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原创]丽质天然 淡雅淳厚(上下)

丽质天然 淡雅淳厚()

——凤舞格律体新诗赏析

 

一、   遇到凤舞和她的诗歌

从诗歌中飘然而出的笔名凤舞的宋煜姝,带着幽径暗香和清泉石上流的雅韵,通过诗集与诗歌论坛,终于偶然的来到了我的面前。

这一位女诗人,这一朵诗歌之花,植根于黑龙江省依兰县,现供职于冰城哈尔滨某单位。

在《新世纪格律体新诗选》(中国文化出版社)中,入选她的诗歌有24首,《2006格律体新诗选》入选26首诗歌。《中国现代诗歌网》上发表了她更多的诗歌。我想依此仅有的材料,展开对她诗歌的欣赏与评析。

在《新启蒙》与《中国现代诗歌网》上,在漫长的版主管理与阅读中,我忽然发现了凤舞九天的诗歌,那种亲切美妙的感觉让我激动不已。她的诗歌淡雅而又醇厚,天然又包含着天生丽质。这是我对她的自由体诗歌的总体感觉。后来在她的赠书《2006格律体新诗选》中(孙则明先生后赠的书--《新世纪格律体新诗选》中也有她不少格律体诗歌),我才发现,她原来还很谙练格律体新诗歌的写作。这让我对她多了几分敬重,虽然我对严谨的格律体不太感兴趣。

二、   凤舞的格律体新诗

为了比较客观的欣赏评析她的诗歌作品,还是先从她的现代格律体诗歌开始。要考察她的格律体诗歌,又必须先考察一下中国诗歌的历史传统。

在《新世纪格律体新诗选》中的24首诗歌,可以看到她的格律体诗歌的格律因素,与近体诗歌有直接的继承关系。其中的相对的限字限句、平仄、对仗、韵律等方面,发扬了传统的格律优势,在白话语言的自由中,包含着传统格律的法度,这一点真是十分难得,尤其是她作为70年代出生的人,更加显得难能可贵。有趣的是她的灵气并没有因为格律的缘故而窒息,倒是她的诗歌灵活从容,能够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微妙的情感与感觉。

三、   一切为了营造诗意

宋煜姝的格律体新诗具有音乐美的属性,当然这种属性首先来源于诗歌的格律的形式,“格律化的目的是音乐性。”格律的必然属性是音乐性,但只是诗歌的属性之一,而不是唯一。进一步说,她的诗歌的音乐性还植根于许多因素,诸如:情绪、意念、感觉等,但是这一切最终都归结为诗歌的意象、意韵、意蕴、意境,诗歌说到底仍然是诗歌本身。而且作为历史产物的诗歌格律,是音乐规范浸淫的产物,是诗歌历史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诗歌的特殊的表现形式,而不是诗歌之为诗歌的唯一形式与本质的特征。

格律的所谓退化不等于诗歌的退化,如果说格律的成熟是诗歌成熟的标志,那么,突破格律乃是诗歌发展的必然,那是诗歌走向另一阶段的成熟。就如姑娘的成熟不能代替少妇的成熟。“问题是在于怎么把诗歌这种文体写得独具诗歌的特征”,但是少妇肯定是对姑娘的扬弃,“规则和限制”,只能作为诗歌的营养。诗歌吸收格律等于间接的吸收音乐。但最终成就的仍是诗歌本身。

宋煜姝的诗歌很重视格律,重视“步”与“韵”的音乐美的因素。她的诗歌的确具有音乐美的特质。而且她的诗歌继承了优秀的格律的同时,并不放弃自由灵活的创造。因而她的诗歌才有了更多的灵气。

她的诗歌当属于“只求顿数和字数的大致整齐,于格律中求得一定的自由”的“灵动派”(孙则鸣语)吧。她比较喜欢对称与回环,也稍有些微妙的自由参差与错落。她的诗歌语言,一洗浮艳铅华,质朴自然而得体,似李清照的语言风格。动而不浮的情绪含蓄地显示自己的生活体验,展示自己的哲思发现。

无题》——摘下来的花朵/香气总是渐渐消散/梦想变为现实/就失掉美丽的光环/当年轻岁月不再/再没有激情的笑颜/得到了盼望的一切/却没了当年的期盼。

梦想实现了,却失掉了当初的激情与期盼了。现实的实在替代了梦想的灵动的动力了。这一首诗歌的意象,用了明显的“比、兴、赋”的原始的象征手法。由花到人,起句突兀,然而过渡与转换很是自然。这可能与她格律层面的大致的三步与杂言的自由变换有关系。

宋煜姝诗歌作品的格律、语言、情感、意念、意象、感觉,可以归结为诗歌的意蕴、意韵、意境,而意蕴、意韵、意境归结诗意。诗意才是诗歌的目的,音乐性可以包含在这个目的之中,但它不能成为格律追求的目标。如《听歌》:“一些些的悲叹/浅浅淡淡的歌吟/人世种种情怨恨/且来静静地听听——一桩桩的旧事/朝朝暮暮的忧欢/飘飘洒洒的花落/匆匆遽遽的流年——一点点的愁思/悠悠冉冉地升起/仿佛断续的风声/和着黄昏的新雨——一盏盏的心灯/忽然间次第闪亮/仿佛满天的云散/又见明明的月朗。”在悠闲的歌声中感受,总是情不自禁的回忆从前,像一位老者,那些回忆是一部书,一页页由音乐的旋律吹开。

这一首诗歌,孙则鸣先生把它归类为“三步杂言朗诵式”,称它虽为杂言,长短句的安排类似于错落型对称式。她喜欢的首先是对称,然后是在其中建构错落的成分。错落的段落,通过反复形成对称,通过段落的反复,形成回环容与的情态,字里行间运用了大量的双声叠韵,更加加强了怀旧的缠绵悱恻的情绪表达。朝朝暮暮的忧欢情怨,旧事里的风声雨声,敲打着作者多情善感的心灵。“仿佛满天的云散”一句的最后二字略显生硬一些。

又如:《山行》:山风清清爽爽/带来早秋的新凉/带来松林的幽香/山风清清爽爽——溪流琤琤淙淙/和着草间的虫鸣/和着那松涛阵阵/溪水琤琤淙淙——蝴蝶翩翩乱飞/自顾向花间沉醉/偶尔落在我衣袂/蝴蝶翩翩乱飞——白云悠悠飘过/映衬着青峦翠色/倒映在澄潭碧波/白云悠悠飘过——一路笑语不绝/有人在纵情高歌/像孩子一样快乐/一路笑声不绝。

这一首诗歌仍然是三步杂言诗歌,属于凸形对称,而且每一段都是起承转合的结构,承和转当然有明显的排比的作用,排比中见到新的发展新的开拓。它除了保留了双声叠韵与节奏与段式重复外,每一段都可以独立成章,而且通过起与合的重复达到旋律回环的完整性。每一段的首句与末句,重复着相同的步数与字数,但是语言是不断变化的,而且每一段的首句与末句,不断换韵,形成“仄-平-平-仄-平”的整体的关系。就诗歌的意象内容看,也是在重复中发展变化,由近及远,由物到人,逐渐渲染逐渐形成完整的美丽的风景。那种淡雅飘逸的情绪,更是诗歌深层的有机的情调的统一。

《黄昏的和歌》:晚霞在天边次第开放/晚风扫荡着暑热痕迹/园中的花香悠悠升起/空中的鸽哨渐渐沉寂——晚风扫荡着暑热痕迹/江流在脚下低声絮语/人儿静静地站在水边/晚风舞着她雪白裙裾——江流在脚下低声絮语/星光和街灯一一亮起/远处飘过来阵阵歌声/孤单的人儿默默沉思——星光和街灯一一亮起/离愁和夜色覆盖大地/远处的歌声渐渐沉寂/纳凉的人们纷纷散去。

这一首四步九言朗诵诗歌,孙先生认为它是特殊的顶针格,特殊在通常情况是,上一段末尾句或末字是下一段的第一句或第一字,而它顶针的却是上一段的第二句。而且把它的每一段的第二句组合一块,还会形成完整的诗歌:

晚风扫荡着暑热痕迹

江流在脚下低声絮语

星光和街灯一一亮起

离愁和夜色覆盖大地

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这种顶针格,其基本功能主要是粘连,通过粘连达到主题节奏以及韵式的重复,达到段与段的有机统一。谢幕的诗歌《致远方的朋友》中有一句是典型的粘连:“这是天意的天恋,天恋的天缘,天缘的情感”。

顶针格与粘连格有着共同的特点,它们的重复与变化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节奏的重复与变化,二是韵脚的重复与变化,三是语言信息的重复与变化。后者是诗歌主题变奏的核心,韵脚与节奏是从属于这一核心的。所以说,格律的目的不是音乐美,而是诗意的营造。

诗歌的意象,层层推进,由自然景色到人的动态与情感,依景引情,因情化景,情与景也是在重复中悄悄变迁的。看得出作者对自然与内心的情绪捕捉是很敏锐的。《爱与哀愁》:你,叩开我心/我,这才知道/爱与哀愁/不可分——你,怎不知道/我,真的爱你/情深与酒/同样浓——你,渐渐走远/我,重归寂寞/梦想和你/伤我心。

这是一首收缩句式的诗歌,因为段的重复而形成对称。这样的句式婉约隽永,低诉柔婉,气势内敛,确实表现阴柔的情绪”。随着气势的内敛,心声却在张显,即使到了无声处,此处无声胜有声。而且作者在继承古意的同时,不断的开出诗歌的新意,让人感到幽雅清新,乐于回味。

这一首诗歌的不足之处是,中间的一段直白,借用的古诗歌意象太直接。如果改一下这首诗歌会更加完美的。试改为:

你,怎不知道

我,真的心意

情深与酒

同样浓

我费了很大的劲才在2006格律体新诗选》一书中找到她的一首“开放型参差式”诗歌,也可以这样说,她的诗歌基本属于内敛含蓄的那一类诗歌,因为开放式的句式与收缩式的正好相反,“此式句式先短后长,气势开张,适宜表现阳刚的情绪”(孙则鸣语)。请看她的这一首:《思旅》——很想/松林听落雪/草原看云涌——很想/江南沐烟雨/大漠迎劲风——很想/漂流顺碧水/逍遥踏青峰——很想/梦在你梦里/手在你手中……

静态的想到动态的行为,由静到动,寥寥几字却给人渐次展现了宏阔美丽的意境,由听雪落到看云涌,由沐烟雨到迎劲风,由顺碧水到踏青峰。她的诗歌虽然没有郭小川,贺敬之的诗歌激情豪迈激荡人心,她却有自己的情怀淡泊想象飘逸意象超迈,结尾虚实得当,使整首诗歌个更加含情含蓄,余音袅袅。《一棵树》:春风来了/你有的是花瓣和芬芳/送给它传播——夏雨来了/你有的是青枝绿叶/让它来奏乐——秋霜来了/你有的是红艳的果子/任由它涂抹——冬雪来了/你只剩下一个绿色的梦/让它来包裹——一棵树能给的/你都给了/不知道你自己还期待什么?

 

不管是音韵、步数,字数,是吟诵句、朗诵句,是开放式还是收缩式,是整齐对称还是参差对称,是凸式还是凹式的,它们对内容只能起一定程度的作用,而不是无限地决定着诗歌的存在。

宋煜姝的诗歌,她的心境情怀观念决定了她的抒情而内敛含蓄的诗歌表达,收缩式也只是一定程度的强化了她的这种诗歌品质,如此而已。这一层面的其他因素,诸如:音韵、步数,字数,吟诵句、朗诵句,整齐对称,参差对称,凸式凹式等,都是这样的起着自己的反作用而使诗歌更加完美。

这里重点谈一下宋煜姝的凸式凹式的诗歌特点,及凸式凹式对宋煜姝的诗歌的反作用。

凹凸二式都是开放式与收缩式的综合形式,具有两者的相反相成的属性,只不过是谁先谁后的问题,在诗歌中,句尾与段尾所起的作用更大一些,也就是最末的性质基本上能决定整首诗歌的韵致与韵式。开放式的诗歌句式,其句式先短后长,气势开张,适宜表现阳刚的情绪;收缩式则相反,句式先长后短,气势内敛,适宜表现阴柔的情绪。

这又与作曲极为相似,句式长短影响着情感的盈缩,情感的抑扬表现为句式的开放与收缩。作曲技法往往是先抑后扬,抑是为了更好的扬,而在曲谱之中,抑中有扬,扬中有抑,抑扬变幻相互转化,这才形成一波三折一咏三叹的情感丰富而动人的曲子。

诗歌也是这样的原理,由于这种句式的开合,节奏与段式结构的重复与变化,情感的抑扬致使诗歌富于变化而不失相反相成的法度,诗歌才更有魅力。

诗歌与音乐的心理原理也是相似的,句式的开合,节奏与韵式、段式结构的重复与变化都具有这种这种积蓄与宣泄心理能量的功能。即通过抑的过程达到蓄势的目的,积蓄的心理能量又在扬的过程中释放出来,从而达到心灵谐振,集散自由的愉悦效果。

春风来了

你有的是花瓣和芬芳

送给它传播

若依据第一句与第二句的关系看,它属于开放式句型,气势张开,从无形到有形,及时的给人展示了春天的辽阔美丽的景象。

春风来了

你有的是花瓣和芬芳

   若依据第二句与第三句的关系看,它又是收缩式的句式,气势内敛,温柔有加,亲切无比的是动感的春天。

你有的是花瓣和芬芳

送给它传播

两者合二为一的效果则是乍开又合,如诉如歌的感觉。这是春天的感觉。四季的情愫也都是这样的亲切温婉美丽的画卷。

按着音韵的规律,句尾的韵及最末的句子更能主导诗歌的韵式,其影响更大。在节式结构中,当然最末的句式是开放抑或收缩,也在主宰着诗歌抒情的状况。凹式对称仍然是两者的结合,只是两者颠倒了一下位置。凸式是开放式句型在前,收缩式句型在后,这里却是收缩式在前而开放式在后。故而整段诗歌乃至整首诗歌呈现开放式的抒情特点,气势开张,舒畅放达,情绪刚阳。在节奏语意方面,凹式结构虽然不是典型的起承转合,但也可以算是准起承转合的结构关系。

 

  我的心是辽阔的草原

  我的梦是雪白的群羊

  谁是牧者

  轻扬着鞭儿高唱

  穿一身红色裙装

 

  我的人是迷途的羔羊

  荒芜世界里寻找草场

  谁是牧者

  谁的笛声悠扬?

  为我指引个方向

诗歌起首为我们展开了想象的空间,化虚为实,把心灵直接比喻为辽阔的草原,第二句承接发展,继续化虚为实,把心灵的幻相---梦,比喻是草原上雪白的群羊。转的句子突然如棒喝:谁是牧者。这一句本来收缩的句子,可是突然的急剧的收缩则使话语变得节奏铿锵震人心魄。可见,收缩与开放的极端化,也都会走向自己的反面,收缩固然内敛,可是收缩到一程度,阴柔则显示阳刚,而开放到冗长,阳刚的抒情也会拖沓起来,让人昏昏欲睡。

第二段诗歌的步数与字数,因为重复第一段而形成对称,最终整体形成凹式结构,但意象与意境是第一段的深入发展。它进一步化虚为实,把心与梦变为人,现实的感受与现实的追问,却仍然在古典的牧歌意蕴的象征之中。

我们再参考一下宋煜姝的态度与观点,她的座右铭:博学、慎思、明辨、笃行。诗观:诗无定势,水无常形。她“赞同诗歌应注重形式,讲求韵律”,她“追求多样化的写作风格,力求以最简单平易的语言表达更深邃的思想感情”。

五、新诗双翼可腾

中国的诗歌,从非格律到格律,再从格律到“非”格律,后者应该是更高层次的恢复,这个“非”字其实应当是对格律的扬弃而不是抛弃。格律新诗是对传统格律的扬弃,是“非”,自由体更应是这种“非”格律的典型

格律体新诗是古典格律的回归,更是一种古典格律的超越,而新诗格律的趋向无限的N次变化,则会自然的演变为自由体的诗歌。

而自由体诗歌无论如何也要有自己的“种”的法度,无论如何也不能变成非诗歌的东西---包括散文化,无节制的口语化---那是诗歌的死亡之谷!

自由体诗歌的法度仍然是格律的因素在起决定性的作用。诗歌散文化,诗歌的无节制的口语化,会首先浅白了诗句的美妙诗意,并散化了节奏弱化了诗歌的平仄韵律。这样的信马由缰的“自由”,只能使诗歌变为非诗。

散文化口语化非诗歌,与参差和复合的新诗样式有着质的区别,与素体诗歌也是大不相同的,素体诗歌虽然是素体,但它却仍然是诗歌。因为它虽然没有格律的直接形式,却包含着格律的灵魂在诗歌的生命之中。它的韵脚不是集中表现在句尾,但是它的平仄、节奏却隐含在句子的过程之中,押韵是一种美,不押韵同样可以是美的。因为诗歌语言的流程本来就浸透着传统诗词歌赋的美的因素(音素)它不押韵,没有显韵,也没有明显的换韵,不是交韵、抱韵、随韵,它应该是“隐韵”范畴。语言的高度凝炼语意的新颖,平仄,节奏,韵的因素,它都没有失去,所以它仍然是诗歌,是自由体诗歌中的极端表达。

诗人对音乐与歌赋的传统,对古典格律的传统,既有无意识的被熏陶,更有有意识的继承,传统的音乐美的因素会沉淀在诗歌里。格律与自由是现代诗歌的两个有机要素,格律体与自由体是现代诗歌的两翼,只有两翼共振才会有现代诗歌的腾飞!

徐树爱  写于卧石斋

2007-7-1——7-24

QUOTE:
以下是引用刘聪美在2007-11-26 9:00:53的发言:
诗评俱佳,十分欣赏!

感谢。:)
容淡华伫,材不材间。

TOP

诗评俱佳,十分欣赏!
http://blog.sina.com.cn/liucongmei999

TOP

徐兄上部分的第四节分在哪里了?
容淡华伫,材不材间。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梦飘飘在2007-11-12 0:16:59的发言:
细读,好评,用心之作。替凤谢谢,为凤开心。咱坛的荣耀。

飘飘的话,让我感觉很温暖。

容淡华伫,材不材间。

TOP

树爱兄为此文耗费了不少的时间和心血,再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作品有人喜欢,并有人愿意沉吟,回味,评论,应当是作者最大的幸福。

容淡华伫,材不材间。

TOP

细读,好评,用心之作。替凤谢谢,为凤开心。咱坛的荣耀。
诚交天下友,广结四方客,真诚为我本,潇洒走一回。

TOP

丽质天然 淡雅淳厚()

——凤舞自由体新诗赏析

这一篇评论重点是赏析凤舞的自由体新诗。说实在的,我更欣赏她的自由体诗歌。为了写好这一篇诗歌评论,我首先考察了她的格律体新诗,还细读了她的零星的诗论。从她的诗歌,我看到了她的淡雅的丽质,从她的诗论,我看到了她的平正包容的丈夫胸怀,和严谨的创作心态。这在新诗泛滥鱼龙混杂的当今时代,真是十分难得。

 

和蔼亲切的诗歌语言

她诗歌的语言,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晦涩的生僻字眼,看似平常的语言,首先给人的是亲切感。她仿佛是在平易近人的与你交往,心平气和的与你谈心,不知不觉地把你引入到诗歌境界之中,直到诗歌的核心地带,直到心灵深处——情的深处思想的深处。她的诗歌能够“平字见新,朴字见色,自然而然。她最喜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也是我为她写诗歌写评论的动力源泉。

请大家随着我的文笔,开始欣赏她的诗歌作品:那是人世间/唯一的一朵玫瑰/因了他的浇灌/和成千上万的玫瑰都不相同….从此会有一种脚步声/与成千上万的人们都不相同/从此风吹过麦浪/也能让心儿温柔地一动——《小王子》。这时候风清天蓝/听一首心爱的老歌/--现在和永远/听着听着/就觉得是你在为我唱——《现在和永远》;还有《风景画》、《世上如侬有几人》等等许多抒情的诗歌,百结回肠千般浪漫万种风情,都是在亲切的叙述中展示出来的。

曲径通幽自然新奇

在《小王子》中,本来是人间的爱情,仿佛是天上与人间的宿缘注定,一种灌溉一种美丽而神秘的等待——沙漠是很美的/因为某处藏着一眼泉水——这样因为星星与泉水,沙漠变得美丽而神奇了。——灵魂是很美的/因为一个暗中发光的秘密——当我还是一粒种子的时候/曾经默默地在泥土里/陪着他一天看过四十三次日落——这是宇宙飞船上的景象与感觉,天上一日,世上十年,在平凡的爱情里,竟出现了这样的天文奇观,你不能不相信这是冥冥中的神秘的天缘。她的诗歌境界是在语言的延伸中逐渐展现,平淡里逐渐显影,不知不觉地就看到了空谷幽兰,看到了彩虹和雷电的闪耀,顺理成章又出人意料,为你导引出优美的境界开拓出新奇的意境。

 

诗歌质朴中见丽质

此时/雨后的风穿牖而来/穿阳光而来/带着一抹清凉/很忧伤——而此时的我/其实无暇忧伤/天空中两朵云相遇了/它占据了我的想象——当寂寞遇到音乐/当思念遇到远方/当梅花遇到春雪/当明月遇到长江——《温柔的倾诉》——她的诗歌,平易中包含着包含着淡雅,淡雅中混凝着质朴,质朴中蕴含着天然的丽质天然的色彩。她的诗歌的色彩与她的诗歌意境的显现是同步的逐渐展现出来的,就如春雨的脚步,悄然而至决不突兀,在润物细无声的叙述中,意象的色彩层层罩染,逐渐清晰而最终还是朦胧含蓄似有似无,所以我说她的诗歌是——丽质天然,淡雅淳厚——看似平淡却绚烂,说是绚烂却淡雅,自然而然,无论诗歌还是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大道自然。

健康真挚的情感表达

诗言志,情志不仅仅相通,它们本来是一种事物,自古以来诗歌的情感特征是世人公认的。当然零度情感也在这个范围之内,它是情感的另一种极端的表达方式,如果真挚深刻的话,它能够此处无声胜有声,它相当于乐曲中的休止符,不是情感的断裂与消失,而是情感的延续与集中传达。除此之外的情感形态,都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人的喜怒哀乐,悲愁愤恨,愉悦娴雅等的情感千变万化。在诗歌中,第一要有情感,第二要有真实的情感,第三要有健康的情感,(虐待狂的兴奋与欢乐,肯定不能产生美的共鸣,广场恐怖症的心理体验,也不会与众人的感觉相通约。)第四才可能是包含着真善美的情感。这样的情感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提升人的心理品格。

“诗歌是一定要有经过判断的情感藏蓄其中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内容,都应该是美好的,健康的,向上的。”凤舞的诗歌情感是温情美丽的,温婉优雅的情感,这样的情感首先表现为一种平和雅正,而情感的丰富内涵与波澜就蕴含在平和雅正的情怀之中。诗歌中的情感的张力,情感的“浓烈”淳厚,只能通过细细品味,慢慢咀嚼才能发现。她的情感婉约如李煜,平和自然如李清照,藏蓄感情中的智慧如禅宗禅机。

诗意寓禅意的智慧

她的诗歌,含蓄的情感中藏蓄着理性的智慧。诗歌中的情感与思想是互为表里的,作为哲学家,具有激情的思想,这思想才更美丽,作为诗人,有思想的激情才生动深刻。因为这种需要,黑格尔经常汲取歌德的诗歌营养,从诗歌中吸收情感的因素感觉的因素形象与意象的因素来克服自己思想的晦涩与枯燥。

凤舞的诗歌很感觉很温情,它之所以能够吸引读者,除去诗歌中有真挚健康的感情外,它还蕴藏着深深的理性思想的智慧,当然只能说是蕴藏着,诗歌毕竟是诗歌啊。在她苦心营造的诗意中蕴含着情感,在她的诗意中又蕴藏着禅意的智慧光芒。提升生活素材,甄别情感真伪都是她的理性判断,组织文字更不用说是理性的功夫在起着作用。或者说禅意的智慧统驭着诗歌的内外的各个层面,却不动声色。

有些回忆是忧伤的/没有回忆却更加忧伤/——经年积雪的乞力马扎罗山/云不绕,因为风太硬/雪不融,因为山很高/那样的高度/拒绝了一切平庸和喧闹——《乞力马扎罗山的雪》;——若梦是远远的远/相思便长长地长——《远方》;——最聪明的一只狐狸/对他说:请你来驯服我/从此会有一种脚步声/与成千上万的人们都不相同——因为彼此驯服,才能彼此了解——《小王子》。

是什么运转着语言的活动?是生存经验,是生命与爱情的悟性,才能把一种脚步声从纷至沓来的纷乱的脚步声中分离出来,并且果断的说:因为彼此驯服,才能彼此了解。情在其中,理在其中,情理的综合妙觉在平和的叙述语言之中。

《羊和小羊》中叙述了母女的两次对话,一次是女儿小的时候,拿母亲的钱给母亲买衣裳,母亲假装生气以掩藏眼里的笑意,说:/用我的钱给我买东西/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等女儿赚了钱在母亲生日时交给母亲自己去买点东西——她买回了一只碧玉镯/兴冲冲地非给我戴上/“(你)不要我不高兴啊/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

何等美丽感人的情节!何等凝练的叙述!何等的幽默出自生活中的巧合啊!题材的选择与提升,情景的剪辑与把握,语言的凝练表达,都是她的智慧的结晶啊。妙就妙在情理交融,不露声色的理性智慧,她的诗歌智慧所以很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禅意禅机。

诗歌的音韵与节奏

你可以看到她的诗歌,非常注重音韵与节奏,有的节奏强烈,有的节奏舒缓,但是都包含着节奏的因素。单位字步形成音步,单位字步的重复形成节奏型,,从而构成诗歌整体的律动。

在她的诗歌中,节奏不仅仅是自然的流露,而是苦心的经营,节奏是诗歌的灵魂。而韵律是节奏的具体表现,是节奏的延伸,同时韵律又有自己的丰富的内涵,她的诗歌的韵律当然包含着节奏的苦心经营。音韵是更加具体而充分的表达。

她的诗歌音韵分为四种,一种是一韵到底的诗歌,一种是转韵的诗歌,一种是准韵律的诗歌,另一种是不押韵的诗歌。

请看《沉睡的大陆》就是一韵到底的诗歌。——这时你看见风/在梦的尽头/轻轻吹/镜里的华年/一片片飘坠——这首诗歌押韵是一韵到底,好处是整体性强,协调统一,不好处是死板,缺少灵动的生气。这一首诗歌还有更多的格律因素的影响,还不是典型的自由诗歌。

转韵的诗歌,很像音乐的转调,转韵的效果能够表达情绪的转化,或者是喜转悲,或者是抑郁转欢快,因为节奏与韵脚是表现感情的主要形式因素,诗歌创作不能忽视这些因素。

《奔放的旋律》就是准旋律的诗歌例子,她的诗歌韵脚只是近似而不是严格的等同——我并不曾真的离去/你只看见这形迹的消失/看不见灵魂的合一。其中的“去”、“失”、“一”只是近似的韵脚,而不是等同韵脚,这种近似的韵脚或者叫准韵律,能够造成谐和的韵的整体关系,从而产生诗歌的韵律之美。

所谓无韵的诗歌,只是把韵的因素隐藏于句子之中,从而有利于诗歌语言的流畅与优美,我们可以称之为“隐韵”,“它既使不是严格押韵的,其语句也应该有内在的音乐的节奏,方便于朗读吟咏”。现代诗歌的自由,一定包含着格律的法度,它并没有远离古典诗歌,更没有背叛诗歌的传统,它只是处于不断的历史嬗变之中。诗歌一旦失去历史诗歌的法度,那就不再是诗歌了。

音乐与文字的律动

孙则鸣先生认为:“古今中外所有的诗歌格律真正的目的,无非是提高诗歌的音乐性而已”甚至认为:“格律化的目的是音乐性,那么运用音乐创作理论来研究诗歌格律,就必定是最佳途径。”他比较了音乐的构成的三要素:节奏、旋律、调式;诗歌音乐美同样有三要素:节奏、旋律、韵式。(《新世纪格律体新诗选》中国文化出版社)

我认为历史中的诗歌经常与音乐结合,在与音乐的磨合过程中深深得接受了音乐美的熏陶。但是作为诗歌,音乐的因素只能是构成诗歌美的因素和材料。而不能说诗歌应该自觉地追求音乐美,格律化的诗歌也决不是以音乐性为目的。一切文化艺术的营养,只能作为诗歌美的营养,只能作为“文本的元素”(蒋登科语)而不能追求音乐化。直接说诗歌具有某种“旋律”,更是牵强附会了。诗歌中的所谓音乐的旋律只是通感转化的相似感觉而已。

从相同的方面看,诗歌与音乐都是时间的艺术,节奏是音乐的灵魂也是诗歌的灵魂,音乐有旋律诗歌有律动,音乐有调式诗歌有韵式,音乐和诗歌都能抒情达意。从不同的方面看,音乐只是听觉的艺术,而诗歌只是具备一定的听觉因素而已。音乐是用不同的音阶构成,诗歌则是由文字概念构成的。准确地说诗歌是思维的艺术心灵的艺术,然后才是听觉的艺术,音乐则是听觉的艺术,然后才是心灵的艺术。音乐的节奏是依靠音节单位,诗歌是靠语言单位,字词为单位,音乐的旋律是音阶音节的整体关系构成,诗歌首先是词语概念的准确,然后是字词单位的节奏关系,然后才是平仄及韵脚反复(包括双声叠韵构成),言通义顺然后是四声平仄的谐和,从而造成诗歌语言的律动美感。

鉴于孙则鸣先生的理论研究,我这里不得不小心运用“音乐性”“旋律”等概念,小心区别音乐与诗歌两者的特点。在凤舞的诗歌中,的确存在着音乐的美质,但是那是诗意的充分的表达。她有不少诗歌是在乐曲中得到的灵感,并以乐曲内容为诗歌题材,题目稍加改动或者诗歌后面注明所听的乐曲。她与音乐可真是心有灵犀,而且直接能够转化成诗歌是靠的自己的通感能力。她经常聆听音乐,在她的诗歌语言中和诗歌的核心里肯定浸淫着音乐的影响。

我们进一步研究一下她的诗歌节奏律动是如何表达出来的,为什么具有音乐的美质?凤舞在自己的诗论中说:“对新诗而言,它应该是分行排列的;它既使不是严格押韵的,其语句也应该有内在的音乐的节奏,方便于朗读吟咏。”

她的诗歌的“内在的音乐的节奏”是怎样出来的呢?一是字词的自然单位构成的节奏,这是基本的因素,在古代单字音步为主,近代现代二字音步是主要的,并且三字音步也在逐年增多。相同的单位,反复出现就产生了诗歌的节奏。然后是平仄的反复在语音上强化了汉字音步的节奏感,四声概括为平仄两类,强化的是节奏,平仄还原为四声,则是在强调语言的律动或者说是韵律之美。其中最典型的是双声叠韵的作用,“两字同母谓之双声,两字同韵谓之叠韵”(周松霭),王国维说:“苟于词之荡漾处用叠韵,促节处用双声,则其铿锵可诵必有过前人者”(《人间词话新注》滕咸惠 教注 齐鲁书社)声母相同的会造成铿锵感,韵母相同的会营构连绵婉转感可诵,是因为韵的谐和顿声的铿锵。亦如戏曲的字正腔圆,声母要有好的“喷口”,铿锵有力,韵母要圆转连绵,变化迂曲,这样才能字正腔圆。

从她的诗歌中可以看出,近似的声母与近似的韵母会造成谐和的语音流程,在谐和中,近似的声母重复出现强调的是节奏,近似的韵母重复出现强调的是韵律。相同的声母重复出现会强化节奏的功能比近似的声母更典型更加明显,相同的韵母重复出现比较近似的韵母,韵律感更加绵密。就是在她的自由体诗歌中,她的语言的流畅仍然依赖格律的因素,这样才铿锵自然,形成流畅的语言律动,从而便于朗读吟咏。

当然声母韵母是在字步单位的基础上发挥作用,诗句的平仄的作用与前者相似,也是在字步单位的基础上发挥作用。字步构成音步的基本骨架,声韵母与字的四声调起辅助的作用,它们会使节奏更加具体而丰润。在她的许多自由体诗歌中,平仄也是近似的有规律交替排列,从而强化了诗句的节奏铿锵与连绵的律动。从而便于朗读吟咏。宏观的句式、节式、韵式,自然也起着抒情达意强化节奏和韵律的作用。

灵活修辞的人文精神

“文显而诗隐,文直而诗婉,文质言而诗多比兴,文敷畅而诗贵酝籍。”(缪越《论词》)在诗歌中,自然的语言肯定有娴熟的修辞,才能显露出灵秀之气。没有娴熟的修辞,语言要么直白,要么生涩,决不会自然、优美、飘逸。她认为诗歌“有其固有的写作手法,比如说承继传统的赋比兴,以及借喻、拟人、通感、省略、活用等等” 在她的诗歌中,处处可以发现这种修辞的活用与妙用。其中常用的是比、兴、赋,其次是借喻、暗喻,然后是象征,通感是诗句与意象转换的重要手法,而拟人的手法更是随处可见。

我们先看看拟人的修辞应用——这个曲子/让我看到明丽的阳光下/一丝忧伤的风——明净的天空/有深不可测地微笑——《温柔的倾诉》。把自然事物拟人化最能产生生动亲切的效果,人的情感与思想,人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都会通过自然景物而含蓄地表达出来。

我们再看看比兴手法的应用——天空中两朵云相遇了/它占据了我的想象——天空中两朵云步不见了/它超乎我的想象——《温柔的倾诉》。从两朵云兴起一段爱情故事,表达了魂绕梦牵的爱的心态,以及爱情悲欢离合后的玄想。非常自然而含蓄的叙述,充满层层的意象转换,但是到底还是没有一语道破。能说她的爱情诗歌表现得不是酣畅淋漓吗。兴后的叙述是巧妙的比的运用——当梅花遇到春天/当明月遇到长江——《温柔的倾诉》。没有说如何如胶似漆,情感热烈,没有说情人的约会多么兴奋愉悦,只是说梅花遇到(嗅到可能更好一些)春天,只是说明月遇到了长江,真是含蓄而典雅的表达啊!

心有梦就像天空有月,心里有了梦/心就变得明澈皎洁——《今宵多珍重》;走到你的伞下/就看到蓝天白云了投入你怀中就拥抱了整个春天——《生命终究难舍蓝蓝的白云天》。——天堂伞/是紫色的/紫丁香一样的颜色/因了伞下的人/也如风里的丁香/把馥郁飘摇着——《温柔的倾诉》。这里的“比”,内涵的不露痕迹。喻体与喻指融为一体。

比兴的作用成就了她的诗歌,也是比兴的作用成就了《诗经》的完美,如果没有比兴,试想诗三百会成什么样子呢?

赋在她的诗歌中属于基本的造型因素,写景叙事在这里是抒情的,缘情生景或者是因景生情,缘情叙事或者因事生情。原来的赋的文体是散文与韵文的结合,在这里都化为诗歌的节奏与律动,而蕴含于诗歌之间,从而表达着更酝藉更精妙的内心情感与人生妙觉。她的诗歌都是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如说家常,叙事中的写景,写景中的叙事,写景叙事着重抒情,抒情达意中完成叙事与写景。

通感.意象及意境的美妙转换

其实在她的诗歌中,多种修辞并不是分列并置的,而是往往交叉复合的,是多维的修辞表达通感的多维效果。在她的诗歌中,意象往往是多层次,或者说是不断升级的意象转换,需要细心推敲才行。

你的发是青草风的味道/你的唇是熟透了的草莓味道/你的笑是阳光的味道/爱是蜜和酒的味道——《生命终究难舍蓝蓝的白云天》。在心灵的统觉作用下,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都会相互融合相互转换相互替代,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细雨如丝/织透明的网/细雨如思/飘寂寞一样的清凉——《温柔的倾诉》雨的细与思的细,混凝成一体的滋味—清凉的寂寞,雨如寂寞一样清凉。情的体验与身体对雨水的体验经过通感转化为一体的复合物,达到更加缜密的情景交融。

天堂伞/是紫色的/紫丁香一样的颜色/因了伞下的人/也如风里的丁香/把馥郁飘摇着——《温柔的倾诉》。伞的颜色与丁香花的颜色,通过联想形成复合的意象,从而产生美的效应。因为爱情的影响,那把伞简直就成了一株丁香,这里还没有直接说是丁香在飘摇,而是以虚为实,说它在把自己的馥郁飘摇。真是美妙的很啊!

只有形象描写,那形象还只是形象,形象与形象的和弦就会产生意象,意象与意象的和弦能产生多维的空间,复合的意象肯定要发挥通感的作用形成朦胧微妙的诗歌意境。由形象到意象,首先是形象的内涵化,它要有所抽象,这是纵向的升华,形象与形象的关联是横向的和弦关系。它们所形成的意象层层升华步步抽象,意象与意象相互关联,达到横向的二次复合三次复合以致多次复合,那么形成的意境就是多维的了。

幸运得/就像酒杯里的明月/烛光中的海棠——《现在和永远》。单看一物,酒杯就是酒杯,还只是实在的形象而已,它与月亮已相关,效果就不同了,这就形成了意象,就产生了审美的场能。而且它还是酒杯中的月亮,那学问可就大了,历史文化的积淀历史人物典故,有关酒文化诗歌文化的曾经,都被唤醒来参与你的审美活动。酒杯与月亮,烛光与海棠,(蜡烛本来就很古典优雅,它的光线很美丽,灯下看美人是民间古老的说法,烛光中的海棠当然会让人浮想联翩)

美丽的形象才能形成美丽的和弦,才能形成更加魅力的意象。形象相关的关系必定有源远流长的文化背景。意象的纵向不断升级,横向不断融合,其美丽的场能更是多维的了,它的反应很像核能反应的聚合与裂变。

一定有一个/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白云深处/有两只紧紧相搀的手——《现在和永远》其实形象复合就是空间的复合与时间的复合,意象的复合更是时间的复合与空间的复合。通过这种复合,造成深邃多维的文化场。有关未来的想象,映射着现实的心态,又重叠着过去的诗意化的景象。霜叶由于杜牧的诗歌,成了夕阳红的代名词,成了老人的象征,经过作者再次提升与转换,成为一双手的衬托背景,并以整体景象再次象征老人,在未来的白云深处,一个红枫叶的秋天里,有两只紧紧相搀的手。两只手,只用了“紧紧”和“相搀”几个字,描画出两位老人相爱相依的身影,给人不尽的回味。

练字炼意出境界

“言气质,言格律,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格律、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三者随之矣。”(王国维《人间词话》)如何达到境界呢?练字炼句炼意。“琢句练字,虽贵新奇,亦须新而妥,奇而确。妥与确总不越一理字。欲望句惊人,先求理之服人。”(李渔《窥词管见》)

练字就是为了用字准确,能够准确传达信息。字义准确信息准确才能言通,言通才能意顺。练字是为了“确”,炼句是为了“奇”。诗歌言通义顺是起码的要求,但止于此还不是诗歌,还要出奇出新意,才能最终形成诗歌的境界。没有新奇经典的句子,诗歌就平庸俗气,所以诗人必须炼句,目的是达到炼意的目的。

平字见新,朴字见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需要精巧的构思和意境的营造,更需要对诗歌语言的反复锤炼和精准把握。从她的诗歌与诗论,你就会知道,她写诗是很讲究练字炼句炼意的。

古人写诗歌冥思苦索的推敲,才形成了中国历史中的一个个诗词歌赋的高峰。格律体律诗绝句是要练字炼句炼意,格律体新诗要炼字炼句炼意,白话自由体新诗也要练字炼句炼意。当代诗歌创作应当依此为楷模,苦练基本功,不能总是“短笛无调信口吹”。

从此不说想念/不说微雨后/院子里的苔痕绿得刺眼——《泪光中》;春天来了/就是说/有些土地和山坡/忍不住要变绿的颜色——《春天来了》。“绿得刺眼”一个“刺”字就使绿色活跃起来,与朱自清的“树叶儿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的逼你的眼”《春》,异曲同工之妙。“忍不住”,绿色的动态感通过这三个字就出来了,一种拟人化的春天的激情跃然纸上。

删繁就简运虚为实

“诗意需要你在叙述中预留出一块很大的空间去让读者参与感受和体会,然后你给读者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答案,或者根本不给答案,只留下无穷的回味。”

张先的“隔墙送过秋千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幕卷花影”等词句,都是化实为虚的好例子。在宏观与微观之间,在景与情之间,在心与物之间,在有形与无形之间,在虚与实之间,自由徜徉自由转换,化虚为实化实为虚,以虚代实,虚实相生是一个诗人驾驭文字的功夫,也体现一个诗人的天赋与艺术的风格及品位。凤舞的诗歌就具备这种品格,从而具有了灵秀的诗风。化实为虚的功夫,有时是一种惊人的概括,显示了诗人的宏大气魄。

水,立起来/就是我/我是清水的魂魄——《荷》;在唐时/你醉了李白的影子/醉了月——《一壶酒》;要一抱云/要一河灯/要水风来轻轻摇落一串银铃的笑声——《在水那方》——你从来不送给我一朵花/却把心变成一个种满惊喜的花园/然后给了我一把钥匙——《爱者之怡》

百结柔肠,丈夫胸怀

诗歌的表现方式是多样的,它可以含蓄蕴藉,可以朴素直白,也有很多朦胧晦涩的。我想这就好比跟人说话一样,各自有不同的习惯:有喜欢直来直去的,也有喜欢拐弯抹角的,有喜欢语带双关的,甚至还有喜欢东一榔头,西一扫帚,驴唇不对马嘴的。人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偏好,也有许多人,自命为曲高和寡,写诗压根就不是给大众看的,那么自然可以去写一些高深莫测,让人费解的东西。对于我来讲,我喜欢朴实自然流畅的书写方式。直抒胸臆也好,含蓄内敛也好,第一要准确,然后才求新巧。尽量追求优美,而首先必得真实。毕竟对写作者来讲,诗歌首先是个人情感的抒发和心灵的展示。——凤舞诗论摘抄

她在诗歌形式方面很是有心人,或者说她有很高的艺术天分,在格律体新诗方面,她的诗歌形式变化,仪态万方,作了不少有意义的探索。我在上篇中已经作了初步的研究。那里的研究主要是为了理解她的自由体诗歌,我更欣赏她的自由体诗歌,我认为她的自由体诗歌,更灵动更自然更成熟。她很有自知之明,意趣明确追求方向明确,认真严谨,她的自由体诗歌在字数、节数,句式、节式,押韵、转韵、抱韵、隐韵等方面变化不羁,但是她能保持自由体诗歌的分寸与法度,堪称现代诗歌写作的楷模。同时,在她的诗歌中,虽不乏抒情缠绵的情感,也有如《乞力马扎罗的雪》、《我的罗布泊》、《我的青藏高原》、《丝路》等具有崇高美的诗作,其删繁就简的魄力,很有大丈夫气概,而且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能够理解容纳不同风格不同层次不同的诗歌,这同样是一种大丈夫气概。

 

徐树爱——写于卧石斋

2007.10.24——11.4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