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原创] 由一张菜单说开去

                                由“一张菜单”说开去

        重庆有幸过了一把“陪都”瘾。那年,“蒋该死”迁都重庆,一时间,山城名人如潮,抗日呼声似海涛怒啸。一日,在大田湾体育场举行抗日集会,社会名流纷纷上台演讲。轮到电影表演艺术家赵丹上场了。只见他右手伸进衣包,略一停顿,左手再摸,又一迟疑,然后双手各伸进裤包……右手掏出一张纸,开始了慷慨激昂的演讲。不愧是名人,声音富有磁性,语调抑扬顿挫,声声叩响人们的心弦……其间,振聋发聩的口号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完毕,民主人士、记者等把他围得个水泄不通,表感激的、表问候的、提问的不一而足,弄得赵丹手忙脚乱。一个记者向他索要演讲稿,并热情地表示要原文照发。赵丹笑着谦虚了一下,写得不好,见报就免了吧。哪知这个记者是个热血青年,又是他的仰慕者,坚持索要演讲稿。赵丹本有急事,无奈之下,只好把刚才演讲的纸片摸出来……在大家愕然中,赵丹急速离开了人群。“怎么是一张菜单啊?”这件名人逸事就这样流传到了今天。

       事后,大家就有了许多疑问,“名人也兴唬弄人啊?”“他当时真的是照菜单上的菜名讲的吗?”“就近的群众听清楚没有哟?”“听都没有听清楚就感动了不是有点笑人吗?”“你怎么要把菜单拿出来呢?”“你赵丹当时为啥子不给人们解释一下呢?”……

这个龙门阵在多几岁的人们当中留有深刻的印象,不时从口中弹出来,提得多了,于是乎便形成了一些认识。如果他确实是照单演讲,说明他的演讲技巧炉火纯青,不愧是天才的演说家,不然,场内的群众岂不是一群“愚氓”;也许,演讲的时候,他根本没有看稿子,毕竟在当时宣传抗日,其内容都是明确的,无论在哪里演讲都差不多,只是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作一些临时调整而已;也许,在场的群众因演讲者是名人,是仰慕的对象,在那种特定的环境下,知道他会讲什么,且有这个心理需求,而不需听清楚他的每一句话,更不需要把全部内容听完,尔后还去整合分析,所以只要他嘴巴一张,就引起情感的共鸣,大概这就是名人效应吧;也许名人本身就有名人的脾气,闷着脑袋做自己的事,其他勿须理睬。

 

逸事就是逸事,用不着去考究它的真实性。在那个特殊时期,一个轻松的话题还可以调适一下紧张而压抑的心理,何况有些逸事所揭示出来的道理还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人们才乐意常挂在嘴边。

 

就名人效应而言,在现实生活中,处处有其影子,事例不胜枚举。某个明星来了,登台亮相,无论穿件什么衣服,做个什么表情,哇噻,不得了,台下呜嘘呐喊,仰慕者是不会对其品头论足的。某个什么家来了,话语刚出,语惊四座,一通弘论,把听众的情绪提到极致,于是海阔天空,前三王后五帝、古今考据、异域奇葩、前瞻遑论……尽管听众云里雾里,为了显示自己的博才广识,一个劲地点头,或作神往状……崇拜者是不会对被崇拜的人有丝毫不恭的,惟恐亵渎了偶像……只需要满足就足够了。就连看报章杂志、影视、戏剧什么的,都喜欢看心中早已定格的……因为,这是一种需要。

 

人们需要名人,名人也需要人们。多么和谐的存在。也许,这就是杜威老先生所说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微笑着生活…… http://shiwen.5d6d.com/bbs.php

QUOTE:
以下是引用虞廷在2007-11-29 15:05:41的发言:
这是另外一个版本了

还有哪种版本?也许还要巴实些[em01][em01]
微笑着生活…… http://shiwen.5d6d.com/bbs.php

TOP

这是另外一个版本了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qnb413.blog.163.com

TOP

我只欣赏那些德才双修的名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