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新得(1)
时东兵
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却称为“神人”。孔子是儒家的代表,庄子是道家的化身。 作为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他看到了一切事物都处在“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中,包含着朴素的辨证法因素。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逍遥游》则代表了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庄子逍遥游的精神特质,对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启发意义,庄子生活在天地之间,以哲人的思考,看破了生死,超越了名利,这是一种大境界。庄子著作中蕴含了怎样的大智慧呢? 为何现代人的焦虑有那么多,皆因名利所困。从表面上看,似乎人们选择如何生活的自由度更大,但实际上每一个个体很难把握住自己的命运,许多看不见的手在暗中支配你,有各种似是而非的所谓舆论支配,有官僚程序的支配,还有各方面的经济利益的支配,等等。人生如同漂浮在大海的一叶小舟,有多少浪迹天涯失去了方向,有多少搏击海浪终将沉没,又有多少驶抵彼岸后又怅然若失。 现代人的心理疾病既繁多又复杂。最大的悖论就是,人不得不喝下他亲手酿造的苦酒,这杯苦酒就是他割舍不下的许多身外之物。常听人们说,当你去殡仪馆参加追悼会、去医院看望病人时,灵魂就会得到洗礼,才知道人世间的纷争是缺乏大智慧的表现,但一转身回到世俗生活,仍旧我行我素,有人为图虚名不顾丧失道德泯灭良知,为争暴利不择手段巧取豪夺,最终遭来灾祸。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是追求永恒的精神价值还是灯红酒绿及时行乐?是逍遥无为还是积极进取?是看破红尘还是挺身而入?当下的社会价值观分崩离析,成为各种对立、相斥,甚至不可通约的碎片,任何一种行为都能找到振振有词的存在 “理由”,误读黑格尔的名言,存在即合理。个体成了精神荒原上的流浪者。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介平民怒斥贪官的无耻,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同时就会有官员辩解,如果换成你,可能比他还要贪,你是嫉妒犯的“红眼病”,似乎是大官大贪,小官小贪,无官也想贪,贪的有理了。某公司有位老总,涉嫌贪污受贿,检察机关来公司调查举证,干部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保住自己的“乌纱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员工关心的是不被“炒鱿鱼”,只要不殃及池鱼,与我无关。凡此种种,成为腐败顽疾蔓延的社会根源之一。 莎士比亚说:“人生本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划脚的拙劣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了喧哗和骚动,找不到一点意义。”(莎士比亚:《麦克白》第五幕第五场)。问题的症结到底在那里呢?庄子说,丧失人的本性的表现有五种:一是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是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是五臭熏鼻,激扰嗅觉;四是五味浊口,败坏味觉;五是好恶迷乱人心,使性情浮动。这五者,都是生命的祸害(《天地》)。庄子以人的完整生命为起点来思考人应当度过一个怎样的生命旅程。 人活着,是为了追求一个更幸福的生活,更欢乐的人生,这是最高目的,没有比它更重要了。那么,庄子所追求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状态及理想呢?
欢迎光临时东兵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46222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