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回 十四行诗风雨路 九十余载格律情
死水吧
=================================================================
一
话说1994年10月,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屠岸先生在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北京雅园首届年会上发言时就说:“我想,一个学会如果成为一种门户,一种宗派,那是它的悲哀。我们这个学会,我觉得它气魄很宏大,它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这是有志气办大事的表现。只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百川总汇,把大家的想法、意见集中起来,加以研究,去粗取精,付诸实践,中国现代格律诗就大有希望。”(《中国现代格律诗前瞻》屠岸)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对照当今诗坛,尤其是新格律诗坛的各种社团、诗派的生存状态,我们不由得感慨万千!各种社团、诗派,难道不应该从中悟出一点什么吗?
二
屠岸,原名蒋璧厚,1923年11月23日,出生在江苏常州一个书香之家。他的父亲蒋骥曾留学日本,是一位建筑师和土木工程师。母亲叫屠时,1912年毕业于武进女子师范学校,是该校第一期毕业生,后在江苏、湖南、辽宁、北京等地的中学执教,写诗、作曲、绘画、弹琴样样都行,是一位杰出的才女。他学鲁迅用母亲的姓做笔名的姓,所以笔名为屠岸。书香门第,严格的家教,培育了他的儒雅之风,也带领他走进诗歌的大门。
屠岸1936年从老家常州到上海,考入名校上海中学,后又考入交通大学铁道管理系。1946年初,他和诗友们一起创办了油印诗刊《野火》。就在同一年,他宣誓参加了地下党。1949年,任上海英文周刊《密勒氏评论报》通讯编辑和上海《人民文化报》副刊编辑。1950年任华东《戏曲报》编辑。1953年任北京《剧本》月刊编辑。1956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戏剧报》常务编委兼编辑部主任。这期间,他写过戏剧评论,并翻译过国外的名剧,为我国戏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971年,周总理主持召开出版工作座谈会,指示一些出版社要恢复业务。197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到文化部“五七”干校调人,看中了他。从1973年开始,他一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历任现代文学编辑室副主任、主任,1979年任该社的副总编辑,1983年至1986年任该社总编辑。
1984年任中国出版代表团副团长率团访问英国。1994年,任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顾问。1999年7月任中国作家协会诗人代表团团长访问台湾,参加“两岸女性诗歌学术研讨会”。2001年9月应英国诺丁汉大学的邀请访英讲学,在该校演讲《诗歌与诗歌翻译》。2005年3月,中国汉俳学会成立,屠岸任副会长。2007年10月应西班牙政府外交部“亚洲之家”的邀请,赴西班牙,在巴塞罗那“亚洲之家”讲演,题为“与西班牙朋友们谈中国诗歌”,时年84岁。
屠岸的主要著作有《萱荫阁诗抄》、《屠岸十四行诗》、《哑歌人的自白――屠岸诗选》、《诗爱者的自白――屠岸的散文和散文诗》、《深秋有如初春――屠岸诗选》、《倾听人类灵魂的声音》、《诗论·文论·剧论――屠岸文艺评论集》、《夜灯红处课儿诗》等。
译著有惠特曼诗集《鼓声》、《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莎士比亚历史剧《约翰王》、莎士比亚长篇叙事诗《鲁克丽斯失贞记》(与屠笛合译)、斯蒂文森儿童诗集《一个孩子的诗国》(与妻子方谷绣合译)、《英美著名儿童诗一百首》、《英美儿童诗精品选》三种、《英语诗歌精选读本》(英汉双语)、《迷人的春光――英国抒情诗选》(与卞之琳等合译)、《我听见亚美利加在歌唱——美国诗选》(与杨德豫等合译)、《济慈诗选》、《英国诗选》。
编辑《田汉全集》(任副主编),选编有《外国诗歌经典100篇》(与章燕合编)。
2001年《济慈诗选》译本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翻译奖。
屠岸1992年获国务院授予的专家特殊津贴。2004年被中国译协列入文学艺术资深翻译家名单。 2011年11月12日,获得“2011年中国版权产业风云人物”奖。
三
屠岸的母亲屠时,字成俊,是个了不起的才女,诗、书、画、乐,无一不精。孩子们幼时,每晚督促他们读书写字,诵读文章,吟诵诗歌。她按照她的老师教的调子给孩子们吟诵,抑扬有序,疾徐有致。她对于七律、七绝、五律、五绝、七古、五古,都能吟出不同的调,而总的风格则又是统一的。她吟诵时,能用一种调,对不同诗篇中的字,词、句,根据内容的需要做出自然的调整。因为她是按家乡常州读书人读书时的发音,要求孩子按照她的调子吟诵,并达到背熟的程度,所以对屠岸一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08年6月,常州古诗词吟诵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日报》公布的“常州吟诵”代表性传承人为赵元任、周有光、屠岸。在首都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安排下,屠岸每周进行一次录音,每次都做认真的准备。他的心愿就是让祖国的这项宝贵文化遗产得到传承,让孩子们学会诗词吟诵。 |