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前往新论坛
论坛
搜索
帮助
导航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0)
系统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应用通知 (0)
应用邀请 (0)
东方诗风旧坛
»
理论争鸣
» 真诗在民间——序诗集《郑炜的诗》(作者:盛海耕)
返回列表
发帖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齐云
当前离线
UID
2
帖子
1778
精华
9
积分
9993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37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20
最后登录
2018-4-6
管理员
1
#
跳转到
»
正序看帖
打印
字体大小:
t
T
齐云
发表于 2005-2-19 12:58
|
只看该作者
真诗在民间——序诗集《郑炜的诗》(作者:盛海耕)
《郑炜的诗》就要出版了,郑炜要我为他这本诗集写一篇,我答应了。我与郑炜是相交多年的老,能为朋友做点事,总是愉快的。 我是个爱读书的人。不过,我爱读的是中国古代诗词、“五四”以来的优秀亲放外国的从萨福到叶甫科申科的优秀诗作。对于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台湾诗歌中的全盘西化放1985年以来我国大 名目繁多而佳作罕见的“先锋诗”,我不喜欢——岂止不喜欢,简直是厌恶。 1985年以来的中国诗坛上,有好诗,但极少。触目皆是的是诗之垃圾,“遍地鸡毛”。请看下面两首“诗”。其一题为《清明》,见之于1994年12月号的某诗刊: “一片青苔来访 在床沿坐了坐 没说什么 隐名埋姓的凳子 挪动四条回忆的腿 其二题为《祖国,我的姐姐》,见之于1997年1月号的某诗刊: 祖国,我的姐姐 我爱你,你真大 你的美丽大善良大 你的公鸡叫声大 你的海大湖泊大 你的龙大江河大 你的星星比天空大 你的蚂蚁比我大 你的春天比乳房大 你的冬天比雪花大 你的苦难比洪水大 你的思念比朋饼大 你的樱桃比小米大 你的眼睛大发明大 你的蝴蝶比裙子大 你的国歌比地球大 你的九百六十万皮肤大 你的五千年大 祖国,我亲亲的姐姐 我爱你,你真大 前一首以“艰深“文浅陋,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根本无法读懂,好像大有深意,其实空洞无物。后一首以浅陋文浅陋,平庸至极,愚笨无比,即无诗情,亦无诗才,但也装出大有深意的样子,其实完全是瞎拼凑瞎闹腾。(顺便说一句:“你的国歌比地球大”一行,政治上极不严肃。)这种“诗”,连文字游戏都算不上,除了“文字垃圾”和“诗歌垃圾“,很难给它一个恰当的名目。 1904年,高尔基在致叶梁斯基的信中,这样评论叶氏的短篇说:“冗长。枯燥。无内容……这东西写得松散无味,留在读者记忆中的,除了对于作者的恼怒外就一无所有了,因为作者耽误了人家好多时间……我老实说,您不该出版这么坏的短篇。”(高尔基:《给青年作者》,以群等译,1955年,中国青年出版社。) 把高尔基这段话赠送给前引二诗的作者和发表这两首诗的编辑,是最合适不过的了。我没有写出这两首诗的作者姓名,也没有写也登载这两首诗的报刊的名称,那是因为:这样的“诗”实在太多了,早已泛滥成灾,这样的报刊也太多了,远非只是某一家滑得如此之远。君不见时至今日,这样的垃圾仍在被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来? 我对被“先锋诗”沙尘暴严惩败坏的中国新诗,几近绝望。 几近绝望,当然是没有完全绝望。中国新诗还有一线希望:真诗在民间。 “真诗在民间”是明朝“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李梦阳说的话。李氏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专门从形式上模拟古文,甘做古人的影子而失去了自己的。到了晚年,他渐渐觉悟到自己走错了路,也领错了路,终于发出“予之诗,非真也……文人学子韵言耳“这样沉痛的自我批评,而感叹”真诗乃在民间”。(李梦阳:《诗集自序》。见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中册,1962年,中华书局。) 李梦阳所谓的“真诗”,专指乡野街市的民间歌谣;我所谓的“真诗”范围广得多,包括新体诗、旧体诗,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各种艺术流派的诗,但应该是“人间要好诗”(白居易)的诗。李氏所谓的“民间”,指与文人学士的诗坛文坛相的城乡人民以砂创作为主的文学创作天地;我所谓的“民间”要广阔得多,它大体指与“先锋诗”相对峙的一切人的诗歌活动天地,因为在1985年以后的中国,“先锋诗”在某些报刊编辑、某些小有名气却大有能量的诗人诗歌评论家、某些大学教授的鼓动支持下,几乎已经席卷大地,统治着中国的诗歌界。 我以为当今中国的真诗,主要来自以下几种人: 其一,民歌民谣的原创者与搜集整理者。民歌民谣的原创者往往并不特别喜爱文学、喜爱诗歌。他们只不过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而已,或许一辈子就“歌”这么一两回,“歌”罢即罢,并不关心能否上报刊及著作权之类。他们或许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这是在“搞创作”,他们根本就不想当什么作家、诗人。倡,由于他们所见者真、所感者深,他们的即兴创作(大多是口头的)往往有很强的生命力,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于是口口相传,流传不息。有心人把这些作品搜集起来,记录、加工、整理,使之更趋完,他们功不可没。这就是中国当代的民间歌谣,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当今中国诗人缺乏的精神营养与艺术营养。 其二,散落于民间的新诗热爱者与写作者。这种人,老中青都有。他们钟情于诗,爱读诗,也爱写诗——基本上是写新诗。因为种种原因,他们未能进入他们曾经仰望过或一直仰望着的作协、文联、报刊编辑部、电台电视台、大学中文系、文化局、出版社之类地方工作。这是他们的遗憾,却也是他们的幸运,因为这些地方恰恰是“先锋诗”垃圾批量生产的基地。他们散布在农村、城镇、工厂、军营、政府基层机关、市场、商店……等等地方,主要精力用一棰,业余时间则寄情新诗的读与写。他们读古今中外一切好诗,顺便也浏览一些“先锋诗”,总觉得自己的天性和口味怀现在大行其时的“先锋诗”格格不入,于是就按自己的良知的吩咐,写自己的诗。他们的作品很难挤进一些大报大刊的“大雅之堂”,而只能在一些“退而求其次”的地方发表,或者自费出版诗集分送朋友。然而,正是在他们的作品中,茂有情真意切的诗之珍珠。他们默默地努力着,奋斗着。他们中的一些人,“珍珠”积累得多了,终于引起了诗界的注意,在社会上产生了影响。这些人是中国新诗的希望所在。这些人很需要扶持,这些人也很需要警惕。警惕什么?警惕在小有名气之后,就忘记自己的路是怎么走过来的,就赶紧往“先锋”诗星们的圈子里钻,就生怕自己太“土”而拼命让自己时髦起来。 其三,散布于全国各地各种工作岗位上的中老年新诗战将。1976年10月以后,特别是1978年“实践是检验趔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展开以后,“先锋诗”旗帜翻飞,遮天蔽日,喧嚣鼓噪,沸反盈于,年轻人趋之若鹜自不必说,就是为数不少的中、老年诗人也生怕自己“落伍”,生怕作品发不出,而到邯郸学步去了。他们这样做的结果之可悲可笑,是可想而知的。走了一批,留下一批。留下的中、老年诗人,就成了中国新诗界的中流砥柱。这些人生活阅历丰富,艺术功底扎实,即能珍惜中国文学传统,又能外国文学新潮。他们 是一些有艺术良积压和艺术勇气的人。中国新时期新诗的成就,主要靠他们的诗作与诗论构成。可惜的是,他们中的一些人,或由于年事已高健康欠佳而无力提笔,或由于不屑与“先锋”诗人为伍而改行写别的东西。不过,他们仍在关注诗坛,他们的影响仍在。另有一些人,则至今仍在辛勤耕耘,时有力作问世。 还应该提到一支人数众多的队伍:广大的旧体诗词的作者。这些年来,学习写旧体诗词的人越来越多,简直有风起云涌之势。这是中国诗运的好兆头,这也是为中国新诗敲响 的警钟。中国新诗还是有希望的,但我不愿万大这种希望。我们首先需要的,是正视中国新诗的乌烟瘴气的现实。 我没有忘记这是一篇序。让我在这里写上一句吧:郑炜,就是一位“散落于民间的新诗热爱者与写作者。” 作者简介:盛海耕,杭州师范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歌评论家。
收藏
分享
手握灵珠,心开天籁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齐云
当前离线
UID
2
帖子
1778
精华
9
积分
9993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37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20
最后登录
2018-4-6
管理员
4
#
齐云
发表于 2005-2-19 12:59
|
只看该作者
菜花:
先锋诗人在起步时,也是自称民间诗人的。照盛海耕教授的说法,这些人现在势力庞大,“作协、文联、报刊编辑部、电台电视台、大学中文系、文化局、出版社之类地方”“恰恰是先锋诗垃圾批量生产的基地。”似乎先锋诗人又不是民间诗人了。
看起来是一笔湖涂账。
八十年代中期——先锋诗起步的时期,相对于官方提倡“主旋律”(说白了,延续战争期间“艺术为政治服务”的政策),先锋诗就其内容与产地、流传方式,确实当得起“民间”二字。这么多年来,政府对文化控制削弱,八十年代靠先锋成名的一代,现在多多少少在宣传方面都找到了各自的位置,起码诗坛上覆盖的都是他们的声音。所以现在,他们不能称作民间诗人了。盛海耕教授在文中所说的“民间”,照我理解,主要是依照话语的传播能力来划分的,不是按政府是否支持来划分的(政府除“主旋律”外,什么也不支持,当然也不支持先锋,文化逐渐按市场方式来运作),占据“作协、文联、报刊编辑部、电台电视台、大学中文系、文化局、出版社之类地方”,传播能力当然强。
为什么占据这些地方的人,写出的东西就容易先锋呢?先锋诗有现代哲学支撑,理论上确实头头是道,专门研究诗歌的,很容易被这些高头讲章迷惑,从而丧失了鉴别力。余光中就是典型一例,他教授比较文学和翻译,必然涉足西方诗歌理论,所以七十年代他是台湾先锋诗的旗手。但八十年代就迷途知返回到民族与传统的一边。不仅余光中,穆旦晚年也对自己的诗歌创作感到不对头了,所以他晚年作品风格已经有所改观了。郑敏暮年,更是力倡回归,反省七叶派诗人食西不化的无穷流弊,以至于今天七叶派仍被先锋诗人标榜。
相反如果听从自己从阅读中外优秀诗篇自发形成的诗歌观点和写作,一般是不会走西化、先锋路子的,这样的人当然不是职业文人,所以他们才符合盛海耕教授所言的“民间”。
手握灵珠,心开天籁
TOP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齐云
当前离线
UID
2
帖子
1778
精华
9
积分
9993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37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20
最后登录
2018-4-6
管理员
3
#
齐云
发表于 2005-2-19 12:59
|
只看该作者
唐古拉山风语者:
我不否认,现在是先锋诗占据着统治地位,我也不否认,先锋诗人中有很多才华横溢者,当然也不能否认,先锋诗中也有一些精品。我想否认的是诗是为自己写的,若是只为自己写的,象日记一样就放在抽屉里,不要拿出来给别人看,既然拿出了就得为别人作想,首先你不能让读者头疼,也不能让读者心烦,其次不能浪费别人的时间,最好还让别人有所收获。就象做很多事一样,这其实也是职业道德。要做到这一点你的诗就得尽量易懂、有味、优美、真诚并有所创新。
我认为音乐是西方的好得多,绘画上油画的表现力也要略强一些,小说,西方也占绝对的优势,但诗歌我窃以为中国历来的诗歌足以和西方分庭抗礼。所以我们写诗要学西方,但不能完全丢掉传统。我从先锋诗里,很难看出汉语有多么灿烂的诗歌文化。
手握灵珠,心开天籁
TOP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齐云
当前离线
UID
2
帖子
1778
精华
9
积分
9993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37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20
最后登录
2018-4-6
管理员
2
#
齐云
发表于 2005-2-19 12:58
|
只看该作者
鸿鹏:这首作品喻含了菜花的深意,本来想让其他斑竹先响应的,但唐古未顾上回复,因为他忙于回帖子,唐古是个忠实的古典派。紫筠不知跑那去了,飞龙要学隐士,只有我来回复了。
真诗为什么会在民间,是因为面子上的诗歌都成现代或后现代了,更惊人的是先锋派,反正是希奇古怪的,都是好的。过去,民间一直是和官方相对的。现在的诗歌不是官方的,所以更要充其大,所以不惊人是不行的,不朦胧,或不深奥也是不行的。否则,没有出路。因为,官方懂诗歌的最初是毛泽东,毛则看透了新诗的无能,干脆就不看,看了陈毅的两首诗歌,叫他向写古诗的叶剑英学习,又号召大家向民歌学习,便再也不说了,只是不看,对新诗他是烦透了。至于他向不向民歌学习,他只管读古书,古诗,民歌那是其次的。
于是,先是政治诗歌泛滥,又是朦胧泛滥,又是先锋泛滥,群蛇乱舞,莫衷一是。汪诗、席诗好不容易被人说是好诗,又被否定,褒贬不一,泱泱大国,于诗歌算再也理不出头绪了。所以只要是看不懂的,就是好诗,写诗的都带些哲理,或深奥,总是高人一等。慢慢的都同情海子,顾城,穆旦,这些不能算垃圾诗歌,但如何能使他们永垂不朽,实在找不到良方。
这样,我倒同意真诗在民间,因为,我们其实也是民间诗人。但我觉得一定要区分,诗人在民间和民间的诗人这两个概念的。因为,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很特别,卧虎藏龙在民间的很多。诸葛亮未出茅庐,曾经躬耕南阳,他可不是民间的诗人或文人,是个惊天动地的大人物。李贺在民间,却是皇唐后裔,他的思想意识可不是民间的。陶渊明在民间,他可是魏晋风骨的代表,绝对不是民间的诗人。
在中国这样一个文化深厚的国度,要想靠民间诗人传诵文章,唱一段民歌来流传后人,无乃太难乎。反过来,要想靠朦胧和先锋来糊弄百姓,无乃痴人说梦,自欺欺人也。
菜花想惊醒世人,世人酣梦方香——,酣梦中也许能作一首好诗,留给后人品尝罢!
手握灵珠,心开天籁
TOP
返回列表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