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魏萍:诗歌创作断议(酉阳论坛论文)

本帖最后由 诗酒自娱 于 2012-7-11 06:48 编辑

断议一词,是我从著名诗评家高嵩哪里借来一用的。他创设的断议体诗歌评论为不少人称道,而我这里的所谓诗歌创作断议,是指没有体系,一段一段的想到哪儿议论到哪儿。
                           A
   
    诗歌是什么?从美学角度讲,就是用精纯的艺术语言对感叹进行复制。也就是说,诗歌一定要把握住感叹的“核”,并能在读者心中复制出感叹。这一理论的坚持者是高嵩先生,我受其影响很深。
    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诗人理应受到社会尊重。然而我们这个时代的不少所谓诗人,不是“自恋狂”,就是“变态狂”,把很多读者都吓跑了。这个时代无大错,“莲出污泥而不染”呢,错在人的内心,欲望太多,诉求太多。诗人自杀,我最反对,“死去原知万事空”,大千世界,怎么着都应该找到一块立足之地。诗歌不会倒的,现在已经涌动着一股暗潮,尤其在网络上,我自己不敢小觑,并且相信有一天会浪潮翻滚的。
    这一观点曾经被我拿来与格律体新诗理论家万龙生先生探讨,深得他的同意。
   
                               B
    诗人一定要贴近所处的时代,一定不能拒绝政治。唐朝诗歌为什么会那么繁荣?我以为与其完善的科举制度有很大关系。唐代形成了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因此对诗歌教育和诗歌创作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五代承接唐代遗风,虽战乱不休,可是诗歌创作依然比较繁荣。唐代和宋代的诗人群体非常庞大,诗歌创作成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唐诗宋词,双峰并立,成为后世不可逾越的高峰。这个时期,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王昌龄、高适、岑参、刘禹锡、李贺、韩愈、柳宗元、杜牧、李商隐、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李清照、辛弃疾、陆游、杨万里等大诗人,成为后人仰视的榜样。
    这一诗歌极度繁荣的黄金时代,无疑是政治家推动出来的。
    有一个故事,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与人一起造反,失败后没有被追杀砍头,盖因为武则天说了一句话:就让诗人安安静静地为后人多写一些好诗吧。你想想,这样的氛围下,诗歌不繁荣谁繁荣?
    由此及彼。我希望当下的政府能积极地推动诗歌发展,政治的力量是巨大的,就像酉阳县委、政府承办的这次论坛,无论从哪个方面讲,其推动力都胜于民间。当然,政治家们一定要真正的重视诗歌,而不仅仅是在附庸风雅,不是在做秀。诗歌是一个地方很好的名片,一定要用好它。
    还有,我们的诗人也不能躲进象牙之塔一味地假清高。李白清高不清高?清高,他也只能在醉酒后让高力士穿鞋,还不敢将脚伸到唐明皇面前。醉中的李白都深知命运掌握在政治家手中,何况清醒中的我们?
                               C
    最后说说格律体新诗。
    东方诗风论坛几位领军人物万龙生、王端成、孙逐明、齐云等对格律体新诗理论及创作的不懈追求,尤其万龙生先生身上散发出来的激情魅力,让我们看到了格律体新诗发展的希望。我本人就是因为深受感染,毫不犹豫地加入进来。
    万先生等人不是单纯、片面地强调形式主义,他们在努力地让世人相信:诗人心灵的广度、密度、浓度、力度和高度,以及诗人的思想和意志,如果再能够依附于形式美中,会进一步放大诗歌的魅力。
    其实,诗的最初意义便是舞乐歌辞。文人诗,自古以来都是由歌辞脱乐演化出来的。唐代律诗近体,最初能歌,后世也能歌。宋词亦如此。这叫脱乐不脱格。
    中国诗歌有脱乐不脱格,外国诗歌也有脱乐不脱格,这个阶段是世界诗歌历史上共有的,那特点便是将歌唱旋律转变成吟诵旋律。由此看来,继承和发扬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恢复歌诗的良好风气,进行格律体新诗理论研究及创作实践大有必要。诗歌就应该是更加完整和谐的精神产品。
     倡议重建新诗与格律的结合,让新诗回归大众,重新迎来新诗的发展和繁荣。

谢谢齐云的肯定。

TOP

“用精纯的艺术语言对感叹进行复制”——这是对诗歌定义诗意的表述,内涵很深,我也完全赞同。作者的感叹,如果经过读者阅读,不能在读者心中复制出感叹来,这诗就不能感染人,没有价值。

诗歌繁荣与政治的关系,政治的鼓励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政治给予的思想自由和宽容的言论环境这两点也很重要。
手握灵珠,心开天籁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