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欧洲游散记(连载)

在明亮的阳光下飞行
      眩窗的下面,阳光明亮,地面山川城廓依稀可见。能遇上个这样的好天气远行,心里很畅快,我们乘坐的是芬兰航空公司的大型空中客车,西方人很重视礼仪,机组人员都在舱门附近迎候,微笑着点头致意。几个胖乎乎的空嫂很热情的导引,有如家庭主妇在接待客人,让人有很安全的愉悦感觉。
     我是第一次进行这样的长途飞行,心里虽然并不紧张,但想到连续九小时的航程,无所事事的单调静坐,怕最是难熬。书籍、小吃都备了不少。但想不到竟然根本没用上。一则机上服务很殷勤,用了两餐,不时有饮料送来。空嫂还端着她们芬兰特产的巧克力,请大家品尝。二则机上装备也不错是,每个机舱里除挂有大的电视屏幕,每个座椅背上,都装有小屏幕,配有专用耳机,可以调看自己喜欢的电影,又互影响。三则这条航线我第一次飞,难得天气好,下面的景物大多能见。我从小喜欢风水,爱看沙盘、地形图之类。更多的时间,我在临窗观景,不时用小相机随意拍两张,以便带回去放大了欣赏。更主要的是一直在灿烂的阳光下飞行,没感觉到日影的变化。以致不知不觉间,已飞临波罗的海,到达芬兰上空了。飞机似乎降低了高度,连海上的船只和像翡翠玉一样的小岛都清晰可见。风光旖旎,令人目不暇接。
    我们的第一站是芬兰的首都赫尔辛基,尽管我们并不在这里停留,但这里却是我们进入欧洲联盟的门户。导游介绍这是一座位于东西方之间,融古典美与现代文明为一体的都市,既有欧洲古城的浪漫情调,又充满国际化大都市的韵味。同时也是将都市建筑与自然风光巧妙结合,美丽洁净的花园城。由于地处高纬度,在夏季,光照时间长达20个小时,因此又被称为“北方的白昼城”和“太阳不落的都城”等美誉,和我国北京正式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
    在赫尔辛基的转机非常顺利,虽然未能到海港市场去看那尊作为赫尔辛基象征的“波罗的海的女儿”铜像,但逛候机楼时也也看到了她的雕像.感受到了芬兰人的热情友好和很人性化的通关服务。休息两个多小时后,依然在明亮的阳光中,我们向米兰飞去.我写下了此行第一首十四行诗:-
    飞临洁白的阳光城

眩窗下水碧山青,海岸线逶迤

伊甸园乍现,真令人心旷神怡

星罗棋布的小岛屿像一串胸饰

洁白的城市像镶钻一样的美丽



追逐着太阳飞来,它不落之都

缤纷的色彩,扮靓如画的大地

这里是进入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留下了时空交接点深刻的记忆



波罗的海的女儿,我应约来了

轻轻的一吻,遵从欧陆的礼仪

你是我飞出亚洲的第一个驿站

感受了白昼城温和友善的情意  



从今后知道了北欧的乐土芬兰

从今后忘不了洁净的赫尔辛基
遇合随缘,奋力向前;经磨历劫,始归自然.

回复 72# 海棠依旧


    谢谢海棠一路走来的支持,主要是我码字太慢了.今年积下的文章更多.只望 以后能空一点,给大家补上
遇合随缘,奋力向前;经磨历劫,始归自然.

TOP

佳节双临催客返,正逢花好月圆时。——归来得正是时候。
从头至尾读完了,非常圆满的欧洲行,非常精彩的游记,诗文结合,集趣味、、知识、哲理、感受于一体,让我们从未出过国门的人大开眼界。谢谢浮云老师!

TOP

本帖最后由 浮云 于 2013-5-16 22:36 编辑

云游归来,正逢花好月圆时

   中秋前飞回重庆机场,大假即将启动。难得今年中秋、国庆连在了一起,破天荒的产生了共和国有史来的第一个大假。何况圣恩浩荡,首次豁免了节假期内,私家车的高速路通行费。亿万车民,正待机而动,空前的交通大战不可避免的即将打响。全国大多干线,都处于一种大战前的相对宁静状态。我们运气很好,在这车况、路况十分良好的情况下,乘上了机场直达自贡的首班客车。
   不过习惯了被领导、被支配,一切有人安排的生活。乍一下去除紧箍咒,获得了完全的自由,反而不自在了。好像在笼中呆久了的鸟,放出来竟不会飞了。我们的航班到渝是清晨六点,导游在海关出口收走了大家的护照、机票后。就宣布散团。此时距我们昨天清晨六点在巴黎的出发时间,刚刚一个对时。女人仿佛特别容易适应,这种有管束的生活。一下吃、住、行都得靠自己了,偏偏重庆是内地港,重点是国内航班。这国际候机楼规模小,功能较单一,位置也很落单。离国内港有一、两公里,机场内的汽车站却位于两个候机楼之间,靠内部通勤车转送旅客。汽车站要九点才上班,除了有一个小卖部,可以给买他方便面的冲上开水外,便一无所有,妻子为此颇多抱怨。我笑着打趣她,这么多年都走过来了,也不在乎多忍受这几个小时候嘛。不然为何人们口口声声念叨着自由,却又削尖脑壳、一门心思的拚命往体制里钻?在一个不适合自由生活的环境中,当自由人本身就是最为苦恼的事情,何况我们根本是自己找罪受。不让儿女们来接机,要自己找车,挨饿受累是理所当然的了。
   始料不及的是,等了两个多小时,都寥寥无几人的候车室,在接近九点的十来分钟内,忽然人头攒动,一下变得有点拥挤起来了。从这个车站的地理位置看,只可能是航班上下来的旅客。真让人不得不感叹,我国客运量之大,必定是冠绝全球的了。好在重庆直辖十多年后,交通的发展,使民众受益匪浅。这也是特别能让外地人,感受到的最大变化。相比以前经过市区,再开往机场,遭遇堵车和停站等候的烦恼。现在从成渝高速,驶入外环可直达机场。远远的避开了市区和附近的拥挤路段,比先前到达市内菜元坝终点站更方便快捷。加上难得碰到的清静路况,仅用了两个多小时便回到了自贡。
   家里的节日气氛早已非常浓厚,城市也装扮得花团锦簇。特别是经过几年完善后的迎宾大道,早已花木成阴。附近新建的居住小区,高楼竞立、别墅秀丽,争奇斗艳的在追逐着时尚潮流。米兰春天、东方威尼斯、新加坡花园、英伦庄园、塞纳河畔……单听这些花七花八的名字,至少可以表明,我们正在向着这些顶尖的时尚范儿追赶。而且其豪华大气、景观营建,只有过之而无不足。至少从表面上看,是这样的。通过这次到欧洲的实地观察,我已经看到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并没有我先前想象中的遥远。相信只要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随着民主、法制、民权、宪政的逐步健全。赶上他们,已不是梦想!不由情绪高涨、即兴一律,归结全文:
追光逐日访西夷,万里长空学瞬移。天宇苍茫云路渺,尘寰混杂世风歧。
大千山水观奇变,列国民居展异姿。佳节双临催客返,正逢花好月圆时。
遇合随缘,奋力向前;经磨历劫,始归自然.

TOP

埃菲尔铁塔的激情告别

穿云破雾大气磅礴的塔尖
锋芒毕露的抵达世界新高
现代文明因了你开始自豪
支撑起尖端工业科技起点

如今代表时尚创新的中坚
奏响人类向未来进军角号
每夜激情奔涌的谢幕舞蹈
总将更高更新的希望引燃

你闪烁着七彩的梦幻光辉
你是一支照亮黑暗的火炬
你像一株圣诞树令人陶醉

我听懂了真诚的临别赠语
你永远在变化中追求更美
你不愧是全球的时尚靓女
   我们在巴黎的最后一个节目,到是给了我一个惊喜。那是去向巴黎告别,去看埃菲尔铁塔的谢幕演出。从观看的游人数量看,这应该是旅游业界的一个保留项目,大概所有次日要离开的团队,都有这个安排。但也应是保密项目吧,究毕鱼与熊掌难以兼得。若一早知情,看红磨坊表演的人肯定要锐减,没有哪个导游会傻到和自己的钱包过不去吧。
   其实这只是铁塔每晚的熄灯仪式,利用现代声、光联动,自动控制的灯光舞蹈。对我这来自中华南国灯城的观众,并不感觉新鲜。但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建筑物上实施,我自然也就更能清楚它的不容易。加上观景广场上人山人海的热烈气氛,大家很自然的融入了这种有如节庆般的欢乐、喜庆中。不少异族游客,还情不自禁的随着灯光跳跃的节奏,翩翩起舞呢!看着这场面,真有些感慨巴黎市政管理者,考虑的周到细致,更看得出这个城市,在全球的影响力。
想起刚刚抵达巴黎,在铁塔前的喷泉广场下车时,大家迫不及待的抓镜头、争抢最佳位置留影。唯恐机会稍纵即逝,离开时恋恋不舍的窘迫状,就有点好笑。谁知接下来两、三天,我们的活动一直就在她的眼皮子下进行。难怪,法国人都说,埃菲尔铁塔是“首都的瞭望台”。我们几乎随时都江堰市能看见她挺拔的飒爽英姿。而且她几乎成了中国各地,来巴黎观光旅游团队的大本营。每天的午餐、晚餐也在铁塔的一个中餐馆,喷泉广场更是我们上、下车的集散地。
我们曾到塔底座下去近距离观赏,看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在黑人保安的引导下,从电梯或步行梯的入口,分别向上攀登。它设有上、中、下三个瞭望台,可同时容纳上万人。三个瞭望台各有不同的视野,在上面可以俯瞰巴黎市容,最下层瞭望台面积最大,相当宽敞,设有会议厅、电影厅、餐厅、商店和邮局等各种服务设施。距离地面已有五十七米。在穿梭往来的人群中,有如置身于闹市。最适宜观赏近景,向北看夏洛宫及其水花飞溅的喷水池,向下看静静流过的塞纳河水;向南看战神校场的大草坪和法兰西军校的古老建筑。都能一目了然,像一幅幅秀丽的风景画。中层瞭望台离地面一百一十五米。据说这一层才是最佳的观景台。正常情况下,淡黄的凯旋门门楼;绿荫中的卢浮宫;白色的蒙马圣心教堂等,都清晰可见。将巴黎城中的核心景点,编织成了一块五彩斑斓的地毯。这一层特别吸引游人和豪客的卖点,是设置有装潢考究的全景餐厅。常年顾客盈门,所有座位,必须提前预订才行。最上层的瞭望台,离地面已经二百七十四米。如若你身强力健,步行登塔,则可沿梯步攀登一千六百五十二级到达。不但可节约下昂贵的电梯费用,更能让你产生一种征服的自豪感。不过差不多要一个小时,才能完成你的壮举。最高层主要是远望,它会使人们有进入天堂,脱离俗世,更亲近上帝的感觉。一切人世间的嘈杂声,已经远远离去。宇宙间仿佛整个的静止下来,下面的大地,变成一个巨大的精致沙盘,一幅现代科技微缩的多维地图。全城尽在脚下,当视野清晰时,方圆百里可一览无余。正因为人们都喜欢寻求这种羽化登临的快感,据统计,自它建成以来,每年大约有三百万人登临塔顶,去享受这种有如天外仙人俯瞰红尘的愉悦。
我们没有去登塔,太耗费时间只是一个方面。究毕,这是一百多年前的高层建筑了。这个老大哥当时绝然没有想到,有了它零的突破,它的小弟弟们,一个个很快打破了它保持的纪录。而我们这一群人,大多已经上过比它最高层,更高的观景台,自然也就懒得去凑这热闹了。不过有一点设计、处理得很好,尽管眼见有这么多人登塔,但从外观上看,每一根钢梁依然清晰可见,和我们平时见到的高压电塔,并无不同之处。上面的所有设施和登塔的游人,全没有踪影。有些像传说中的仙家结界。从科学的角度考虑,估计是光学玻璃的妙用。还有个值得一提的亮点,是在拍照时发现的。铁塔两侧的行道路树,全修剪成了整齐划一的绿色旗帜。左右分列,像两队威武雄壮的卫士,给埃菲尔铁塔,凭添了不少威仪。
   临别的谢幕表演很快结束,欢乐的时刻总是很快过去。再有几个小时,已要动身去机场了。天下本无不散的筵席,但如果分离聚合能预先设计,安排得当与否却是一种艺术。从这个角度看,我国的旅行社已经逐渐成熟。不但路线设计十分的合理,更能让大家,在情绪饱满的情况下清醒的投入。最后时刻,无论是在红磨坊的演出场,或观塔广场的狂欢处。都能让你在欢娱中嘎然而止,然后在梦幻中满意的离去。
遇合随缘,奋力向前;经磨历劫,始归自然.

TOP

谢谢大家喜欢,今年事太多.行业交流也多.这篇游记也拖得太久了.现在总算把最后两节也移到电脑上来了尚求大家不吝赐教
遇合随缘,奋力向前;经磨历劫,始归自然.

TOP

桥头凝望清秋月,未觉西方月更圆!
——意味深长!好游记,令人难忘的欧洲行。

TOP

很有趣味的旅游。结尾的诗也很有余韵。:)

TOP

桥头凝望清秋月,未觉西方月更圆!

TOP

月下的巴黎圣母院   
    导游也感觉我们在凡尔赛宫的参观,结束得太快。我想这和同类景点看得太多有关。或许大家对这个亡国败家的大独裁者的显摆,并不太感兴趣。
    尽管凡尔赛宫是公认的,法国封建统治时期的一座华丽的纪念碑。历史学家也评价:是欧洲自古罗马帝国以来,第一次表现出能够集中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专制政体力量的产物。它的建筑风格引起俄国、奥地利等欧洲国君的羡慕,近几百年欧洲的皇家园林,几乎都遵循了它的设计理念,进行了很多的仿效。据称在其全盛时期,宫中居住的王子王孙、亲王贵族、贵妇、主教及其侍从仆人竟达三万六千多名。加上驻扎的瑞士百人卫队、苏格兰卫队、宫廷警察、及六千王家卫队、四千步兵和四千骑兵。这么多人的后勤保障和居住要求,几乎是一个城市的规划。使整个宫殿显得庞大无比。拥有一千三百多间房,特别是要安置他众多有身份的“正式情妇”,几代法王相继修建了大特里亚农宫、马尔利宫、小特里亚农宫和瑞士农庄等建筑。在十七到十八世纪后期,    法国的政治、外交决策都在这里决定,凡尔赛基本上成了事实上的首都。仅维持凡尔赛宫廷的费用,就占全国岁入的四分之一。还不包括举行各种场面浩大壮观的典礼、婚宴、寿庆、晚会、舞会、狩猎和其他娱乐活动的开支。
    说起来这些只算是帝王享受的专利,最为令人齿冷的是凡尔赛缺水,但宽广的御花园里,却修了一条长三里多的十字形人工大运河。太阳王曾在运河上安排帆船,进行模拟海战表演。整个宫廷、花园内有一千四百多个喷泉和喷水池,它们消耗的水比整个巴黎还要多。当时巴黎对用水进行了严格控制,平民经常因为缺水而得病,甚至死亡。而国王却派出三万名士兵建造了十四个巨型水轮、用二百多个水泵组成一个大机器,专门向运河输水。其奢侈、暴虐,真令人发指!难怪当法国大革命一暴发,民众要对王室以恐怖血腥的大屠戳来报复。
    西方的审美习惯,与东方有明显差别,他们追求的是宏大、气派、规模,实则是一览无余。这花园从楼上看感觉还可以,真的是身在其中,反而不想走动了,或许其设计,就是需要坐车观赏的。宫殿远看更是方方正正一大堆,无啥变化可言。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
因为晚上有部分人,要观看大名鼎鼎的巴黎红磨坊表演。我们更多的人则安排逛夜市和参观巴黎圣母院。由于时间充足,导游不慌不忙的领着大家,在铁塔附近的定点餐厅吃了晚饭后,才乘车前往。让我们充分体会了,巴黎城傍晚时分的堵车盛况。距离虽然很近,但大巴像蜗牛一样,在几路车流中,沿着塞纳河畔缓缓蠕动,到达时天早黑了。我对巴黎圣母院的印象,只停留在雨果的小说情节中。虽然这算法国的一个古迹,但也是屡经重建的了。这座哥特式风格的基督教堂,更被誉为古老巴黎的象征,其实这些东西怎么说都可以。但我在里面仅待了不到五分钟,在前庭走了一圈。站在基督遇难时,圣母抱着他那哀痛欲绝的圣像前默立了几秒,就悄悄地退出了。当时或许是晚祷时分,里面信徒不少,很安静的在大堂内坐着。灯光很昏暗,好像也并未见有牧师主持。两廊的断隔间,到是有一些修女在和人轻声交谈。都是很严肃、煞有介事的模样,我作为局外人,又何必去碍人眼睛,打扰这里的秩序呢!
    我在教堂外的广场散步,感受着这闹市中的一方宁静。从正面观看这巍然矗立的圣母院,它的风格很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它由三道桃形拱的并列门洞,分成均等的三格。从下到上又由三条横向装饰带划分为三层。左右两侧的顶上,有极具威压感的塔楼,没有塔尖、像两个长方的雕楼雄峙其上。当时恰好一轮淡银色的月亮,正好嵌在双楼之间的天顶。让人大有边关古城、孤寂苍凉的感觉。据说有一边的塔楼里,至今仍悬挂着一口大钟,也就是巴黎圣母院一书中,卡西莫多天天敲打的那钟。当然和所有欧洲的教堂一样,这座完全采用石料建筑的立面上,都有精细的塑像和雕刻作品。介绍上说特别是拱门上的几组雕像,及其上方的众王廊,都是中世纪时期的文物。不过月光下仅隐约可见,都是模糊不清的。并全是些与宗教相关的题材,我们也看不懂的。顺道也选择了两条小街,逛了一下夜市。民生百业,不用看文字、也不需要语言就大体知道是做什么营生的。虽然不少习惯、吃法、用法不同,但多看一、两眼,便能明白的。人类的生活,不管怎么变,本质上大体是相同的。
我们走到塞纳河桥的中间,等待有几个为了品尝巴黎民间小吃,有意空着肚子来夜市尝鲜的青年。喧嚣了一整天的城市,已渐渐安静了。除了不时还有车辆从桥上经过,基本上没有了步行者。遥望圣母院中庭那高高的尖塔,塔顶上那细长的十字架,仿佛与天穹直接相连。听说耶稣受刑时,所用的十字架和冠冕,就在这个十字架下面的基座内封存着。据说这才是这座圣母院受世人崇敬的根本,真正的镇院之宝。此时明月已到中天,塞纳河水在桥下无声流淌。时间已近秋节,但这月一点不见圆。在城市灯光的映衬下,惨白中带有一丝晕黄。我说像只扁扁的柠檬,同行老周说:不如我们琵琶山顶看月圆。闻他一语,不由我乡恋陡然面生,词不达意的说:是呵,该回去了。
塞纳河边市井筵,巴黎城里学游仙。桥头凝望清秋月,未觉西方月更圆
遇合随缘,奋力向前;经磨历劫,始归自然.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