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
又名菜花,1972年3月生,男,安徽和县人。现居合肥。 几年前,网络诗歌还很幼稚,趋风而无实论,叫嚣而无根底。各种纸媒流派都在网络之上繁衍,门徒颇多,表层的沸沸扬扬之上集结着虚浮的泡沫。诗歌丧失标准的弊端,在网络上以加倍放大的效果前所未有的凸显出来。 评论者无绳,就注定了混乱。“精华不以诗作论,单凭亲疏定优劣。”是当时所有诗歌论坛都不能避免的。并且,就是现在,也可以随处看到。不服气者报以诟骂,被骂者也并不示弱,这又是当时的一大特色。以诗成名者未见,骂名远播者多闻。 如此的混乱之中,希图进益的人,自然无据可凭,疑惑难免。网络的诗歌终于忠厚者默默,滑头者谄媚。影响之坏,恐不止三代。 就是在这个时候,《古风论坛》创办了《古典新诗》栏目,提出“回归古典,回归大众,回归现实”三回归的口号。在理论上承自毛翰教授的“中锋理论”。对于现代派,明确表示拒绝,面目似乎有点狰狞。 不过可惜,中国历来都有名不副实的传统,古典派新诗也未能免。从当时被他们所推荐的诗上看,他们也并不拒绝现代派的成熟表现手法。而且人人运用。举个例子,蓝星是高叫“现代”的,但蓝星诗人中优秀的表现手法就被他们所传承和发扬。 由此可以分析而得知,古典派所反对的,只是现代派的末流。也就是谁也读不懂的糊涂诗。 胆大的都一定艺高,因为有扎实的理论根底,所以这个栏目成功避免了“精华不以诗作论,单凭亲疏定优劣。”同时在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发扬上,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氛围。“身正则无邪”,成员之间的坦诚直言的交流与促进,又给了这栏目一种优秀的人文精神。 在这种健康的氛围之下,内,他们成果斐然。外,他们传播甚快。吸引了一大批坚定热爱着诗的人。 鸿鹏在总结这一时期的特点的时候,说出了三个特点:1 继承发扬传统.2 爱国.3 追求“真.善.美” 有此深根,何愁无花。在发展壮大创作以及理论的同时,他们出版了《古典派新诗选集》 可惜这个栏目命运多舛,因为一些原因,他们不得不迁址,而且一波三折,最后才安定下来。去年也正式更名为《东方诗风》。一个虚拟网络上的诗歌论坛,在论坛多如牛毛的网络上,能够在多次磨难迁徙下,团结它的成员,它的凝聚力是不得不让人惊叹的。且每到一处,蔚然成风,队伍也不断壮大,理论水平随着高明的理论和创作大家的不断加入和努力,日益提高。尤其是在格律体新诗上,对前人实现了突破。
这个栏目的创建人之一,就是齐云。并一直是它的核心灵魂。
诗歌是个复杂的文体,能把握住作品实质的人并不多。但齐云的评论却能让作者心服口服。这就是这个栏目的魅力之所在。
齐云的诗,不雕琢,不藻饰。自然流露,有情而为,语浅言深,或者该说“语浅情深”。有人将诗歌分为“自然流露”和“刻意而为”两种。“嚷”出来的诗,指的是唐朝,也就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峰。而唐以后的“想”和“仿”,已经是逐渐的衰落了。如果我们深些思考一下,这实在很形象地说明了好诗应该怎么去写,齐云的诗,就是真情的自然流露。
他诗的成就,大致说起来有几点。 1.道别人所不能道。 诗的生命在于创新,这话基本是是对的。陈词滥调很让人生厌。有一种说法,认为创新的只是言说的方式,而诗内在的情感是不能创新的。因为人的感情是相通而且稳定遗传的。这话对了一半。从大节上说确实如此。但,同一种感情也有深浅之别,纯杂之分。所以,人品才能决定诗品。古人爱国者(或者说忠君者)很多,爱国的诗也很不少。但文天祥和陆游,就截然不同。 古人虽然没有说清楚这是为什么,但现代已经可以解答了,那是因为认知。同样的经历,每个人的记录下的信息都会不同。用语言表述出来也随之不同。所以,诗歌的感情虽然大同小异,但历来除剽窃外的作品,却没有一模一样的。 优秀的诗人必须又不同于别人的独特之处,而这独特之处也必须真挚和深厚,才有流传的价值。诗歌就是因此而存在和发展的。 比如《致》就是齐云此类的代表作:
我可以买一枚戒指 在你生日那天请你收起 我却无法买一只手绢 擦干你所有的泪滴
我可以将你搬到心底 在那里永藏着你的美丽 我却无法阻止风雨的流年 将你的青春漫漫蚀去
我可以化作一叶小舟 载着你渡过这人生的河流 我却无法找到一片土地 那儿只有欢欣没有忧愁
2 .思考的深广 多思则多忧,所谓思考,并不一定是指写哲理诗。我们常说有些诗是自己的,或许只有自己或者很少人能读懂,这是由有没有共同思考体会过相同问题所决定。所以经验在解读诗的时候是最关键的条件之一。 但并不能因为此类诗歌缺少同感者而否定它的价值,“察见渊鱼者不详”,是确然的。但,后世却能理解它,所以才有我们实在是前人的前辈的说法。 此类的代表也很不少,比如《我死之后》 死亡霸占了四方, 何处可将我安葬? 借你心之一隅, 让我在那里长眠。
任心坟长满青草, 任它荒芜于流年。 若你也途穷路尽, 就让我魂魄飞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9 15:53:2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