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dgls 于 2013-3-3 11:05 编辑
第七十三回 八行体诗承律脉 慷慨铺陈传新韵 死水吧
===================================================================
一
话说中国诗人最钟情的诗体还是八行体诗。古人痴迷于五律、七律,今人痴迷于经过改良了的新古诗,然而更多的人把眼光聚焦于五律七律的革新。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上半期,公刘就尝试过这种诗体。他的诗集《在北方》中的一些“八行诗”(共16首),郭小川就颇为赏识,说过“你的八行体诗写得多凝练”这样的话。可惜,“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公刘被迫中断了“八行体诗”的探索,郭小川也未能把“八行体诗”付诸创作实践。到了新世纪,年轻的一代诗人接过他们的火炬,继续进行“八行体诗”的创作试验,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刘征、刘章、高昌试验白话律诗,田穗试验中諴诗,夏志权试验新体律诗。老诗人浪波则将赋体融入八行体诗,使之具有了新辞赋体的意蕴。 二
浪波,原名潘培铭。1937年12月1日生于河北省平乡县霍洪村一个农民家庭。1951年小学毕业后考入河北省邢台一中学习。1956年开始写诗,并在《北方文学》上发表第一首诗歌。1958年高中毕业后考入河北工学院机械系学习。于1959年转入河北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写诗颇多,并在全国各报刊上发表。1963年大学毕业后在河北省邢台专署文教局剧本创作室从事创作。1972年调回邢台地区文化局从事专业创作。1973年创作剧本《划线》,翌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河北人民出版社分别出版,并在全国各剧团演出。1975年调河北省梆子剧院任编剧。1976年10月后,在《诗刊》、《新港》、《解放军文艺》等刊物发表诗作。1978年创作了大型剧本《双岭缘》(1978年,《人民戏剧》)。1979年出版诗集《乡情》(百花文艺出版社),收集了作者1957年至1979年间的优秀诗作;同年又出版了诗集《花和山泉》(河北人民出版社)。著有诗集《花与山泉》、《乡情》、《爱之河》、《神游》、《故土》及文论随笔集《文谈诗话》、《艺文杂俎》等十余种。其诗文曾获河北省一、二、七届文艺振兴奖,华北地区文艺理论一等奖。九十年代以来,先后被评为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河北省优秀专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河北省文联顾问。历任河北省邢台地区文联主席,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河北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等职。期间还曾当选省政协五、七届委员,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常委会委员。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并任理事。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三
浪波的爱人郭翠英在河北省少儿出版社上班,是浪波大学时的同学,当过多年中学老师。他们夫妇上有年近九旬的老母,下有三个女儿。三女儿潘紫珊患有先天性甲状腺机能低下症,先天弱智,话都说不太清楚。本来是不能上中学的,因为妈妈是中学里优秀教师,考虑到她的实际情况,把一个脑子不太好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的孩子放到家里,她的妈妈能安心上课吗?于是学校破例接受了小紫珊。
潘紫珊初中毕了业,就真的不能再上学了,就一个人在家静静地看书,她对琼瑶的小说,徐志摩、席慕容的诗歌,更是喜欢的不得了,浪波就很真诚地履行父亲的职责,千方百计给她买。光是为紫珊买的书,就能开一个小图书馆。紫珊喜欢读书,喜欢画画也喜欢写诗,而且写诗的速度比她诗人爸爸快多了。用妈妈的话说:“浪波抠哧好几天写不出一首诗,俺紫珊不知是走火入魔还是有神仙相助,一天能写好几首。”浪波回到家里,不管多累,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给女儿改诗(用浪波的话说:“就是给她顺顺,从没做过大的改动。”)。
紫珊会写诗,一开始谁也不相信,总以为她是从书上抄的,可父母两人都是学中文的,读的书不算少,谁也没见过她是抄的谁的。
到后来,浪波夫妇带着疑问走访了一位医学专家,专家耐心地听完他们的陈述,说:“你们完全可以相信她,她虽然弱智,但一旦在某一方面入了迷,完全可以做出惊人的成就来。” 随着秋的激扬的旋律 飘然而下 按捺住不安的心绪 眼望着颤抖的地平线 在那一瞬间 你悠悠地走来 在那洒满小路的九月 静静地相依 不声不响 ——潘紫珊《落叶》
潘紫珊喜欢和同学们保持联系,爸爸、妈妈就带她回邢台看望同学,回来后,她就把看望同学的感受写成诗,《落叶》便是其中的一首,曾被发表在《诗神》上。令人心颤的旋律,简洁清晰的画面,紫珊的心,不在俗世,在她幸福的世界里!
由此看来,诗神也是眷顾诗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