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原创] 格律化是新诗发展的必由之路

格律化是新诗发展的必由之路

                

王 端 诚

  

[内容提要]  通过对现代汉语诗坛新旧体并行现状的观察分析,指出所谓“自由诗”的“非诗化”倾向是当前新诗发展存在的严重弊端和障碍,阐述只有格律化才是新诗摆脱困境重振“主流诗体”雄风的必然归宿的道理。

  

[关键词] 格律规范 音乐性  所谓“自由体”  诗词 主流诗体 格律体新诗   

       

 

 汉语诗歌的二元化格局及其各自所陷入的怪圈

新诗在上世纪初宣告诞生,同时也标志着汉语诗歌二元化格局的开始。

一方面,由于汉语叙述方式由文言向白话的转型,作为语言艺术之一的诗歌的载体随之而有所变迁,这是十分自然的事情。而诗歌语言载体的变迁,势必冲破原有的已行之千年的文言格律。时势使然,天经地义。此后新诗蔚然成风,登上诗坛的主流地位,去开创一代诗风,应该说是汉语诗界的一大幸事!

另一方面,文言与白话之间并非势同水火,它们之间由中华悠久文化的脐带联系着的传承关系是无法也无需斩断的。因此,那种适应汉语规律的本质特征、适应社会生活的反映能力、适应中国士人的审美需求的旧体诗词并没有因新诗的出现而消亡,它还在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知识阶层中继续流传。这对于年轻的新诗来说,提供了一个可资继承与借鉴的参照体,应该说也是不无益处的一大好事!

然而,以后事态的发展,却令人十分遗憾。

新诗的诗体到是“解放”了,旧有的束缚到是挣脱了,可“破坏”之后缺少了“建设”;新诗奉天承运入主诗坛,却一直没有能建立起足以“号召天下”的格律规范。几十年时光流失,最后竟陷入了混乱无序的状态;而旧体诗词虽然理所当然地失去了一统天下,却也能我行我素,自吟自唱,执着地凭着独特的音韵节奏传递着作者的心声。但是曾几何时,一直客观存在的现代诗词现象很快谈出了文学史家的视野,在现代文学史中没有能占据它应该占据的地位,随之被彻底地边沿化了,被“开除”出了正统的文学界。

不过谁也没有料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却又开始上演了戏剧性的一幕。

如果说,从闻一多到何其芳,诗人们创建新诗格律的努力虽然尚未见有显著成果,但“压韵”这一诗界公理并未废弃因而“诗”尚成其为“诗”的话;那么,世纪末的新诗界,已经公然废韵了,不仅废韵,而且废除了一切诗歌赖以安身立命的外在形式。因为只有打破这些“束缚”,才能容纳得下语无伦次、晦暗无解、“只有诗人和他的驴子才懂”的内容(如果还可以称作“内容”的话)。诗行成了人为的机械排列,即使是勉强可通的句子,如不分行也仅仅是“散文”。于是,写诗成了绝对自由的不受任何现实规范只为虚无飘渺的“未来”服务的行业。它所吸引的作者越多,它所失去的读者也就越多。诗是什么?诗在哪里?成了摆在数千年中华诗国国民面前的难题!

人们孜孜以求地寻找着诗,这才发现,原来我们的文化宝库中,还藏有音韵铿锵、意蕴优美的传统诗词呢!于是,诗词东山再起,不管新诗界是否乐见,它于80年代以来重现“辉煌”,实现了这种已处于“在野”地位的诗体的空前普及和全面复兴。不过,人们很快又不满足了,因为诗词的这种“辉煌”,实际上只不过还仅仅是处于“复”而待“兴”的阶段。拟古体还则罢了,虽然脱离现实虽然我们并不提倡却也还有几分美感存在;那些只以压韵即使是合律的句子来传递观点的“标语体”“口号体”,那些舍弃了形象美意境美的千篇一律的概念之作,竟占了当前诗词出版物中的大多数。如果抽去这些作品的格律因素(何况有的作品连格律也不健全),那也只能还原成一段段缺乏诗意的“说明文”或顶多是“有韵有律的散文”。它所写成的作品极多,它所能流传的作品反倒特少。诗词何物?诗词怎写?这个看似不成问题的问题又成了新的难题。

看来,新诗界和诗词界,都不约而同地陷入了各自无法破解的怪圈。

原来,它们分别驾着自备的马车,殊途同归地都在奔往同一个目标:

------非诗化!                 

               (未完,楼下继续)

□■□■□■□■□■□■□■□■□■□■□■□■□■微斋先生    weizhai@ebaobao.cn

QUOTE:
以下是引用微斋先生在2007-12-7 16:46:37的发言:

聪美所言正合吾意!

其实哪里要别人"赶",自己准确归队就是了.

至于那些梦呓式的所谓"诗","散文"圣殿里也是没有它一席之地的.

我引您为知己了!最近中诗网又掀起了一股风,什么是诗?诗与散文的界限在哪里?韵与无韵之争又在继续,其中有一个最顽强的无韵论者名为谷风!据理力争的基本上是我和秦志良先生.

http://blog.sina.com.cn/liucongmei999

TOP

只有音韵节奏的全面回归,只有白话诗体的格律化,新诗才可能重现青春!

坚决支持!

http://blog.sina.com.cn/liucongmei999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刘聪美在2007-12-1 22:12:33的发言:

韵则诗,无韵则文.

要想格律诗在中国复兴,就得一步步走一去.

一是把自由诗赶走到散文里去,

二是把散文诗走进散文里去,

三是把无韵"诗"赶到散文里去.

最后达到"无韵不成诗"的共识!

聪美所言正合吾意!

其实哪里要别人"赶",自己准确归队就是了.

至于那些梦呓式的所谓"诗","散文"圣殿里也是没有它一席之地的.

□■□■□■□■□■□■□■□■□■□■□■□■□■微斋先生    weizhai@ebaobao.cn

TOP

韵则诗,无韵则文.

要想格律诗在中国复兴,就得一步步走一去.

一是把自由诗赶走到散文里去,

二是把散文诗走进散文里去,

三是把无韵"诗"赶到散文里去.

最后达到"无韵不成诗"的共识!

http://blog.sina.com.cn/liucongmei999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刘聪美在2007-11-26 1:41:18的发言:
向王先生致敬,我在其它网站已读过您这篇论文,在此再此就有关部分学习了!

谢谢关注!
□■□■□■□■□■□■□■□■□■□■□■□■□■微斋先生    weizhai@ebaobao.cn

TOP

向王先生致敬,我在其它网站已读过您这篇论文,在此再次就有关部分学习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1 22:13:47编辑过]

http://blog.sina.com.cn/liucongmei999

TOP

无韵诗中国的老祖宗是不作的,似乎源于英国.讲究音步相等,然而无韵,也是一种格律诗.

作为既成事实,现在连自由诗也还得承认,无韵诗也就保留其一席之地吧.不过像现在这样占居主流地位是反常的.

TOP

谢谢萧先生关注拙著!也盼先生将当年大作帖于本版!

纵有"口诛笔伐",吾侪将与之据理力争,又何戚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22 15:13:08编辑过]

□■□■□■□■□■□■□■□■□■□■□■□■□■微斋先生    weizhai@ebaobao.cn

TOP

萧兄可否将当年大作贴此?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