍在诗坛创作的屈指可数矣!其原因,正如文晓村先生近期在评秦嶽诗集的文中说,经过五、六十年代现代诗狂飙、虚无、梦幻、呓语的洗礼后,七、八十年代的诗人秦嶽,其诗风也由现代的浪漫虚无,一变而为健康抒情而又极力讲求完美的新境界。(《雪白梅香费评章》18页,台湾商务印书馆,20061月出版)

    金筑也是这种一变而为健康抒情的、至今仍坚持诗歌创作的屈指可数的诗人之一。其创作思想转变的原因,据他的来信说:後來大陸有文化大革命,台灣有中華文化復興,孔孟思想有更大的彰現,又從古人吸取營養,因而他要根置於傳統。但是他说,由于時過境遷,時代是在進步,現代詩人應該突破前人,有更新的表現,即其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也。因此他更着眼于对现当代的多元化的台湾诗坛,转益多师。他在上述附文中更惊叹:

        往昔晦涩艰深的老诗人,纷纷修正方向,疾风闪光,爽快晶鑽,明朗展现新,简锤精炼,行云流水,佳作连篇。姜,老的辣;反倒是一些年青人,重入覆辙,坠入阴暗的晦涩中,是有趣的循环吧

所以他要突破傳統,突破自己,这是他在这些年来以缪斯为友,昂轩激进,凌风逍遥于宝岛,行吟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自得其乐的动力。因而在以传统为根基时,主张诗歌多元化,吸取了现代派、后现代派、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甚至古今中外一切有益于他创新的艺术养料,用以突破前人而达到创造新诗歌的目的。他在附文中说:

        读别人的诗作,带我进入丰富的宝藏,多元的领域,饮醇独醉,彩风笔动。……不限于某种层次,途径宽广多样。

从而导引出各样风格的作品。基于此,他出任《葡萄园》诗刋社社长,成为明朗、健康、中国诗风的中坚但他的明朗而且瑰丽的诗风,又区别于“葡萄园”中的一般明朗的诗作.这乃是他的诗歌能转益多师步显现朗丽以抒情基调、串连其众多形式有异诗篇的文化思想根源

第三,他喜爱吟唱和朗诵古今诗词,具有态度诚挚、心胸浩坦、爽快豪放的性格,是诗人能兼容并蓄、广泛吸取众长创造朗丽以抒情格调的个性基础。

回忆去年深秋,在台北教师会馆、由文晓村先生为我们赴台而主持的一次诗歌座谈会上,金筑用他那爽朗宏壮的歌喉,吟唱诗词,那婉转悠扬的旋律,振奋了我,也震动了全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他在上述附文中说的,他在青春飞扬年代就喜爱朗诵诗歌,经过多年的炼砺磨,不断精雕玉琢,乃能融贯古今诗词戏曲、民歌声乐及西方歌剧咏叹的节奏与技巧,从而创造了己新的朗诵与吟唱的全新风貌,而行吟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往往震撼全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所亲聆的他上述吟唱,便是一例。

读他的《飞絮》诗集,他那爽朗坦诚的气质,豪放飘逸的朗唱个性特征,在字里行间抒发的深情,倾泻而出,使我如闻其声,想见其人。他擅长朗诵吟唱的抒情特点和个性,在诗集各个长短诗篇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诗人的个性,决定了他的诗歌的格。正如我国清代卓越的文艺学家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所言:个人诗文书籍的风貌,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尽管《飞絮》取得了上述可嘉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但对于不满足的诗人来说,仍是任重道远。他说:因为時代是在進步,現代詩人應該突破前人,有更新的表現;要根置於傳統,而突破傳統,突破自己。这说明诗人是明白自己所肩负的创新使命的。但更具体的是在他的创作道路上,相对要形成自己独特而稳定成熟、一代新诗歌的艺术风格来说,乃是更新的开始。只要诗人沿着自己的道路走下去,我相信他的朗丽以抒情的诗歌旋律,一定能响遍海峡两岸、黄河南北,随着他那响彻云宵的吟诵声,定能给华文诗坛留下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不朽诗篇。

                                          2007年元月3日完稿于山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 23:13:06编辑过]

更正启事:上述贴出的本人评宝岛著名诗人金筑(台北市《葡萄园诗刊》社社长)的新出版的诗集应为《飞絮风华》的文章中有两个字应更正:

    1、在上述文中误为“飞絮年华”,应为《飞絮风华》;

    2、第三段“在台湾复前”中,应为“在台湾光复前”,掉了一个“光”字。

因为文章贴出后,本来发现有错字,进行改正时,改了十多次,都被拒绝,弹出的窗口说,有一项错误拒绝发表。因此写在发帖栏内。特向作者金筑及读者致歉意。

TOP

<葡萄园>是台湾的著名诗刊,提倡"明朗\健康\中国"的诗风,应该说与咱们论坛有其共通之处.金谷先生对金筑作品的剖析一根有据,切合实际,读之颇受启迪.台湾诗风从"现代"向传统的回归,体现了诗歌自身发展的规律.不知道我们的先锋们为什么愈行愈远,不知回头.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