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第六十三回 现代格律功当代 中华诗园利千秋

                                          第六十三回    现代格律功当代  中华诗园利千秋

                                                                  死水吧
  ==============================================================
                                                                 一

    话说在中国新诗史上,黄淮现象是一个传奇,不能复制。说它不能复制,一是因为历史给予黄淮的机遇,绝无仅有;二是黄淮的“诗野”(视野)之高,人所难及;三是像黄淮这样俯首即拾的“诗思”、高速喷发的“诗速”,鲜有人比。黄淮,在他新诗的世界里,不甘平庸,不人云亦云,时刻自我鞭策自己,律化自己,标新立异,独辟蹊径,为现代格律诗的发展做出了无人替代的贡献。百年新诗中,黄淮这一笔肯定是浓墨重彩。

                                                                      二

    黄淮,原名黄维超。1939年9月,生于吉林省长春市,原籍公主岭市,祖籍山东省龙口市。196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同年到吉林省戏剧创作室任创作员。历经劳动实习、社教运动、文革风暴、五七道路等。1978年调吉林省文联,历任《长春》月刊、《作家》月刊诗歌编辑。1984年与诗友共同创办全国第一家自负盈亏的《诗人》月刊,历任编辑部主任、编委、副主编,副编审。1993年与诗友发起创办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现代格律诗坛》主编。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爱的格律》、《命运与爱》、《人之诗》、《诗人花园》、《中华诗塔》、《点之歌——黄淮新格律诗选》、《黄淮九言抒情诗》(第一部九言抒情诗)、《星花集》(第一部微型格律诗选)、《雷——第一部一行哲理诗900首》、《人类高尔夫》(黄淮自律体小诗300首)等,主编了《公木诗学经典》、《现代格律诗丛》、《雅园诗丛》等。

                                                                    三

    诗人,言者也。一般而言,说的多,做的少,但黄淮不是这样。他不仅以敏锐的眼光,去触摸时代的脉搏,为生活而歌,而且善于发现并攫住时代的机遇,去担当历史赋予自己的重任。
    看看黄淮的简历:
    一、1984年,黄淮发起并与诗友共同创办全国第一家自负盈亏的诗刊《诗人》月刊,出任编辑部主任、副主编、副编审;
    二、1993年,黄淮南下深圳,与诗友发起创办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以及会刊主编,至今已编辑出版会刊《现代格律诗坛》11卷。
    三、1994年,黄淮提出建设“中华诗园”创意构想,引起诗界广泛反响,目前正在北京紧锣密鼓筹建中。
    八十年代初期,全国上下拨乱反正,百废待兴,文艺改革正处在十字路口。黄淮敏感把握时代脉搏,强势出手,率先承包《诗人》月刊,发起并与诗友芦萍、梁谢成共同创办全国第一家自负盈亏的文学刊物,胆子之大,眼光之高,出手之快,令人刮目。
    九十年代初期,全国诗坛,探索新诗格律的现象已渐成趋势,然而,都是单枪匹马,力单势微。黄淮及其诗友抢抓时代先机,南下深圳,发起并创办现代格律诗学会。继何其芳之后,再一次竖起了现代格律诗的大旗,团结了当时几乎所有追求新诗格律的同仁,整合了力量,为后来人树立了丰碑。
    作为诗人,黄淮“诗野”(视野)之高,当世无二。他的“诗野”目力所及,不仅仅在于现代格律诗,不仅仅在于新诗,也不仅仅在于古典诗词,而是呼吁、筹建“中华诗史的微缩景观”——中华诗园,中华诗塔。从1990年在写给诗友丁元的诗中“求同存异要以爱塑魂,共建一座诗人的花园”的初步构想,到1993年描绘蓝图“建一座诗塔上不封顶,一砖一石一册册诗集,中华诗塔的高度难测,天天升月月升年年升”,再到二十多年的多方奔走,目前在北京紧锣密鼓的筹建,黄淮正在开辟中华民族诗歌的朝圣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黄淮可谓诗界高高一尊佛。
    如今,黄淮以70多岁高龄,每天作诗不止。他的诗友丁元曾作诗集《音乐喷泉》,而我感觉黄淮犹如一座诗歌喷泉,在巨大的内力作用下,疯狂地喷发。这内力,就是黄淮自己鞭策自己的自律意识,就是黄淮对于新格律诗复兴的一种自觉的责任感。

死水吧

适度与失度——
一字之别,差之千里。

TOP

本来已经失去了争论的兴趣,但是读了此文却不能保持缄默。
不想具谈具体问题,只提示作为论者应该秉持的原 ...
诗酒自娱 发表于 2012-10-4 21:01



    此文通篇谀词,夸大得简直令人肉麻。

  赵青山先生说:黄淮及其诗友周仲器认为:“自律体”与“共律体”创造、互动、交替、演变是中国格律诗发展的内在动力。“自律体”与“共律体”的互动演变已经造就了中国诗歌形式上两次伟大的变革,它的继续互动演变必将促进中国诗歌形式第三次伟大的变革。

  请问赵青山先生,黄淮先生究竟创造了哪一种“自律体”?它们是如何体现出”一诗一律”的特色,以至于足可“促进中国诗歌形式第三次伟大的变革”?能举出一种典型的的的确确是黄淮先生自创的优秀自律诗体来吗?

  抛开体式不说,黄淮先生可有一首脍炙人口、令人过目不忘的作品,足可以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死水》、戴望舒的《雨巷》相比肩?居然就“现代格律功当代”了?〔恕我直言,与这些新诗格律大师相比较,黄淮先生的诗作顶多算是三四流的作品而已。〕
   
  此外,所谓“中华诗园”难道已经奠基动土了不成?居然就“中华诗园利千秋”了?

TOP

别把读者当阿斗!

TOP

既然发到论坛里,就不能不发表评论。

黄淮先生以“自律共律”理论自诩,周仲器先生和赵青山先生对他的自律体创作也是推崇备至。

这些诗歌写的好不好,姑且不论,可黄淮先生自称“自律体”原名“自创体”,后来改称为“自律体”。

这就奇怪了,古人写作了一千多年的四言诗体、六言诗体和七言诗体,竟然是黄淮先生“自创”的体裁,如此荒谬不经的观点竟然被赵先生推崇备至,岂不是弥天笑话?

TOP

本来已经失去了争论的兴趣,但是读了此文却不能保持缄默。
不想具谈具体问题,只提示作为论者应该秉持的原则:实事求是!
再提示大忌:过犹不及!
死水吧兄请深长思之。

TOP

(四)首尾照应式

常和爷爷顶脑壳

常和爷爷顶牛玩
比比谁的脑壳硬

轻轻顶,慢慢碰
冷不丁地使股劲
只听嘭地一声响
爷爷眼里冒火星

爷爷摸摸孙子头:
“疼不疼?疼不疼?”
孙子摸摸爷爷头
“不痛!不痛!”

常和爷爷玩顶牛
比比谁的脑壳硬
2003.2.22

    从以上例诗可以看到,黄淮自律体的创作实践是符合他的理论阐述的:
      1、“两具有”:有节奏,有韵律。
      2、“四不限”:篇不限节、节不限行、行不限字、字不限声。
     黄淮的自律体理论阐述还是仅仅着眼于诗行的排列和诗节的构建的描述,着眼于吟咏的流畅。其实,黄淮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把符合中华民族审美需求的语言美的要素也纳入到新格律的追求之中,如组章组节中对于反复、照应等,以及诗句之间的对仗、排比、重复、对称、偶句押韵等,都运用的非常到位。黄淮的小诗在诗句语言的规律性(对仗、对偶、对应)、内容的哲理性、趣味性等方面已经逐步显现了自己的特色。这种对于语言传统表达方式的传承,有助于提高新格律诗的语言魅力,这是现代格律诗健康发展的正确方向。
     诗人丁芒也已经注意到黄淮自律体对于语言美的追求,他在致黄淮的信函中说:“关于体式亦格律之一因素,人们普遍未加注意。其实,齐言体,长短句(杂言体)以及对仗,都是音乐美的因素。如您《最后一棵树》组诗中都用的七言体式(我的“自度曲”则是杂言体)。您也熟练也灵活运用了对仗体式,如《最后一棵树》的三段体的对称,《木鱼》首段的两句对仗(词性),都是体式因素的承传和创新。”(见2003年7月26日致黄淮函)

                                                                         五

     作为一个诗人,黄淮有一个宏伟的构想——建造一座集中华诗文化之大成的“中华诗园”。   早在 1990年,黄淮就在他写给诗友丁元的诗中,提出了这个设想——“求同存异要以爱塑魂 /共建一座诗人的花园”。黄淮视之为:“诗人的花园天下奇观/地球村里又多个景点 / 推动人性的演变过程 / 真善美智爱进修学院”。他把这个花园称之为“中华诗史的微缩景观”。
     1993年,黄淮再度赋诗丁元,把“诗人的花园”具体化为“中华诗塔” 。在他心中的蓝图上,“ 建一座诗塔上不封顶 / 一砖一石一册册诗集 / 中华诗塔的高度难测:/ 天天升月月升年年升 / 标志出诗坛辉煌成果 / 这样一代代不断加高 / 诗心不死诗塔就活着”。诗人对自己的这一构想充满自豪—— “ 诗人花园的一个景观/中华诗国的丰碑一座”; 同时也充满自信——“诗塔不是诗人的梦幻 / 一代文明的智慧雕塑”。
     1994年的雅园诗会上,黄淮和诗友们发起倡议:筹建中华诗塔,十大诗苑,中华诗书画博物院,建造“中华诗史的微缩景观”。
     1995 年 1 月 14 日,《人民日报》记者邹大毅以《铸诗魂驻千秋——记诗人黄淮的“中华诗园”构想》为标题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文章,描绘了诗人黄淮“中华诗园”的宏伟蓝图:
    这是一处园林似的建筑群,山、水、草、木、亭、台、楼、阁,高低错落,疏密有致。  具有民族建筑特色的门坊上,名家题写的“中华诗园”昭示着五千年诗魂的凝聚。园中最明显的标志是一座没有顶部的诗塔。这个诗塔,是由以《诗经》、《楚辞》为基石,按诗史发展的时代为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每一部传世之作都是筑起诗塔躯体的砖石。随着时代的前进,砖石有增无减,诗塔的高度不断升高,永无止境;历代诗集,均以砖石形式筑入塔身。诗塔也是一座诗的聚魂之塔,它收集已经作古的各代大诗人的形象、手迹、作品,也陈列一些大诗人的骨灰,让魂归诗塔,成为传世的无尚荣誉;每位入塔者,均有雕像陈列其中。
     园内将有一座综合性高品位的中华诗书画博物院,充分发挥书画和科技载体功能,亦诗、亦书、亦画、亦影,展现中华诗史各个光辉时期的伟大诗人,有他们的作品、手稿、遗物、照片、文房四宝等等。人们将在这里 “以诗开慧,以爱塑魂”,领略中华诗坛素以爱国为魂的蕴味,浏览古今诗坛的历史画卷;人们将在这里学诗、讲诗、观诗、画诗,沉浸在诗的海洋中,吸吮中华诗魂的精髓。
    沿着园内曲径,人们可以遍访历代名家诗园——与屈原一同泪洒“汩罗江”, 和陶翁共探“桃花源”,品茗 “杜甫草堂”,换盏李白“醉仙酒楼”,乘白居易“琵琶船”,游陆游“沈园”,甚至与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园内僻静处,历代大诗人的雕像散落其间,似在吟诗,作诗;历代名诗佳句的碑石联袂成林,让中华诗风在林中荡漾,万代流传。
   记者也敞开喉咙,替诗人鼓与呼:
   “呼唤天才的设计师,呼唤不朽的奠基者,更呼唤中华民族的有识之士,戮力同心,给人类开辟一方绿地,为诗国立座诗的丰碑!”
  文章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全国所有的知名诗人贺敬之、公木、雁翼、臧克家、艾青、屠岸、石祥、丁芒、丁国成、钱光培等等,都积极响应,纷纷建言献策,为“中华诗园”的筹建奠定了广泛的舆论基础。
   20年来,黄淮也为筹建工作呕心沥血。从学会成立之初到如今,黄淮已经奔走了20年,至今还在努力奔波。


     曰:从和诗友创办全国第一家自负盈亏的诗刊《诗人》月刊,到提出“中华诗园”构想并与同仁付诸筹备行动(无论能否最终梦想成真),黄淮对于中华诗歌的贡献,人所难及。
     从和诗友发起创办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并主编会刊《现代格律诗坛》,到试验九言诗的所有体式,并成为中国九言诗各种体式集大成的诗人,再到发现、推进353小汉俳走向成熟,再到试验735小令体几近成熟,再到各种微型诗体的综合试验,再到为寻求对于自己的突破和超越的“自律体”的试验(无论引起多大争议,无论是否能够成功),黄淮对于现代格律诗的贡献,都可圈可点。
    黄淮自律体是否能够成为现代格律诗的一种新的诗体形式,还有待历史检验。但认识黄淮自律体,不能简单地仅仅将它当做一种诗体来研究,必须站在更高的高度:这是一位几乎尝试遍了所有的新格律诗体的诗人,力图为新格律找到更大自由的格律规范的一种现象。
    捷足先登,敢为人先。做事先人一步,思考高人一筹。对于过去,永不满足,对于自己,永不满足。永远都在追求,永远都在前进。黄淮就是一溪活泼泼的流水,你永远都不知道他会沿着什么渠道流动,但他总有明确的方向,那就是前进,前进。从九言体(多言体),到微型诗(汉俳),再到自律体,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
      期盼黄淮能够梦想成真!

    正是      创新诗体黄淮心
                中华诗园黄淮梦
死水吧

TOP

本帖最后由 xdgls 于 2012-9-30 21:54 编辑


7、黄淮自律体的创作实践

(一)整齐式

   
四言一段式

圣诞节海啸启示录

选择圣诞    发出警告

上帝仅仅    一声冷笑

时空如海    地球如舟

人乃乘客    竟敢胡闹

剜肤食肉    敲骨吸髓

欲壑难添    相互啮咬

火山怒吼    飓风呼号

痴迷不悟    鬼迷心窍

沙暴击窗    山体滑坡

昏醉不醒    美梦逍遥

谁是玉皇    谁是龙王

海啸海笑    并非玩笑

小小环球    宇宙之乳

哺育恩德    何人知报

天有常道    遂顺者安

伤天害理    末日早到

                          2005.1.3

六言两行式

两 岸

我在此岸望月

你在彼岸望星

你我俯首同看

目光交流一惊——

月儿星儿相伴

正在戏水同泳

七言两行式

老 路 

边走边看路两边

是否会有新发现

走上老路莫停步

路到尽头仍向前

老路也有新出路

切莫停步路转弯

(二)参差式

八九言贯通式

想 通 了

——献给妻子63岁生日

想通了,呼出口怨气

吸入了满腔新鲜空气

想通了,穿透了隧道

看见了一片开阔天地

想通了,放飞了子女

拓宽了自我精神领域

想通了,子女做朋友

老伴变成最乖的孩子

想通了,舒展了愁容

绽放出朗笑的美丽

想通了,夕照的岁月

才能够活出点诗意

                          2004.1.28甲申正月初七晨

杂言复合式

地 平 线

你站着,箭上弦

   ——引而不发

你躺着,梦入圈                                                                              
        
——扑朔迷离

你走着,线缠脚

   ——亦步亦趋

不能把你抛向星际

可能把你拖入谷底

                                 2006年3月2日

(三)中心句反复式

放风筝(节选)

放风筝——放风筝——放风筝

放风筝——放风筝——放风筝



我牵着一条无限延伸的视线

线牵着一只无影无形的风筝

我仰望客厅灯光灿烂的穹顶

控制着纸鸢盘旋飞行的领空

我拽着童年腾云驾雾的梦境

认真地牧放青春飘逝的憧憬


放风筝——放风筝——放风筝

放风筝——放风筝——放风筝

虚拟的时空掩盖真实的时空

辐射的视线串连星星和吊灯

放飞执着,放飞青鸟,

放飞妄想,放飞乌云

一场飓风曾经折断银翅,

一场骤雨也曾剥落金鳞

死水吧

TOP


                                                                    四

    黄淮从他1985年出版第一本新格律诗集《爱的格律》算起,在新格律诗的创作历史上,已走过了三个各具特色的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属于八十年代,以创作九言新格律诗为主。九言诗,林庚曾研究试验并提倡过,但是,只有到了黄淮的手里,九言新格律诗体才被真正作为一种重要诗体来进行试验。他出版了九言诗集《黄淮九言抒情诗》、《诗人花园》、《中华诗塔》(和《丁元诗选》合集),成为九言新格律诗体建设的中流砥柱。光是九言诗体中,就有二行一首、四行一首、六行一首、八行一首、十六行一首,还有不定行体;又有二行一诗节、四行一诗节、六行一诗节,不分诗节等多种;光是九言绝句体,就编有一个集子,叫《人生五味子》,光是九言律诗体(八行体),就有两个专集,叫《爱的回音壁》、《生命雨花石》。甚至还尝试过九言十四行体(如《围墙》。黄淮把九言诗从半定型推向定型的较为成熟的阶段。以《火狐》、《镜子》、《中华诗塔》、《访大足石窟》、《圈圈谣》、《致妻》、《围墙》等为代表的一批精品力作,使黄淮成为中国九言诗各种体式集大成的诗人。
    对于黄淮的九言诗的试验,吕进、邹绛、吴开晋、张同吾、周仲器、程光炜、毛翰、孟宪忠、程文、苗得雨,乃至陈仲义等都发表了评论,予以充分的肯定。吕进先生在诗集序言中称黄淮的九言诗为:“现代格律诗的新足音”,堪称的论。
    这一阶段,他还试写过多言整齐式格律诗体:有五言体、六言体、七言体、九言体、十言体、十一言体。仅二行体的专集就有《青春的滑雪板》,其中又包括二行五言、二行六言、二行七言、二行九言等多种。如:
无法考证是哪朝画家,
曾经挥动过一支画笔——
蘸着透明的漓江碧水,
完成了这幅山水写意。
余兴未尽又匆匆离去,
顺手把画笔插在江畔,
独秀峰呵,这就是你!

也许某日他还要归来,
继续挥毫补一首题诗——
披露当年灵感的由来,
道破桂林风光的神秘。
为给后人领悟山水美,
开启一扇云雾的窗扉,
独秀峰呵,你就是笔!
                            ——《独秀峰》

    第二个阶段,也从八十年代起,黄淮首先以写一行诗,发表有《雷——黄淮一行哲理诗900》(国内第一本一行诗)等,成为首次微型诗热潮的带头人。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当微型诗创作出现高潮时,黄淮又以二行至三行的微型格律诗而独树一帜,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微型格律诗选集《星花集》,并创作发表了自己最杰出的代表作,微型格律组诗《点之歌》。
    黄淮微型诗的格律独具匠心,对于格律运用的表现手段体现了黄淮高超的艺术智慧,堪称一绝。本来,一首诗,仅有一行(或一句)、二行(或两句)、三行(或三句),如何运用格律,必然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妙的是,黄淮将微型诗作为建构组诗的基础,单个看,仅仅是一首小诗;但若把组诗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却能像所有的现代格律诗一样灵活运用新诗的格律规范。

    黄淮微型诗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整齐式。有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等,以两行为主,也不乏一行、三行诗。
    1、押韵。每首两行之间,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但每两首或者多首之间的偶句,必须押韵,相当于双句韵。每首为一行的诗,可以首首(句句)押韵,也可以双首(句)押韵。
    2、组句。每一首两句间借鉴近体诗、词曲、联语等形式,讲究对仗(对称),讲究并列,讲究承接。
    每一首和每一首之间,也是或对称,或并列,或承接,或排比等。如:

顺圈圈旋转耳聪目明
逆圈圈而动头晕目眩   (对称)

地球有公转也有自转
四季才分明晨昏互现   (承接)
                         ——《圈圈谣之六、七》

    二是参差式。主要有汉俳,还有其他固定的小诗体。
    汉俳,是公木、赵朴初先生从日本导入创造的,体式为575汉俳。2009年8月15日,老诗人巫逖写了第一首353小诗上网,被黄淮第一个发现,黄淮当即发表了《新汉俳十赞》,热情提倡鼓吹,同时,巫逖随即回应并在彩虹鹦网上推出了《353短汉俳集锦》,此举迅速得到众多诗人热情响应和积极支持,很快就以彩虹鹦网为轴心,形成了第一个网上小汉俳创作热潮,涌现了一大群小汉俳诗家。《中国微型诗网》、《中国格律体新诗网》、《中国小诗网》、《新诗大观》、《环球热点网》、《诗歌报论坛》、《中华诗词论坛》、《半岛网》等多家诗网也开始不断发表小汉俳。其中《中国小诗网》还特辟专栏,还发起小汉俳接龙活动,响应者云集。2010年6月以来,经黄淮的推荐,国内第一家《汉俳诗刊》和《现代格律诗坛》、《中华诗词》等均开辟专栏连续刊发小汉俳,从此小汉俳正式走入纸媒领域。黄淮决定在此基础上,主持选编《彩虹鹦353小汉俳诗选》,与此同时,《黄淮353小汉俳900首》和《天上人间小汉俳诗选》也将陆续出版发行。在黄淮的大力倡导下,自主创新的353小汉俳,成为一种新诗体走进现代汉语格律诗的行列。如:
巫逖
——黄淮小俳致诗友

我和你
隔墙不隔心
是知音


说无题
万物皆有意
挥诗笔
    黄淮的参差式微型诗,还有一种三行式小令体。据诗人所言,他的小令体是从十六字令脱胎而来的。每首诗格式固定,三行分别是七、三、五字,同属奇数诗行,押同一韵。此种诗体摆脱了古词中平仄等的束缚,运用现代语言,运用现代汉语的节奏规范,使古典词曲完全呈现出新格律诗的形态。这种小令体,黄淮一共创作了200多首,诗体形式也几近成熟。如:
似断似续云雾间
莫顾盼
脚下是深渊
                  ——《山路》
    如今,黄淮正在运用他的微型诗体创作戏说汉字诗卡系列、中华成语诗卡系列、动物成语诗卡糸列和小汉俳系列等。
    黄淮的微型诗,哲思深邃、构想超拔,语言形式精美,显示了黄淮对自己上一阶段九言诗的超越,得到了诗人、诗评家穆仁、刘章、吴开晋、周渡、周仲器、邹建军、叶鲁等人的热烈赞扬。黄淮微型格律诗的成功,又为现代新诗格律开辟了一块前景辉煌的阵地。

    第三个阶段,属于新世纪伊始,这是诗人黄淮自己最为满意的新格律诗创作的阶段——自律体诗阶段。新世纪之初,黄淮在总结前人和自己整齐体(如九言、七言体)和长短句体(如小令体、十四行体)各种形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创作自律体新格律诗的理论命题,并付诸实践,试作了以组诗《最后一颗树》为代表的百余首作品。这些作品具有新的生机与活力,标志着黄淮的新格律诗创作已经推进到又一个全新的阶段。

    1、黄淮自律体的缘起与目的
    黄淮在《关于自律体新格律诗的思考》中说:“新世纪开始以来,我集中精力进行了各种样式的现代格律诗尝试,完成了以《最后一颗树》(组诗)(载《绿风》2002.5)为代表的上千首所谓“自律体新诗”,实现了从“千篇一律”到“一诗一律”的过渡,但愿能为新诗律化和增多诗体摸索出一条方便普及的蹊径。”他还说:自律体既是格律诗的原创自创的形式,也是格律诗宜于普及的形式。其核心思想是提高诗歌创作的节律意识,激发诗人的创新潜力。我深信,自律体必将为新诗的律化之路,为新格律诗的繁荣,拓宽可期待的美好愿景。
    2、黄淮自律体的格律观
    黄淮认为:他的自律体格律观属于泛律诗观,是从诗史宏观和诗歌内在的两个方面概括出来的。
    诗体有三:(1)、自律体(一诗一式,一诗一体)这是诗歌的原生态,它的最早的代表就是先天的“哼吁哼吁派”;(2)、共律体(千篇一律或千首一体)它的最早代表就是沈约的“声律说“;(3)、自由体(节律不完整的过度体)它的最早代表就是胡适的“说话论”。
    诗律有三:节奏律(如打击乐);旋律(如管弦乐);韵律。
    诗形(型)有三:定型(如共律体);不定型(如自律体);无型(如自由体)。
    3、黄淮自律体的两个格律要素:一是节奏和谐化;二是韵式有序化。
    4、黄淮自律体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黄淮说:以律为纲。把诗比成一个人,诗意是人的灵魂,而节律就是他的脉搏和呼吸,是诗歌的生命存在的前提,是贯穿始终的。诗以意传神,以律立体。
    5、自律体与共律体的艺术特征。
    自律体格律诗,其特征归纳起来有“四不限”和“两具有”。所谓“四不限”就是篇不限节、节不限行、行不限字、字不限声。所谓“两具有”就是一有节奏,二有韵律。节奏要自然鲜明,即建行组顿自然,诵读节拍变化有规律;韵律要和谐有序,韵式变化有规则可寻,押相同或相近的普通话韵。
    共律体格律诗是格律诗的成熟的提高的形式。它具有与自律体正好相反的艺术特征。它不但有“两具有”,更有“四限”:篇有限节(当然也可以不分节),节有限行,行有限拍或限字,字、拍也应适当地限声调,最好讲一点平仄。它和自律体相反,追求体式的定型与完美。它是格律诗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6、自律体共律体的历史意义
   黄淮及其诗友周仲器认为:“自律体”与“共律体”创造、互动、交替、演变是中国格律诗发展的内在动力。“自律体”与“共律体”的互动演变已经造就了中国诗歌形式上两次伟大的变革,它的继续互动演变必将促进中国诗歌形式第三次伟大的变革。
   
死水吧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