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诗是一种音乐

诗是一种音乐

游子

其实,孙逐明先生提出「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与朱光潜教授关于「诗是一种音乐,也是一种语言」﹝见【诗论】﹞的论述,我以为已经颇为接近。孙先生在【汉语新诗格律概论】中强调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即「音律」,我相信只要弄清楚了律诗中的「律」是甚么,它是怎么产生的,它有甚么作用?问题就解决了。

按朱光潜教授的论述,古诗中的「律」,真实就是「音律」。它来源于诗歌起源时本来就诗、乐、舞一体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在人类发明了文字以后,逐渐分离出一种独立的文字诗,文人诗。然而文人诗并不能完全代替、消灭那种三位﹝诗乐舞一体﹞,或两位一体﹝诗乐一体﹞的艺术形式,它总是顽强地存在于民间,只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它常常被一些脱离人民大众的文人士大夫们所轻视与忽略罢了。

其实现今中国东北、陕北、内家草原、青藏高原、云南四川贵州一带少数民族地区,诗、乐、舞一体,和诗、乐一体的艺术形式,还是生命力极强地存在着,发展着。可以预想,在电子视听技术高度发达与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与将来,民间这种诗乐舞一体、诗乐一体的艺术形式,还会更加顽强地发展与传播开去,冲击着死守文本的「文人诗」。﹝不信?我们可以去看看中央电视台的【同一首歌】,去看看南宁的【国际民歌节】﹞

现代文人们不应忽视那些民间诗歌形式。这方面胡适先生曾论述过。他是这样论说的:

「一切新文学的来源都在民间。民间的小儿女,村夫农妇,痴男怨女,歌童舞妓,弹唱的,说书的,都是文学上的新形式与新风格的创造者。远是文学史的通例,古今中外都逃不出这条通例。

「<国风>来自民间,<楚辞>里的<九歌>来自民间,汉魏六朝的乐府歌辞也来自民间。以后的词起于歌妓舞女的,元曲也是起于歌妓舞女的,弹词起于街上的唱鼓词的,小说起于街上说书讲史的。––中国三千年的文学史上,那一样新文学不是从民间来的?」

胡适说到唐人诗多是白话诗,说唐代白话诗的三来源是:

一曰源自民歌,二曰源自打油诗、三曰源自歌妓的唱词。他说:「在那好妓好歌的环境之内,文学家自然不好意思把<尧典舜典>的字和<生民清庙>的诗拿出来献丑。唐人作歌诗,晚唐五代两宋人作词,元明人作曲,因为都有这个「好妓好歌喉」的引诱,故自然走到白话的路上去。」﹝以几段话皆摘自胡适<白话文学史>一书﹞

我真诚希望【东方诗风】的诗友们,在新格律詩这个方向上,能够走出「文人诗坛文人诗」的圈子,创出一片新天地。

2005/9/27匆匆写于奥克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27 0:25:39编辑过]

诗,该是一种具有音乐美的文字吧?鉴于音乐旋律的限制,似乎应该是:诗,包含着歌词。

格律诗(包括宋词)特殊形制的产生,应该是有当时语境的关系。现代汉语中,大量的助词使用,使得一句话的音节得以无规律的延长。在此基础上,单纯以形制上的固定作为是否是诗的判别,似乎不大现实。

TOP

响水滩客:

因为本文是企图讨论诗的基本形态,你的留言没有谈形态,所以令我产生误会,以为你也认为诗歌不必有自己的特定形态。

不知你以为诗歌应不应该有自己的特定形态?这个问题,其实是关系到中国新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论题。

TOP

以下是引用游子在2006-3-22 7:38:16的发言: 这样说也太广了些,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可以这样要求。我们要探讨的诗歌之所以为诗歌的必要因素,不是能看懂,能感动人的都可以称为诗。一篇散文,一部小说,一张图画,一件艺术作品,都可以令人欣赏和感动,但是不等于就是诗。

看来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我是说,能感动人的诗就是好诗,我并没有说能感动的散文、小说、图画、艺术作品就是好诗嘛。你把我的主语给置换了。一笑。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xstk

TOP

以下是引用响水滩客在2006-3-19 21:00:49的发言: 诗坛广大,海纳百川。诗首先要让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读者读懂,同时要让他感动,这样的诗就是好诗了。
这样说也太广了些,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可以这样要求。我们要探讨的诗歌之所以为诗歌的必要因素,不是能看懂,能感动人的都可以称为诗。一篇散文,一部小说,一张图画,一件艺术作品,都可以令人欣赏和感动,但是不等于就是诗。

TOP

诗坛广大,海纳百川。诗首先要让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读者读懂,同时要让他感动,这样的诗就是好诗了。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xstk

TOP

万兄:

我同意王留芳君的观点。「汉字不废,中国必亡」这句话,大概鲁迅与瞿秋白都说过,很多人都说过。解放后的汉子改革引动基本是沿者废除汉字的方向走,以后证明错了,改过来就是了(目前人大常委批准的国家汉字标准GB18030已经包含了数万个繁体字);

美国月亮比中国圆」,大概现在这样认为的中国知识分子也不少,不过现在他们只做不说罢了,此事我们不必管;

「要使作诗如作文」「怎么说怎么写」,倒是我们诗人与诗论家们应该讨论的。我不赞成这两句话,因为它把诗与语言画上等号,会把我们对诗的认识与研究带上不正确的路上去。我赞成朱光潜教授「诗歌是一种音乐」,即诗歌是一种音乐语言之说。

我发现,在「诗歌是一种音乐」,即诗歌是一种音乐语言之说的基础上,关于诗歌的形成与发展,关于格律的形成与功用与发展,关于新时代下新的诗歌形式的形成与发展,都比较容易得到解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9 9:35:17编辑过]

TOP

一封来信——

龙生兄:

谢谢您的电邮。

“新诗”起自1915年胡适汉译英文短章嘉句《墓门行》,90年来已经植根在这里,是纯文学的一种新的体裁,有志者尽可努力向前。但杜甫“新诗改罢自长吟”,东坡“投名入社有新诗”,黄遵宪“新诗脱口每争传”……。你看“新诗”二字的语义弄得含糊不清。原因是当时的胡适们挟革命风潮,以为几千年的诗一戴“旧文学”“死文学”“旧体”等帽子以后,即能彻底埋葬,以“新诗”取而代之的。可是,他不明白汉字有声、形、义三特点,一个“声”字就有两个特色;6万多个汉字,一半平声,一半仄声;每个字由声母韵母合成,所以母语诗一万年打不到。于是“新诗”二字不光语义学碰到了问题,文体学也碰到了问题。为此,鄙人以为“新诗”应当另取了名字,大摇大摆地昂然走自己的路。

胡适有四句混账话:

1、 美国月亮比中国圆;

2、 汉字不废,中国必亡;

3、 要使作诗如作文;

4、 怎么说怎么写。

前两句暂且不说,后两句把诗、文没有了区别,把说话与诗文又没了区别。李敖说要文采风流。文而有采,才是一切汉语文的本色。

王留芳

2005-9-30

TOP

诗酒自娱兄:

当前这个世界,假药,假酒,假货,假君子,假郎中,假神仙....还少吗?或可以建议国家成立一个“打假办公室”,留待他们去解决吧。我们就少费点神,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做些正面的理论研究,或多创作一些真正的好诗,不是更好?

我觉得当前诗坛对「什么是诗歌?」认识模糊,「诗歌什么都不是」「诗歌不可定义」的论调在一定范围内还很流行,还很「时髦」:所以才有许多假诗,伪诗存在;所以,我们从理论上为诗歌正名很重要,从正面阐明「什么是诗歌?」很重要。大家有一把尺子去衡量,假诗就难鱼目混珠。

如果他自己已经承认非仙,那就更加不必劳我们操神了。你说是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6 13:46:05编辑过]

TOP

哈哈,如果他说“我已经是非仙的完全不同的一种族类”,那该怎样呢?

你那句话是完全合乎逻辑的,我不认为是什么意气用事。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