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格律体新诗的其它约定形式
所谓“约定形式”,即经过诗人们千百年的创作实践而逐渐固定下来的那些艺术表现体式。如我国的七律、七绝、五律、五绝和各种词牌曲牌,以及欧美的十四行诗、日本的俳句等,都属于约定形式。格律体新诗经过近百年的创作实践,部分诗体的雏形已经形成,且正日益成熟。现分述如下:
1.十四行体:十四行体,又称“商籁体”,语句整齐、短小精悍、格律严谨、富于音乐效果。它起源于意大利,后来流传到英、法、德、西诸国,并适应各国语言的特点,产生了不同的变体。例如,意大利十四行诗体的韵式为:abba,abba,cde,cde;而英式为:abab,cdcd,efef,gg。此外,还有ABBA,ABBA,CDC,DCD或ABBA,ABBA,CDC,EDE等押韵格式。中文十四行诗的创作由闻一多发起,实践者包括徐志摩、梁宗岱、孙大雨、冯至、卞之琳、林子、唐湜、屠岸、蓝菊荪、余冠英、万龙生、王端诚、余小曲、李长空、周拥军、张先锋等几代诗人,他们在创作中不仅演变出多种驯化变体,还创立了一种特殊而又十分严谨的体式——“花环体”——它是由十五首“十四行”合成的组诗,其中前十四首采用顶真手法,即每首的末行都是下一首的首行,而第十五首又全部用前十四首的首行组合而成。十四行体代表作有冯至的《十四行集》、唐湜的《海陵王》和《幻美之旅》、林子的《给他》、屠岸的《屠岸十四行诗》、万龙生的《十四行、八行诗百首》等诗集和王端诚的花环体组诗《秋菊之歌》、张先锋的驯化体长诗《四姑娘山的传说》等。例证较多,不再列举。
2.四行体:相当于绝句,不同之处在于运用现代白话诗的语言及格律进行新的演绎。例证较多,不再列举。
3.八行体:相当于律诗,不同之处在于运用现代白话诗的语言及格律进行新的演绎。例证较多,不再列举。
4.岸柳倒影式:即第二节是第一节形式的倒置。可以是一字不变地倒置,如李长空《笼鸟》:
不是|因为|饿得|发慌 (唐ang,iang,uang)
不是|因为|对自由|渴望 (唐ang,iang,uang)
怒目|圆睁, |扑闪着|翅膀 (唐ang,iang,uang)
只为|有同族|觊觎|“天堂” (唐ang,iang,uang)
只为|有同族|觊觎|“天堂” (唐ang,iang,uang)
怒目|圆睁, |扑闪着|翅膀 (唐ang,iang,uang)
不是|因为|对自由|渴望 (唐ang,iang,uang)
不是|因为|饿得|发慌 (唐ang,iang,uang)
也可以是两段文字内容不同,但形式倒置,如李长空《屈原》:
您生命|的根|系着|汨罗
汨罗|的根|系着|黄河|和长江 (唐ang,iang,uang)
黄河|长江|的根|系着|炎黄|子孙啊
整个|中华|民族|都扎根在|有水的|地方 (唐ang,iang,uang)
整个|中华|民族|都扎根在|有水的|地方 (唐ang,iang,uang)
每年|五月|泪水|血水|汇聚成|汪洋 (唐ang,iang,uang)
泪水|是水|血水|依然|是水啊
您一生|住在|水的|中央 (唐ang,iang,uang)
5. 民歌体: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民歌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持续不断地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和情感体验,日臻完美,成为人民群众思想情感表达的结晶。北方民歌大多是对应式的两句体结构,如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甘肃和青海等地的“花儿”等;南方民歌则常见四句结构,其中有的是两句体的重复或稍加变化的重复。湖南、湖北、四川流行的“赶五句”和“连八句”,就是以两句体结构为基础的。例证较多,不再列举。
6. 汉俳体:是仿照日本俳句的形式,以中文创作的韵文,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中日文化交流的产物。最初的汉俳是依照日本俳句句式翻译的作品,后来再出现直接用中文创作的汉俳,1980年由赵朴初定型。由于中文为单音节语言,与复音节的日语不同,汉俳改俳句的十七音为十七字,同样分三句,为“五—七—五”的体制。句子节奏参照五言和七言近体诗,五字句的节奏一般为23式、32式、14式;七言句的节奏一般为25式、34式、43式,个别的还有16式等。汉俳分自由体和格律体两种。自由体又称散体、新诗体,即无任何平仄和押韵规定,可用白话文写作,近似新诗;格律体规定平仄和押韵,用文言写作,近似词的小令,所以亦可视为一个词牌。无论是自由体还是格律体都有季语(又称“季题”),即表示季节的词语,但要求没有日本俳句那么严格,季语通常放在首句。因汉俳在国内创作不甚普遍,且缺乏优秀作品的支撑,不再列举。
7.郭小川体:又称“新辞赋体”,它借鉴了我国古代辞赋的特点,结合现代汉语规律创造而成。短句长排,诗行大体整齐,格式对应,并大量使用铺饰、重叠、排比、夸张、对偶等表现手法,加上结构、词藻、音韵、节奏等方面的考究,有效地增强了诗的情感浓度与语言力度,造成一种磅礴的气势,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例证参见当代诗人郭小川的诗歌作品。
8.贺敬之体:又称“阶梯式”,大量运用叹词,为表现战斗豪情而服务。例证参见当代诗人贺敬之的诗歌作品。
三、格律体新诗应有的主题内容
诗歌是形式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只是诗歌的美丽外衣而已。过分的强调形式,认为不是内容决定形式,而是形式决定内容,从而否定内容的意义,割裂形式与内容、艺术与现实的联系,如中国近年来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作为探索是有益的,但对于艺术却是徒劳并且有害的,脱离了内容的形式,就象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必将枯萎。因为纯形式主义处理的素材只能是生命的表象,狭隘、极端、苍白、枯竭是其必然结局。所以在诗歌完美的构架里面,还应该具有灵动的“诗魂”,它还必须具有饱满的感情与丰富的想象,并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著名诗歌评论家吕进把诗定义为“诗是歌唱生活的最高语言艺术,它通常是诗人感情的直写。”是有道理的,捧读技术诗、图像诗、机器诗这类没有高雅思想性和真挚情感引领和支撑的诗歌,还不如去面对山谷中的石头,因为“诗产品”是没有生命力的。对于完美的诗歌艺术来说,首要的因素在于诗人拥有一颗热爱生活并敏感于诗歌形式的心灵。
同古典诗词曲赋相比,当代诗歌在题材内容方面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
1.迫于现实社会生存的巨大综合压力和人类因物质文明进步而带来的精神困惑,对社会性问题的思考已经越来越少地为当代诗人所关注,当代诗歌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正日愈失去处理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能力,这就使得它日愈减少获得公众关注的机会,而只有在少数未被现代社会物质化的心灵当中获得知音,它已经成为对抗现实世界压抑生命活力的一种精神武器;
2.随着诗人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诗歌越来越被推挤到社会的边缘,诗人们成为了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自我封闭、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奇怪群体,这更加加剧了他们的自闭倾向,娱乐性、装饰性、自我消费性成了当代诗歌的中心;
3.当诗人们精神的价值已经从崇高、纯洁、美好、自然过渡到了喧嚣、乐趣、庸俗、时尚的方向,于是平庸困扰着诗歌界,平凡者迷茫失语,媚俗者竞相争夺明星效应,只有少数智者在那抵抗、挣扎、怀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愚勇精神在诗歌的高地坚守自己越来越虚弱的阵地。
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格律体新诗只有志存高远,发扬其应有的精神文化提升作用,在主题内容方面深度切入自己的时代,始终高举诗歌精神的理想主义和竖起道德之剑,成为至真、至善、至美、至爱行为的歌吟者,成为道德和公德的立法者、引导者和监督者,成为当今社情的记录者,它才能够既有人性的纯美又有时代的气息还有历史文化的内涵,并因此而融入中华诗歌的优良传统,有机会成为新时代的经典诗歌作品流传于世,否则它将同那些某某主义一样,最终走入脱离时代、社会、人民的象牙塔。
四、格律体新诗要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格律体新诗虽然诞生已有近百年了,却依然难以登堂入室。主流诗界或嘲其形式主义,或讽其弃今复古,或讥其民歌打油,或鄙其诗意直白……格律体新诗要改变四面楚歌的局面,它再也不能单纯、片面地强调形式主义,其形式必须蕴含于深广的题材内容之中,形式的创造、把握必须与题材内容取得艺术上的高度统一,其形式美也才能进入佳境,而诗人们心灵的广度、密度、浓度、力度和高度,诗人的思想和意志,也才能够依附于形式美中,如冬日阳光般直达读者心灵,让外在美放大成为更为完整和谐的精神、艺术之美。
虽然格律体新诗经受了误解与非难,至今仍是成长中的幼苗,但是几代探索者却从来没有动摇过对它们的信心,并在创作上取得了不少优秀成果。现对其中部分佳作,按整齐对称式、参差对称式和复合对称式诗体形式分别进行归类,并对每一首诗歌的形式与内容结合方面的情况分别给以论述,希望对诗歌创作者有所借鉴与启迪。
(一)整齐式格律体新诗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死水(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文en,in,un,ǖn)
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庚eng,ing,ong,iong)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麻a,ia,ua)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麻a,ia,ua)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波o,e,uo)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波o,e,uo)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跨得上|几分|鲜明。 (庚eng,ing,ong,iong)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庚eng,ing,ong,iong)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开ai,uai)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皆ie,黣)
《死水》是闻一多先生的杰作,写得激愤、悲痛,表达了对丑恶势力的憎恨和对祖国深沉的挚爱。
从诗体形式看,属于“四步九言朗诵型整齐式”,是先生实验他的“三美”新格律体的典型。全诗共五节,每节四行,每行分别由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构成,组成2232或2322或3222音尺,最后以双音节收尾,虽然音尺的排列顺序不完全相同,但是其总数却完全一致,在变化中保持整齐,参差错落兼以抑扬顿挫,每节换韵(首、尾节押宽韵),各节大体均押abcb型的二四脚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很强,具有音乐般的美感。另外,诗歌借鉴了西方现代诗的反讽技法和“以丑为美”的艺术原则。诗的中间三节,展开丰富的想象,极力把死水内在的丑恶东西,充分地涂饰以“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白沫”等美丽的外形,以鲜明的色彩和响亮的声音,反讽死水的肮脏、霉烂、黯淡、沉寂。美与丑的交织反差,造成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
从内容看,是用“一沟绝望的死水”来隐寓黑暗腐败的旧中国社会。诗的最后一节,表明先生一方面对黑暗不存在幻想,坚信丑恶产生不了美;另一方面也并非心如死灰,先生在绝望中还饱含着希望,在冷峻里还灌注着一腔爱国主义的热情之火,朱自清在《闻一多全集沸颉匪担骸埃如让给丑恶来开垦)是索性让‘丑恶’早些‘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p>
可见,本诗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的产物,也是闻一多先生自认的“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的实验”。
●哄小儿(流沙河)
爸爸|变了|棚中牛,
今日|又变|家中马。 (麻a,ia,ua)
笑跪|床上|四蹄爬,
乖乖儿,|快来|骑马马!(麻a,ia,ua)
爸爸|驮你|打游击,
你说|好耍|不好耍, (麻a,ia,ua)
小小|屋中|有自由,
门一关,|就是|家天下。(麻a,ia,ua)
莫要|跑到|门外去,
去到|门外|有人骂。 (麻a,ia,ua)
只怪|爸爸|连累你,
乖乖儿,|快用|鞭子打!(麻a,ia,ua)
《哄小儿》是流沙河先生著名的《故园九咏》组诗中的一首,组诗以小见大,为后世铭刻下了不可遗忘的文革之痛,老诗人严辰曾称之为“不朽之作”。
从诗体形式看,属于“三步杂言吟诵型整齐式”,全诗三段,共十二句,逢偶行通押“麻”韵(a,ia,ua),摒弃藻饰刻痕,注重白描速写,悲剧的内容用喜剧的笔墨来写,益发掣人肝肠。
“爸爸变了棚中牛”,开篇即直截了当,述说了自己在“十年浩劫”中的不幸遭遇。“今日又变家中马/笑跪床上四蹄爬/乖乖儿,快来骑马马!”,父亲与孩子一起玩耍,生活的苦涩、坎坷、愤懑都于明快的口语中化成一杯杯的快乐,“小小屋中有自由/门一关,就是家天下。”屋内是温馨、自由、其乐融融的父子嬉戏情景,屋外却是凄风苦雨的阴郁岁月。“莫要跑到门外去,去到门外有人骂。”父亲心事重重地叮嘱儿子,但儿子还是不能够理解:为什么乡邻们要骂自己呢?“只怪爸爸连累你,乖乖儿,快用鞭子打!”既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负疚心理,又进一步渲染了父亲的痛苦之情和独自承受一切痛苦的的胸襟,使得诗歌刹那间迸发出惊天泣地的感人力量。
本诗如果不是采用新格律体形式,这样普通的生活场景,是难以传达出这般复杂、悲痛、深沉的思想感情的,也就不会感人肺腑及催人泪下。
●圈圈谣(黄淮)
你在|圈圈内|感觉|安全 (寒an,ian,uan,黙n)
我在|圈圈外|活得|坦然 (寒an,ian,uan,黙n)
再大的|圈圈|也很|有限 (寒an,ian,uan,黙n)
无限|风光|在圈圈|外边 (寒an,ian,uan,黙n)
挤出了|圈圈|怀念|圈圈 (寒an,ian,uan,黙n)
套进了|圈圈|害怕|圈圈 (寒an,ian,uan,黙n)
残缺的|圈圈|无人|争补
镀金的|圈圈|人人|争钻 (寒an,ian,uan,黙n)
深深地|再吸|一口|香烟 (寒an,ian,uan,黙n)
吐一串|圈圈|随风|飘散 (寒an,ian,uan,黙n)
从诗体形式看,黄淮的《圈圈谣》属于“四步九言朗诵型整齐式”,格律工稳,除第七行外,通篇押“寒”韵(an,ian,uan,黙n),于半绕口令中呈现诗意。
北岛的名诗《生活》,以一个“网”字引爆读者的万千思绪:亲情、友情、爱情、同学、同事、战友、同乡、同志……都是生活巨网上的一根根网线,而它们本身也是一张张独立的网。本诗的表现也很别致,呈现给读者一个个圈圈,这些圈圈完全可以从“生活”、“视野”、“婚姻”、“世俗”、“生命”等不同角度来理解,给人启迪,令人思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艺术张力。而新格律体的成功运用,又使得诗歌诵来朗朗上口。
●他们和咱们(万龙生)
他们|住别墅,|咱们|住旅馆
不都是|一样|吹海风|吃海鲜 (寒an,ian,uan,黙n)
那边|多清净,|这边|煮饺子
浴场|分了段,|各自|不相干 (寒an,ian,uan,黙n)
他们|花的是|纳税人|的钱
咱们|继续为|税收|做贡献 (寒an,ian,uan,黙n)
是一幅|多么|和谐的|图画
官人|与百姓|共享|这海滩 (寒an,ian,uan,黙n)
从诗体形式看,万龙生的《他们和咱们》属于“八行体四步杂言混诵型整齐式”,格律严谨,逢偶行押“寒”韵(an,ian,uan,黙n)。
诗歌贴近现实生活,深入浅出,记事写理,都有独到之处。诗人开篇即呈现出“他们”和“咱们”的同与不同:相同的是“一样吹海风吃海鲜”,不同的是“他们住别墅,咱们住旅馆”、“那边多清净,这边煮饺子”;接下来诗人写道:“他们花的是纳税人的钱 | 咱们继续为税收做贡献”,原来“他们”是腐败官吏,“咱们”是普通百姓,难怪“浴场分了段,各自不相干”,因为“他们”害怕“咱们”知晓真情,为了防备“咱们”反对,“他们”不得不割断与“咱们”血肉相连的优良传统,在彼此之间竖起一道道自我保护的围栏;“是一幅多么和谐的图画 | 官人与百姓共享这海滩”,黑色反讽带给“咱们”的除了悲凉,还有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呐喊声:什么时候这些贪官污吏才会像臭鱼一样腐烂啊!
诗歌语言凝炼、准确,意蕴饱满、明朗、深锐,结构紧洁,音韵谐调,如果不是采用新格律体式,是很难做到这些的。
●地铁里的吉他手(孙则鸣)
地铁里|灯光|昏黄|而柔曼,
一位|吉他手|在轻轻|弹唱, (唐ang,iang,uang)
轻柔的|吉它|抑郁|而悠长。 (唐ang,iang,uang)
哦,|为何|弹得|这么|忧伤?(唐ang,iang,uang)
它似乎|追忆|远去的|爱情,
它似乎|吟唱|流逝的|时光, (唐ang,iang,uang)
它似乎|咏叹|世道的|沧桑。 (唐ang,iang,uang)
哦,|不要|弹得|这么|忧伤! (唐ang,iang,uang)
我想唱|却已|冻哑了|歌喉,
我想弹|却已|崩断了|琴弦, (寒an,ian,uan,黙n)
听我|弹唱|的人啊|已去远。 (寒an,ian,uan,黙n)
哦,|转一个|曲子|换换腔! (唐ang,iang,uang)
弹一曲|黄鹂|在柳林|鸣啭,
弹一曲|落日|映照着|池塘, (唐ang,iang,uang)
弹一曲|滔滔|江水|向东方……(唐ang,iang,uang)
从诗体形式看,孙则鸣的《地铁里的吉他手》属于“变步十言混诵型整齐式”,每节三个诗行,中间穿插了三个单行诗节,给人以一咏三回环的语势,增添了诗歌的灵动之感和音乐之美。除第三节押“寒”韵(an,ian,uan,黙n)外,其它各节均押“唐”韵(ang,iang,uang)。
从内容看,诗歌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写吉他手,他在“昏黄而柔曼”的灯光中“轻轻弹唱”,从他“抑郁而悠长”的倾诉中“我”理解了他是在“追忆远去的爱情”、“吟唱流逝的时光”和“咏叹世道的沧桑”;第二部分写“我”在劝慰他“不要弹得这么忧伤”的时候联想到了自我的失恋,因为“听我弹唱”的伊人“已去远”,“我”现在“想唱”也已经“冻哑了歌喉”,“想弹”也已经“崩断了琴弦”,徒有自我怜伤了;第三部分写“我”请吉他手“转一个曲子换换腔”,要他“弹一曲黄鹂在柳林鸣啭/弹一曲落日映照着池塘/弹一曲滔滔江水向东方……”,因为生活还得继续,“我们”不能够被爱情的挫折所击倒,“我们”需要努力进取,去迎接未来的幸福。
音韵铿锵和谐、联想自然贴切、意境优美动人、情绪哀而不伤是本诗最大的特点,可谓形式与内容结合的佳构。
●江村小夜曲(王端诚)
有斜阳|隐没在|林间 (寒an,ian,uan,黙n)
有小鸟|飞停在|树颠 (寒an,ian,uan,黙n)
那青山|静静地|睡了
盖上了|雾做的|被单 (寒an,ian,uan,黙n)
有渔船|栖息在|岸边 (寒an,ian,uan,黙n)
有水草|摇曳在|浅滩 (寒an,ian,uan,黙n)
那小河|默默地|去了
带走了|喧嚣的|白天 (寒an,ian,uan,黙n)
有花影|飘拂在|窗前 (寒an,ian,uan,黙n)
有月光|洒落在|枕畔 (寒an,ian,uan,黙n)
那远人|悄悄地|近了
送来了|迷人的|梦幻 (寒an,ian,uan,黙n)
从诗体形式看,王端诚的《江村小夜曲》属于“三步八言朗诵型整齐式”,全诗分为三节,每节一、二、四行押“寒”韵(an,ian,uan,黙n),语言朗朗上口。
从内容看,诗歌意境恬静舒缓,赋予读者似梦似幻的江村之夜:既有隐没的斜阳、飞停的小鸟、睡了的青山、栖息的渔船的静态美,又有小草摇曳、花影飘拂、月光洒落、远人走近的动感美,让我们在静谧和谐的氛围中感受到那份悠远的宁静。最后一句委婉点题, 甜蜜柔情中透露出淡淡的感伤。
集建筑美、绘画美、韵律美、闲情美于一曲,而又抒写自然,非格律体新诗难以为之。
●判决书(宋煜姝)
你这|可恼|可恨的|强盗
把我|珍贵的|劫掠|一空 (庚eng,ing,ong,iong)
你抢走|纯金|一般|的爱
连同那|晴虹|一样|的梦 (庚eng,ing,ong,iong)
你捉去|我的|那只|夜莺
想一直|独占|她的|歌声 (庚eng,ing,ong,iong)
你摘去|我的|园中|玫瑰
只留下|一地|败叶|残梗 (庚eng,ing,ong,iong)
你这|可恼|可恨的|强盗
还不|收起|无赖的|笑容?(庚eng,ing,ong,iong)
现在|就判你|无期|徒刑
把你|囚禁在|我的|心中!(庚eng,ing,ong,iong)
从诗体形式看,宋煜姝的《判决书》属于“四步九言朗诵型整齐式”,格律严谨,全诗逢偶行通押“庚”韵(eng,ing,ong,iong)。
诗歌一反思维的惯性,“可恼可恨的强盗”、“无赖的笑容”“判你无期徒刑”、“囚禁在我的心中”等都是正话反说,语言甜蜜俏皮,比喻生动贴切,体现了“我”唯美纯真的情爱观,可谓构思奇巧,而“你这可恼可恨的强盗”叠句的运用又形成了一咏再叹的艺术效果。
(二)参差式格律体新诗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一句话(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波o,e,uo)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波o,e,uo)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波o,e,uo)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波o,e,uo)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波o,e,uo)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波o,e,uo)
这话|叫我|今天|怎样说? (波o,e,uo)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波o,e,uo)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波o,e,uo)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波o,e,uo)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波o,e,uo)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波o,e,uo)
《一句话》是闻一多的代表作之一。1925年先生留美回国,看到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民不聊生的景象,于是写了这首火山爆发式的的诗歌。
从诗体形式看,它属于“凹型参差式”,形式自然天成,全诗押“波”韵(o,e,uo),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
从内容看,它以“一句话”即“咱们的中国”为构思中心,运用写实和隐喻相结合的手法,反复咏叹,极力渲染烘托。第一节运用排比修辞手法,通过“祸”与“火”的写实和比喻,揭露黑暗现实对民意的压制,也寓示着民众积蓄着的巨大的力量。接着进一步用火山作比,它虽然沉默了千百年,但一旦爆发就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威力,表明诗人对人民反抗黑暗专制的力量充满信心;第二节是对一些不相信民众力量者的警告,用“铁树开花”比喻建设“咱们的中国”终会成为事实。通过“我”坚信与“你”不相信的对比,引发出不信者可能会产生的惊慌、诧异表现,从而进一步衬托出民众反抗的必然性,表明诗人对民众改造旧中国的潜在力量坚信不疑。
诗歌反复强调“咱们的中国!”,传达出诗人对理想中国的强烈期望与追求,令读者记忆深刻,甚至过目不忘。
●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开ai,uai)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开ai,uai)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唐ang,iang,uang)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唐ang,iang,uang)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豪ao,iao)
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豪ao,iao)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庚eng,ing,ong,iong)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庚eng,ing,ong,iong)
寻梦?|撑一支|长蒿,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波o,e,uo)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波o,e,uo)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豪ao,iao)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豪ao,iao)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开ai,uai)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开ai,uai)
《再别康桥》徐志摩先生的经典之作,也是他的诗歌对“三美”要求的综合艺术性体现。
从诗体形式看,属于“开放型参差式”。诗歌语言清新,有着突出的通俗流畅的特点,但又深得锤炼功夫,不露雕琢痕迹,极富音乐美。其中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句式是反复的,“轻轻”、“悄悄”等词也是重叠的,加强了节奏感。每节诗随着感情的变化而换韵,这点与闻一多先生的《死水》用韵可谓一脉相承。每节一、三句诗排在前面,二、四句诗低格排列,空一格错落有致,一三句诗短一点,二四句诗长一点,都呈现出建筑对称美来。而“金柳”、“柔波”、“星辉”、“软泥”、“青荇”这些词藻既形象又具有柔美感,苏轼在评价王维的诗时说:“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品味此诗也给读者“诗中有画”的享受。至于诗中的比喻,也都新鲜准确,形象生动,宛如流水一样自然淌出,毫无当时新诗欧化的倾向。总之,《再别康桥》这首诗音节抑扬顿挫,声调回环反复,格式呈现对称,词藻形象柔美,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从内容看,这首《再别康桥》是诗人在1928年第三次来到康桥后的归国途中写下的切身感受。他曾经这样写到:“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蜜甜的机会了。我不敢说康桥给了我多少学问或是教会了我什么。我不敢说受了康桥的洗礼,一个人就会变气息,脱凡胎。我敢说的只是——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诗歌通过美丽的意象和首尾呼应,构筑起梦幻般的氛围,如一首小夜曲,让人如痴如醉,表达了诗人在离别康桥时的那份依依不舍之情,是一首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精美诗作。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尤ou,iu)
母亲|在那头 (尤ou,iu)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尤ou,iu)
新娘|在那头 (尤ou,iu)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尤ou,iu)
母亲啊|在里头 (尤ou,iu)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尤ou,iu)
大陆|在那头 (尤ou,iu)
乡愁是中国诗歌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就会涌现许多相关的诗句,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就是这样荡气回肠的思乡曲。
从诗体形式看,它属于“凸型参差式”,全诗四节,借鉴北宋黄鲁直《阮郎归》中始创的“福唐体”韵式,每节三、四句韵脚用同一个“头”字,与其它诗歌之韵脚——同韵不同字——区分开来,很有特色。
从内容看,诗人运用托物寄情的诗歌创作方法,巧妙地提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联结亲情、爱情、爱国情的意象,以时间的次序为经,以两地的距离为纬,在含情依依、相思殷殷、哀痛深深、乡愁浓浓的情意递进中给读者一种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引起那些离乡的人们无限的哀愁和无尽的相思。而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格律体新诗形式的成功运用,更让诗人对亲人和祖国的眷恋之情显得深沉和绵绵不绝。
●触电(北岛)
我曾|和一个|无形|的人(文en,in,un,黱)
握手|,一声|惨叫 (豪ao,iao)
我的手|被烫伤
留下了|烙印文 (文en,in,un,黱)
当我|和那些|有形|的人(文en,in,un,黱)
握手|,一声|惨叫 (豪ao,iao)
它们|的手|被烫伤
留下了|烙印 (文en,in,un,黱)
我不敢|再和|别人|握手
总把手|藏在|背后
可当我|祈祷 (豪ao,iao)
上苍|,双手|合十
一声|惨叫 (豪ao,iao)
在我的|内心|深处
留下了|烙印 (文en,in,un,黱)
《触电》是北岛的代表作之一,是对“文革”浩劫中一代人所饱受的肉体折磨与精神戕害的真实记录,诗人希望以此呼唤正义与人性的回归。
从诗体形式看,它属于“收缩型参差式”,语句短促,节奏顿挫,分别押“文”韵(en,in,un,黱)和“豪”韵(ao,iao)。
全诗共三节,具有鲜明的戏剧性。 第一节是故事的开端:“握手”本是一种表明友好的行为,但“我”却受伤了。“无形的人”使我们联想到一种不可亲近、难以理喻的专制权威;第二节是故事的发展:“无形的人”使“我”受伤,“我”又给“有形的人”造成了伤害,受害者的“我”成了帮凶;第三节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我”彷徨不安再也不敢同他人亲近,并试图以虔诚的祈祷来救赎自我,却反而使心灵惨遭重创,这又是更大的悲哀了。
诗歌运用反复、递进、对比、隐喻等修辞手段,把压抑、痛楚与愤懑之情藏匿在平易质朴的叙述中,给读者极度变形的逼真的视听形象,触目惊心。
(三)复合式格律体新诗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空山鸟语(毛翰)
清晨|在空山|听鸟语
仿佛|听到了|神谕 (齐i,er,?
神说|大地|要有|诗情
大地|便有了|一派|新绿 (齐i,er,?
黄昏|在空山|听鸟语
仿佛|听到了|神曲 (齐i,er,?
神说|天空|要有|安宁
天空|便呈现|一盘|棋局 (齐i,er,?
人间|有太多|的浮躁
人心|有太多|的空虚 (齐i,er,?
误读了|人生|多少年
今日|在空山|听鸟语 (齐i,er,?
毛翰的《空山鸟语》属于“整齐参差复合式”,逢偶行押“齐”韵(i,er,?。诗歌语言率真、从容、清新、灵动,其所描绘的“空山”、“鸟语”、“新绿”、“棋局”等意象显得明净、清雅、脱俗,给人一种进入世外桃源的感觉,进而表现了作者忘情山林、爱慕自然的情怀。
毛翰先生在《诗美创造学》中说:“诗,作为一种艺术品,仿佛是由天工与人工合作而成,就像一件根雕作品,既是钟天地之灵气,自然生成,还须凭诗人之慧心,人为创造。”本诗正是诗人用其智慧为我们捕捉到的神奇“天籁”,它“清水出芙蓉”,于洒脱从容的语境中让我们感受到“天人合一”的宇宙法则。“误读了人生多少年 | 今日在空山听鸟语”是过来人对生命的解读和对自我生命价值的提升。
●母亲给我的胎印(晓曲)
在我的|胸脯|偏东的|区域 (齐i,er,?
有一块|纺垂形|的胎记 (齐i,er,?
是母亲|浓缩的|永恒|记忆 (齐i,er,?
看着|母亲|给我的|胎印 (文en,in,un,黱)
和自己|的胸膛|平行 (庚eng,ing,ong,iong)
那|分明是|宝岛的|缩影 (庚eng,ing,ong,iong)
我的|经脉|绕成了|纺线 (寒an,ian,uan,黙n)
肋骨|是那|撑起的|垂杆 (寒an,ian,uan,黙n)
一生|纺着|母亲的|期盼 (寒an,ian,uan,黙n)
我把|胎印又|传给了|儿子 (齐i,er,?
呵护在|胸脯|同样的|位置 (齐i,er,?
让世代|记住那|不变|情思 (齐i,er,?
从诗体形式看,这首《母亲给我的胎印》属于“整齐参差复合式”,全诗四节,一、四节押“齐”韵(i,er,?,二节押“文(en,in,un,黱)”“庚(eng,ing,ong,iong)”宽韵,三节押“寒”韵(an,ian,uan,黙n),首尾呼应而韵式多变,参差错落兼以抑扬顿挫,节奏感很强,从整体上增加了诗的美感。
从内容看,“我”的“胎印”分明是“宝岛的缩影”,可谓联想丰富,寓意巧妙,胸怀博大,情感深沉,语言含蓄,把亲情和海峡情融为一体,将对母亲的爱升华到对祖国的爱,和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有异曲同工之妙。“我把胎印又传给了儿子| 呵护在胸脯同样的位置| 让世代记住那不变情思”,意蕴饱满、深沉,赤子情怀令人动容。
通过以上剖析,我们可以获得如下启示:
1.较之自由诗,格律体新诗非但毫不逊色,而且亦不像某些批评者所云“束缚诗人的思想感情”。提倡和实践格律体新诗的写作,非但不是什么形式主义,反而能推动诗思的运行和诗艺规律的发掘,帮助诗人迅速完成自己作品的艺术构思,并向诗的内核做一种逼近;
2.一首好诗,肯定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的结合,美好的形式总要为美好的内容来服务,而美好的内容必须借助美好的形式来表达,我们在创作格律体新诗的时候,不能有所偏废;
3.不同类型的格律体新诗没有高低之分,只要它的表现是完整的自然的和谐的,它们都可以是最美的,它们的美是不同形式的美,在不同类型的美之间,不存在优劣可比性;
4.主题内容决定诗体形式,任何诗体形式都是为主题内容服务的。不同的诗体形式对表现主题内容的成效是决不相同的,甚至天壤之别,所以“量体裁衣”很重要。一旦诗体形式依据主题内容的需求来确定,伴着心声的节律载歌载舞,内容与形式便能达到高度的统一。而这一诗体形式,可以是独创的新的体式,也可以是活用原有的旧的体式,它没有任何预定的必须遵守的框框。
五、结束语
格律体新诗在新世纪的复兴,反映了对西方文化的批判吸收及对民族文化传统的顽强回归,也使中国诗苑多了一朵奇葩。相信伴随着民族信心的进一步增强以及新诗的螺旋发展轨迹,未来格律体新诗创作会更加繁荣起来。一个以自由新诗、格律体新诗和当代诗词三足鼎立的局面终将形成。
——2009年2月,于长空轩
【参考文献】
1.李长空:《闻一多的“三美”诗论、创作实践及对后来创研者的影响》,《诗评人》杂志2006年总第3期;
2.李长空:《长空诗话》,《诗歌月刊》下半月刊2009年第1期;
3.曾经从几代新格律体诗人诗评家那里吸收到有益养分,特表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