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原创]文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2006年8月21日,雨一路潇潇,我得以离开生活、工作了二十一年的故乡富顺,来到山城重庆另谋生路。不久,在春文先生一班人的努力下,一份纯文学杂志《富顺文学》创刊了,并寄来创刊号。自此,我便可以定期收到赠阅的四种报刊,即《星星诗刊》《四川文学》《富顺文学》《富顺文艺》,每当从收发室收到它们,我都郑重的拆开来,从头阅到尾,心中荡漾着宁静与温馨,那些我所熟悉或不熟悉的人和文字,通过邮路轻轻的来到我的身边,来到这山城重庆,它们记得我,不高的身材,近视而忧郁,对生活迷恋而执着;他们不会忘记我,一路负重前行,疲惫而亢奋;他们信任我,钟爱文学,且歌且行。我静静的翻开它们,用自己温热的肌肤亲近它们,特别是有雨的时候,在绿茶的氤氲里,在嘉陵江之滨,在歌乐山的怀抱,听老朋友在文字里倾诉,看新朋友对我微笑招手,我沉醉而感伤,浑身温暖如春。

      在这四种报刊中,我最早接触的便是《富顺文艺》了。回顾我前面走过的路,几乎都与文字有关,在学校教语文、历史,编辑报纸、读书、写诗,组织文学活动,与文朋诗友在沱江边喝茶聊天,舒适自在。一个人一经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就注定他与报刊的不可分离,《富顺文艺》这份故乡的小报引领我走上文学之路,哺育了我的文学情怀,改写了我的人生之路。1984年,我第一次在《富顺文艺》上发表作品,记得那是一首十几行的小诗,内容是写家乡稻收季节的,今天想起来,那是非常幼稚可笑的,但却发表出来了,当时其印刷的文字似乎是蓝色的。我记得那时编辑部设在富顺文庙的敬一亭内,该亭位于富顺文庙北端后墙的坡顶上,系供奉孔子石刻像之处,亭内有孔子全身便服阴刻像石碑,据县志记载孔子像由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所绘,第一次到那里时我还向负责编辑《富顺文艺》的李嘉良先生请教过。在廖常勇先生和李嘉良先生的支持下,我加入了富顺文协,经常参加协会举办的笔会、月会,和文学越走越近了。

     《富顺文艺》不仅是我文学的启蒙老师,还是富顺文学的源头,每逢文协举办笔会和端午诗会,《富顺文艺》都要专版刊发作品,现在想起来,如果只有文学活动而没有作品发表的园地,那文学活动最终将失去归依,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故乡的文学活动常年不衰,与这份小报的存在分不开。《富顺文艺》还对文学青年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富顺师范春芽文学社成立二十周年之际,《富顺文艺》编发了一期专号,发表了不少回忆性的文章和社员的作品,这对一个学生文学社团默默无闻的支持足以让人感动。

后来,承蒙富顺文友的信任,出任县文协理事长和作协副主席,和《富顺文艺》打交道的时间更多了,对它更了解了,报纸出刊经费紧张,李嘉良先生与赵正平先生为该报的编辑出版费尽心血,值得称道。

     而今,我每天从小区的二十六楼上下数次,下校、听课、开会、作报告、敲键盘,偶尔去旁边的现代书城翻翻书,或者走十余分钟去重庆书城、西西弗城市书房看看,大多带有一种闲适的心情,我想我已经离文学很远了,但在我的内心,却有割不断的文学情结,这应当归功于《富顺文艺》。

      今天,《富顺文艺》三十五岁了,这个年龄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正当壮年,而对于一份文艺小报来说,已经太长太长了,想想现在的报刊一会儿如雨后春笋般破土,一会儿又昙花一现的遁去。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它要克服多少困惑,它要克服多少艰辛,多少家乡的文人在它的怀抱里找到寄托与归宿,又得以积累远行的信心与勇气。

文学,我想说爱你不容易!

     《富顺文艺》,我想说爱你到永远!

                                                               2008年8月29日  山城瞻水轩

谢谢悠然的阅读,有一种属于个人的生活状态,真好!

TOP

能有一个颐养心情的园地,能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因此成长,不断进步,本是人生的乐事。

矜名不若逃名趣,练事何如省事闲。抛开酒盏换茶盏,一笑陶然复悠然。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